皇帝御驾亲征的决断,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涟漪以长安为中心,向着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扩散。然而,在这官方驿马携带着盖有皇帝玉玺的诏令,尚在通往各道的官道上疾驰时,另一张无形而迅捷的网络,早已将这一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消息,化作一道道无形的电波,以更快的速度,传向了帝国东北方向的辽阔地域——辽东。
蓊郁苍茫的长白山林深处,一处看似寻常的猎户木屋外,挂着几张风干的兽皮。屋内,一盏油灯如豆,映照着墙上悬挂的一幅绘制精细的辽东及高句丽山川地理图,其详尽程度,远超兵部职方司所藏。一名身着粗布短打、面容精悍的汉子,刚刚接收完来自关内“天枢”星位的密信。他凑到灯下,迅速译读出内容,眼中精光一闪。
“龙首东顾,雷霆将至。” 他低声自语,指尖重重地点在地图上高句丽都城平壤的位置,“终于等到了。”
他立刻起身,走到屋角,挪开一个沉重的木柜,露出后面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洞口。洞内并非储藏室,而是一条向下的阶梯,通往一个隐蔽的地下空间。这里,数名与他气质相似的男女正围坐在一张木桌旁,桌上散落着各种绘有标记的纸条和简易地图。
“星主谕令!” 精悍汉子沉声道,声音在狭小的空间内回荡,“陛下已决意明春亲征。‘墨羽’辽东各部,即刻起,由‘潜隐’转为‘惊蛰’!”
桌旁众人神色一肃,眼中瞬间燃起火焰。
“甲组,加快对辽泽水道、主要官道及隐秘小径的勘测标注,尤其留意夏季泥泞程度与可通行时段,务必在大军抵达前,绘制出最精确的路径图!”
“乙组,目标高句丽各主要城池守将,尤其是靠近边境的乌骨、扶余、国内城等,摸清他们的性格、能力、对渊盖苏文的忠诚度,以及军中粮草储备、城防虚实。寻找可能被策反或收买的对象。”
“丙组,渗透新罗、百济使者及商队,探听其王廷对大唐此次征伐的真实态度,有无可能与大唐暗中呼应,或会趁火打劫。”
“丁组,盯紧靺鞨诸部动向,尤其是与高句丽关系密切的部族,其骑兵动向,必须第一时间掌握!”
一条条指令清晰地下达,这个隐藏在长白山深处的“墨羽”据点,如同一个精密仪器的核心齿轮,开始高速运转起来。类似的场景,在辽东的城镇、乡村、商队、乃至某些高句丽中低层官吏的府邸中,悄无声息地发生着。
在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外的一处集市,一个贩卖皮货的“商人”,正与一名高句丽低级军官把酒言欢,言语间不着痕迹地套取着城中驻军换防的信息。
在泊汋城(今辽宁丹东)附近的江边,几名“渔夫”驾着小船,看似在撒网,实则用特制的铅锤测量着鸭绿江的水深与流速,记录着两岸的地形。
在新罗国都金城,一名来自大唐的“丝绸商人”,正将一批精美的货物“低价”卖给一位与新罗王室关系密切的贵族,顺便打听着新罗王对北面强邻内部动荡的真实想法。
这些分散的、看似不起眼的点,通过“周天北斗”那套复杂而高效的联络方式,将他们搜集到的碎片化信息,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江河,最终流向某个核心节点进行汇总、分析,再化为一道道更具针对性的指令,反馈回去。
这张由东方墨亲手编织、苦心经营多年的暗网,在帝国战争机器正式启动之前,已然率先启动。他们是帝国的眼睛,将试图看穿辽东的迷雾;是帝国的耳朵,将努力聆听高句丽内部的不谐之音;他们或许,也将成为未来关键时刻,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柄无形匕首。
这一切都在暗中进行,悄无声息,却紧锣密鼓。远在长安的帝王与朝臣们,或许尚未意识到,在他们规划着明面上的行军路线与作战方略时,另一条隐蔽的战线,已经在这片即将被战火席卷的土地上,悄然铺开。
而这一切的源头,那位青衫执棋者,或许正与那玄衣少女,行走在某条通往辽东的崎岖小路上,平静地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如同注视着棋盘上,自己早已布下的棋子,正按照预定的轨迹,逐一行动起来。风起于青萍之末,而浪成于微澜之间。这辽东的星火,已在黑暗中悄然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