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曼抚过腰间的佩剑,剑鞘上未干的血迹在掌心留下黏腻触感。若不以这十万枯骨筑墙,难道要等大汉的铁骑踏碎爱沙尼亚的每一寸土地?他扫视沉默的臣属,喉间溢出一声苦笑,那时亡的便不止是军队,而是举国的妇孺与婴孩。
城墙上的厮杀声愈发清晰。没了滚石檑木的阻隔,短兵相接的刃光里,布满公国的士兵节节败退。他们惊恐地望着对手——那些眼瞳赤红的爱沙尼亚战士,仿佛地狱爬出的恶鬼。
当最后一杆敌旗折断时,夕阳刚好沉入地平线。这是第三座陷落的城池,可军中无人欢呼。希尔曼望向手中染血的地图:距离大汉帝国规定的期限,仅剩七天。
传令全军。他撕下地图一角,任其飘落在血泊中,明日拂晓,进军王都。
铁甲洪流再度启程。第五日黎明,二十万大军已列阵于最后一座边城之下。希尔曼抬起右臂,攻城锤的轰鸣旋即撕裂了晨雾——与之前的每一次屠城一样,没有劝降,没有谈判,只有浸透血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希尔曼心里清楚,这样的损失太过惨重——二十余万将士最后能剩下十多万就算谢天谢地了。
可眼下别无选择。仅剩三天时间,多攻下一座城,投降大汉帝国的筹码就多一分。
三天激战,爱沙尼亚大军折损过半,终于啃下了布满公国的城池。望着满营伤兵,希尔曼心如刀绞。这些将士都是王国的精锐,如今却成片倒在血泊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他眼前消逝。
闻报声突然响起。之前派去清剿青鱼部落的十余万大军有了消息——这或许是绝境中唯一的慰藉。
陛下!我军已攻陷布满都城,布满公国 ** 了!
希尔曼愣在原地。原来追击青鱼部落时,大军误打误撞绕到敌国后方,顺手端了防备空虚的都城。这戏剧性的转折让希尔曼半晌才回过神,仍觉得难以置信。
简直......像做梦一样。
希尔曼沉默良久,终于缓过神来,沉声下令道:立即禀报刘耕陛下,详陈我军现状!
如今,爱沙尼亚已彻底扫清罗马帝国在其周边的所有附庸势力,圆满完成了刘耕交付的使命。希尔曼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历经艰险,总算能向大汉帝国献上降书了。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体会到,投降竟也如此来之不易;更是他首度如此迫切地渴望归顺。
终于......可以投降了!这个念头令他浑身战栗。
捷报很快传至大汉帝国,呈于刘耕案前。
刘耕浏览着鸽信,嘴角噙笑将信笺递给曹操等人观阅。待众人读完,皆瞠目结舌地僵在原地。
此事......未免太过荒谬!曹操率先打破沉默。
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匪夷所思——半月前爱沙尼亚才刚攻克西沙部族,而周边罗马附庸势力多达三个部落、一个公国,竟在旬日间灰飞烟灭?纵使日夜兼程走遍这些领地,半月也嫌仓促。莫非爱沙尼亚人真能肋生双翼?
曹操等人的困惑情有可原。自与爱沙尼亚缔约以来,刘耕便封锁了前线所有真实战报,他们所见不过是被精心筛选过的讯息。
刘耕笑而不语,转身取出一摞积压的密报。这些被扣押的文书,完整记录了爱沙尼亚这月的征战轨迹。
仔细看看吧,爱沙尼亚是如何创造这个奇迹的。
众人屏息凝神翻阅资料,直至一个时辰后,才相继放下卷宗,异口同声叹道:主公,爱沙尼亚当真......天运加身啊!
众人对曹操所言纷纷颔首称是。
三日前,爱沙尼亚军悍然进攻布满公国第四城。按常理推断,以其实力至多只能攻到此地。
然而战局出人意料——爱沙尼亚不仅顺利攻占该城,其派出的青鱼部落十余万大军更是趁势直取布满公国都城。谁能料到,这支溃逃中的部队竟会绕至都城后方发起突袭?
刘耕含笑注视着曹操等人,缓缓出言:实力固然重要,但运气亦是胜负关键。抛开最终战役不谈,诸位难道没能从中领悟出什么?
这番话令众人再度陷入沉思。回想爱沙尼亚向罗马帝国宣战后的表现,希尔曼的军事才能确实显露无遗。其行军布阵之精妙,决策取舍之果决,无不彰显名将风范。尤其是攻打布满公国的最后两役——若按常理用兵,虽能减少伤亡,却难以速战速决,更遑论连克双城。毕竟获得罗马帝国支援后,布满公 ** 力大增,城防工事尤为明显。
刘耕负手踱步数回,语重心长道:诸位,我深知大汉军力强盛,令诸位对其他邦国难免轻视。
他刻意停顿,环视众人神色变化后继续道:然寰宇之大,能人辈出。切莫做那井底之蛙!
此言一出,曹操等人俱是面红耳赤,羞愧难当。长久以来,大汉铁骑的无敌军威,确实让他们产生了天下无敌的错觉,仿佛执掌这支雄师便可所向披靡。
刘耕此举,既为点醒曹操等人,亦含敲打之意——他要让众人明白,先前能迅速击溃他们,靠的不仅是军队优势,更是其卓绝的军事韬略。
曹操等人自然明白其中深意,这不过是历代 ** 惯用的御下之术,意在震慑群臣,使其不敢心生二念。
刘耕静静审视众人神色,略微颔首,沉吟数息后再度开口:甚好。如今该议定我大汉帝国下一个征伐目标了——且看哪国能有这份。此言一出,帐中文武皆露尴尬之色。被帝国铁骑选中的国家分明是祸非福,到了君主口中竟成幸事。
将众人反应尽收眼底的刘耕不以为意,清咳两声拉回众人注意力。群臣这才收敛神色,纷纷俯身查阅疆域图。片刻后孙权突然含笑进言:主公,臣以为可剑指摩尔多瓦帝国。
摩尔多瓦?刘耕指尖划过地图寻找这个北方国度,帐中顿时响起窸窣低语。这个偏离行军路线的偏远帝国,本可待平定周边后再作打算,此刻却引起众人困惑。
孙权不疾不徐道出缘由:此国立国不过五百载,底蕴浅薄。然最蹊跷处在于......他深吸一口气,其建国前竟无任何史料记载,仿佛凭空现世。
营帐内霎时寂静。刘耕凝视地图蹙眉不语,众人亦察觉异常——这个如幽灵般突然出现的帝国,背后显然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秘。
凭借大汉帝国如今的实力,若要调查任何国家的信息,即便是对方的一个普通百姓,也能查得清清楚楚。
然而对于摩尔多瓦帝国,大汉帝国掌握的资料却少得可怜。并非大汉帝国不愿深入调查,而是斥候们只能探听到这些有限的信息。
“这……”
曹操想到这些,愣愣地看着孙权,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这种情况实在令人不安。通常来说,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对方实力远超大汉帝国,要么有人在暗中帮他们掩盖 ** 。无论哪种,对大汉帝国都不是好事。
刘耕打开系统,开始搜索关于摩尔多瓦帝国的一切。可当他查询其起源时,系统竟也耗费许久,才返回零碎的信息。
刘耕紧盯着屏幕上的内容,神色愈发凝重。
摩尔多瓦帝国的来历确实诡异。起初,它不过是由十几人组成的小团体,隶属于一个古老帝国。某天,这些人突然聚集,宣称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帝国。
就这样,摩尔多瓦帝国以一种近乎荒诞的方式诞生了。
更离奇的是,这十几人仿佛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他们最初只是针对民间帮派下手,但凡与他们为敌的帮派首领,不是突然失踪,便是离奇死亡。
渐渐地,民间开始传言,说他们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于是,投靠他们的人越来越多。
短短两个月,他们的追随者竟暴涨至十万之众。要知道,摩尔多瓦帝国成立不过一年有余。一年之内召集十万大军,简直闻所未闻。
随后,他们迅速攻占了一座城池,正式宣告摩尔多瓦帝国的崛起。
拥有城池后,他们的“好运”似乎更加旺盛。凡是前来讨伐的军队,总会遭遇天灾或意外,还未开战便损失惨重,甚至不战自溃。
传闻愈演愈烈,有人说他们精通法术,那些军队的厄运都是他们一手操控。
渐渐地,再无人敢与他们抗衡,投奔者日益增多,攻占的城池也接连不断。
昔日强盛的古老帝国,在这新兴王朝面前竟如此脆弱。
短短十年光景,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便土崩瓦解。
此后,帝国疆域被分割成十余个势力,其中以摩尔多瓦帝国最为强盛。
不知是否天意不再垂青,属于这个帝国的气运逐渐消散,摩尔多瓦帝国最终在西方大陆上悄然隐退。
数百年的沉寂中,西方再无人知晓这个帝国的踪迹。
如今,摩尔多瓦帝国已传承至第八代君主——曼多拉夫。
据系统资料显示,这位君主深不可测。平日看似昏聩,每逢重大决策时,却总能精准把握方向。
因此,曼多拉夫仿佛始终在伪装,尤其日常表现庸碌无为,全然不露野心。
刘耕研读摩尔多瓦帝国历史后,兴趣愈发浓厚。
当年从古老帝国 ** 的势力,如今仅剩摩尔多瓦屹立不倒。
这个帝国给刘耕的感觉,犹如拥有预知能力,对即将发生的变故了如指掌。
好!孤采纳孙权之谏,先行征讨摩尔多瓦帝国。刘耕拍案道,倒要瞧瞧这个帝国究竟有何玄机!
命令既下,曹操等人不再多言,立即着手研究帝国情报。
而刘耕通过系统获取的机密资料,他决定暂不向曹操等人透露——毕竟此事难以解释。
大汉帝国调整行军路线后,原本西征的大军突然转向西北。
这一动向迅速引起西方诸国警觉。
此前投降的希尔曼等人已归顺大汉,希尔曼更获封大将 ** ,地位与曹操等元老不相上下。
如此破格任用,在大汉帝国尚属首次。
如今的大汉帝国人才济济,文臣武将不胜枚举,尤其是武将方面,能比肩曹操等人的寥寥无几。
而那些胜过曹操的人物,又怎会甘心臣服于大汉帝国?
希尔曼绝对是个特例。
希尔曼,你可曾听说过摩尔多瓦帝国?
刘耕突然提及这个名字时,希尔曼明显怔住了,神色顿时变得不自在。
这细微变化自然逃不过刘耕的眼睛。他饶有兴致地注视着希尔曼:看来你对此并非一无所知?
希尔曼死死盯着刘耕,良久才长叹一声:回禀主公,关于摩尔多瓦帝国,属下确实知晓一些,但所知甚少。
刘耕微微颔首:无妨,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