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沟的春天越发浓了,山坳里的溪流涨得更欢,叮叮咚咚绕着村庄流淌,岸边的野花攒着劲儿往外冒,粉的、黄的、紫的,缀在青草丛中,像撒了一把碎星。窑洞前的空地上,王小英正翻晒着新收的谷子,金黄的谷粒在阳光下泛着暖光,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栓柱、大牛、丫蛋领着国栋,在田埂上追着一只花蝴蝶跑,笑声脆生生的,能传到山那头。
陈静坐在自家窑洞的炕沿上,手轻轻抚着隆起的肚子,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柳擎苍跟着大部队出发已有月余,临走时,他紧紧握着她的手,眼神里满是不舍与牵挂,反复叮嘱乡亲们多照看她。那时她还笑着安慰他,让他放心去,黑松沟的乡亲们比亲人还亲,她不会孤单的。如今想来,这话竟半点不假。
“静丫头,快尝尝我刚熬的小米粥,加了几颗红枣,补身子。”李大娘端着一个粗瓷碗走进来,碗里的小米粥熬得黏稠,飘着淡淡的枣香。她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一辈子接生过不少娃娃,经验丰富,自从陈静怀了孕,她便时常过来照看,教她些安胎的法子。
陈静连忙起身道谢,接过碗,小口喝了起来。小米粥软糯香甜,顺着喉咙滑下去,暖了胃也暖了心。“大娘,您天天过来忙活,真是太麻烦您了。”
“傻孩子,说啥麻烦话。”李大娘坐在她身边,伸手轻轻摸了摸她的肚子,“这娃在里头挺安分的吧?看你气色这么好,将来定是个好养活的。”
正说着,赵春燕掀帘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绣好的襁褓,粉白的粗布上绣着几朵小小的莲花,针脚细密整齐。“陈静,你看看这个合不合心意,我闲着没事绣的,软和得很,给娃包着正好。”
陈静接过襁褓,指尖触到柔软的布料,心里一阵感动。“春燕,真好看,辛苦你了。”
“客气啥,咱们都是一家人。”赵春燕笑着说,“我还跟你小英嫂子约好了,等娃生下来,我给他做虎头鞋,她给做肚兜,保准把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话音刚落,王小英也提着一个竹篮进来了,篮子里装着几个新鲜的鸡蛋和一把嫩绿的菠菜。“陈静,我刚从鸡窝里捡的鸡蛋,还热乎着呢,中午给你炒个鸡蛋菠菜,补充营养。”她放下篮子,又关切地问,“今天感觉咋样?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陈静摇摇头,脸上满是感激:“都挺好的,有你们这么照顾我,我心里踏实得很。”
柳擎苍不在身边,她原本还有些忐忑,可黑松沟的乡亲们用最朴实的方式,给了她最温暖的陪伴。冯伟老两口隔三差五就送些自家种的蔬菜过来,冯伟还特意上山砍了些结实的木头,给她做了一把轻便的椅子,让她能舒舒服服地坐着晒太阳;刘双喜时常会过来问问情况,还主动帮忙挑水、劈柴,说有啥重活尽管开口;就连栓柱那些孩子们,也懂事得很,每天放学回来,都会跑到窑洞门口,小声问一句“陈老师,你还好吗”,有时还会把自己捡的好看石头、采的野花送给她。
日子就在这样的温情中一天天过去,陈静的肚子越来越大,行动也越发不便,但她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她知道,柳擎苍在前线保家卫国,而她在黑松沟,被乡亲们守护着,这份安稳与温暖,是柳擎苍和乡亲们共同给她的。
这天午后,陈静靠在炕头看书,突然觉得肚子一阵坠痛,紧接着,下身传来一阵温热。她心里一紧,知道是要生了。她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朝着门外喊道:“李大娘,春燕姐,我好像要生了!”
声音刚落,正在院子里择菜的李大娘和赵春燕立刻跑了进来。“别急别急,丫头,这是要生了,咱们准备着呢。”李大娘沉着地说,一边扶着陈静躺下,一边对赵春燕说,“春燕,快去烧热水,再去叫你冯婶子过来帮忙,顺便喊一声刘双喜,让他去把我藏在柜子里的剪刀拿来,记得用开水烫一下消毒。”
赵春燕应声跑了出去,脚步又急又快。不一会儿,冯伟媳妇就提着一个布包赶了过来,布包里装着早就准备好的干净布条、棉花。“静丫头,别怕,有我们在呢,很快就好了。”冯伟媳妇一边安慰陈静,一边熟练地铺好干净的被褥。
刘双喜也很快拿着烫好的剪刀来了,他站在窑洞门口,有些手足无措,又有些焦急。“大娘,需要我做点啥?”
“你在外面守着,别让外人进来,再看着点孩子们,别让他们进来捣乱。”李大娘喊道。
刘双喜点点头,转身守在门口。此时,院子里已经围了不少乡亲,冯伟也赶了回来,皱着眉头问:“咋样了?”
“刚进去没多久,大娘经验丰富,应该没啥事。”刘双喜说。
栓柱、大牛、丫蛋和国栋也跑了过来,一个个踮着脚尖往窑洞里望,脸上满是好奇与紧张。“爹,陈静阿姨会没事吧?”栓柱拉着刘双喜的衣角问。
“会没事的,很快你就能见到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了。”刘双喜摸了摸儿子的头,心里却也有些忐忑,他知道女人生孩子就像在鬼门关走一遭,尤其是柳擎苍不在身边,陈静心里肯定更害怕。
窑洞里,陈静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脸色苍白,嘴里忍不住发出痛苦的呻吟。李大娘一边给她擦汗,一边鼓励她:“丫头,使劲,再使劲!娃快出来了!”
王小英端着热水进来,替换下冯伟媳妇手里的脏布条,轻声安慰道:“陈静,坚持住,想想柳大哥,想想咱们的娃,很快就好了。”
陈静咬着牙,双手紧紧抓着炕沿,按照李大娘说的方法,一次次使劲。疼痛像潮水一样袭来,让她几乎晕厥,但一想到柳擎苍,想到即将出生的孩子,想到外面守护着她的乡亲们,她就又鼓起了勇气。
时间一点点过去,窑洞里的呻吟声、鼓励声交织在一起,院子里的乡亲们也都屏住了呼吸,静静等候着。不知过了多久,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突然从窑洞里传来,打破了村庄的宁静。
“生了!生了!是个大胖小子!”李大娘兴奋地喊道,声音里满是喜悦。
院子里的乡亲们瞬间欢呼起来,栓柱他们几个孩子更是跳着拍手:“有小弟弟啦!有小弟弟啦!”
刘双喜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冯伟也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啊,黑松沟又添了个壮丁!”
不一会儿,李大娘抱着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婴儿走了出来,小家伙闭着眼睛,小脸蛋红扑扑的,嘴巴还在微微蠕动,哭声响亮又有力。“快来看,多俊的娃,足足有八斤重呢!”
乡亲们立刻围了上去,一个个小心翼翼地看着这个新生命,眼里满是喜爱。“这娃长得真周正,眉眼像陈静。”“你看这小手,胖乎乎的,真有劲儿。”
陈静躺在炕上,虽然浑身酸软,但看着被乡亲们围着的孩子,脸上露出了虚弱却幸福的笑容。王小英给她端来一杯红糖水,柔声说:“陈静,你辛苦了,快喝点红糖水补补。”
陈静接过杯子,喝了两口,目光始终追随着那个小小的身影。这时,冯伟凑到婴儿跟前,仔细看了看,笑着说:“这娃生得壮实,又赶上这么个好日子,得给起个好名字。”
提到起名,乡亲们都纷纷附和。陈静温柔地看着孩子,轻声说:“我希望他这辈子能平平安安、开开心心的,不如就叫欢喜吧。”
“欢喜,这名字好,寓意好。”王小英立刻说道,“听着就喜庆。”
冯伟也很高兴,笑着说:“欢喜这名字不错,娃他爹是柳擎苍,是保家卫国的军人,咱们黑松沟能有这么安稳的日子,多亏了他们这些军人。我希望这娃长大后,能像他爹一样,有担当、有骨气,继续保家卫国,守护咱们的家园。冠名不如就叫柳继军,继承军人的使命,你看咋样?”
众人一听,都纷纷点头称赞。“继军,这名字好,又响亮又有意义!”“是啊,既念着他爹的身份,又寄托了希望,太好了。”
陈静看着孩子,眼里泛起了泪光。柳擎苍不在身边,没能亲眼见到孩子出生,没能给孩子起名,但冯伟起的这个名字,恰恰道出了她的心声。她希望孩子能像他爹一样,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守护家国,也守护身边的人。
她伸出手,小心翼翼地从李大娘怀里接过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小家伙似乎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暖,哭声渐渐小了,小脑袋在她怀里蹭了蹭,找了个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睡着了。
陈静低头看着怀里熟睡的孩子,轻轻抚摸着他柔软的头发,嘴角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好,就叫柳继军。”她轻声说,声音里满是温柔与坚定,“小继军,我的好宝宝,以后你就要在黑松沟这个大家庭里长大啦。”
冯伟媳妇笑着说:“这名字起得好,将来小继军一定能像他爹一样有出息。”
李大娘也说:“可不是嘛,这娃一看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将来肯定是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窑洞内外,欢声笑语不断。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陈静和孩子身上,暖洋洋的。王小英、赵春燕忙着给孩子整理襁褓,李大娘在一旁叮嘱着产后注意事项,冯伟和刘双喜在院子里跟乡亲们说着话,孩子们围着炕边,好奇地看着熟睡的小继军,时不时伸出小手想摸摸他,又怕吵醒他,小心翼翼的样子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陈静抱着小继军,感受着他均匀的呼吸,心里充满了幸福感。柳擎苍不在身边,她虽然有过孤单,有过害怕,但黑松沟的乡亲们给了她太多的温暖与帮助,让她在最艰难的时候,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她知道,小继军的出生,不仅是她和柳擎苍的喜事,也是黑松沟所有人的喜事。这个小小的生命,承载着所有人的希望与祝福,就像黑松沟春天里的新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的日子里,乡亲们更是把小继军当成了自家孩子一样照看。王小英每天都会过来给陈静做营养餐,换着花样炖鸡汤、熬鱼汤,帮着照顾小继军;赵春燕的虎头鞋很快就做好了,红布做底,绣着威风凛凛的虎头,穿在小继军脚上,可爱极了;李大娘每天都会过来看看,教陈静怎么给孩子喂奶、换尿布,还会给孩子唱些摇篮曲;冯伟老两口也时常送些鸡蛋、红糖过来,冯伟还特意上山打了只野鸡,给陈静补身子。
栓柱、大牛他们几个孩子,每天放学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陈静家,看看小继军。他们学着大人的样子,轻轻抚摸小继军的小手,给她讲故事,虽然小继军什么也听不懂,但他们还是讲得津津有味。有时小继军哭了,栓柱还会笨拙地哄着:“小弟弟不哭,哥哥给你吃糖。”
刘双喜也时常过来帮忙,挑水、劈柴、打扫院子,还会给陈静带些自家种的新鲜蔬菜。他看着小继军一天天长大,心里也替柳擎苍和陈静高兴。他想起自己当初带着家人来到黑松沟,受到乡亲们的照顾,如今能为陈静做点什么,他心里也很踏实。
小继军长得很快,满月的时候,已经能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打量这个世界了。他特别爱笑,只要有人逗他,他就会咧着小嘴笑个不停,露出没长牙的牙龈,可爱极了。乡亲们都说,这娃是个乐天派,长大了肯定是个开朗乐观的人。
陈静抱着小继军,站在窑洞门口,看着黑松沟的山山水水,看着忙碌的乡亲们,看着嬉闹的孩子们,心里充满了感激。她知道,柳擎苍在前线奋斗,是为了守护更多像黑松沟这样的家园,守护更多像他们这样的家庭。而她能做的,就是好好照顾小继军,在黑松沟安心生活,等着柳擎苍回来。
春风吹拂着黑松沟,草木青青,山花烂漫。小继军在陈静的怀里,好奇地看着远处的山峦,小嘴巴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陈静低头看着他,轻声说:“小继军,等你爹回来,咱们一家人就团圆了。以后,咱们就在黑松沟好好过日子,看着你长大,看着黑松沟越来越好。”
远处的田地里,刘喜平、刘治刚和乡亲们正在耕种,拖拉机的轰鸣声、人们的笑语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黑松沟的日子,就像这春天的庄稼一样,充满了希望与活力。而小继军的到来,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更多的光明与温暖,也让黑松沟的幸福生活,有了新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