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五十个“基石”节点如期部署完毕,如同五十颗精密嵌入城市躯干的神经节。当沈啸远程下达全网正式联调启动的指令后,一种前所未有的“脉动”开始在这片热土之下悄然生成。
最初的数据反馈就令人振奋。得益于“异构协同”算法的深度优化,这个由五十个各具特色的节点组成的网络,展现出了比“深港之心”小型网络更强大的鲁棒性和智能。它们不仅能高效协同,更能根据区域功能(如金融区的高专注需求、商业区的活跃氛围、住宅区的宁静偏好)进行动态的、宏观层面的“环境分区”优化。
伊莎贝尔团队监控着实时数据流,发现当网络整体协同度突破某个临界点时,一种微弱的、但覆盖范围更广的“区域耦合共振”开始显现。这不再是单个建筑内的能效跃升,而是小范围区域内多个建筑能耗的同步优化,仿佛整个区域的能量流动被一只无形的手梳理得更加顺畅。
“看这里,”伊莎贝尔指着屏幕上大湾区核心区一小片区域的能源消耗曲线,“在午间用电高峰时段,这片区域的整体能耗峰值比历史同期下降了百分之八,而且是在经济活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这是网络协同带来的区域性优化效果!”
这份初步数据,连同“深港之心”持续优异的运营报告,被迅速整理成《“星火”计划价值白皮书2.0》。这一次,数据更加扎实,案例更加丰富,价值叙事也从单点突破升级到了区域协同。资本市场给出了最直接的反应,“普罗米修斯”的股价突破了一个关键的心理价位,市值迈上了新的台阶。之前若隐若现的恶意收购阴云,似乎被这股强劲的价值之风彻底吹散。
然而,就在林微光团队为技术和商业上的进展稍感欣慰时,苏氏联盟的反扑,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降临了。他们不再执着于技术窃取或舆论抹黑,而是发动了一场纯粹的、赤裸裸的“商业降维打击”。
“生命茧房”免费计划。
苏氏集团联合“创世纪联盟”的其他成员,突然宣布了一项震惊行业的“智慧城市普惠行动”:在未来十二个月内,面向全球主要城市的中高端写字楼和园区,免费提供一百万套“生命茧房”标准版的硬件设备,并承担前三年的基础运维费用。他们只收取极其低廉的“数据连接与服务费”。
“他们这是在倾销!用赔本的方式清洗市场!”顾知行看到消息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百万套!他们这是要直接用体量和资本,在我们形成规模优势之前,扼杀我们!”
这确实是降维打击。当“普罗米修斯”还在努力证明其技术的溢价能力时,苏氏直接祭出了“免费”大旗。对于许多预算敏感、又希望搭上智慧建筑快车的客户来说,一个成熟的、免费的解决方案,其诱惑力是巨大的。这瞬间打乱了“星火”计划的市场拓展节奏,多个处于洽谈后期的项目陷入了停滞,客户开始观望。
“他们不惜亏本,也要占据市场份额,建立用户习惯,把我们排除在主流市场之外。”david分析道,脸色难看,“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打法,用资本换时间,用规模筑壁垒。”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苏氏依靠其传统业务的巨额利润,可以承受得起硬件免费的长期亏损,而“普罗米修斯”尚未实现稳定盈利,无法进行这种烧钱游戏。
压力再次袭来,但性质已然不同。这一次,是商业模式的正面碾压。
就在林微光紧急召集团队商讨应对策略时,她接到了“未来屿”项目运营团队负责人从上海打来的求救电话。
“林总,出问题了!”负责人的声音带着慌乱,“我们按照‘对赌’协议优化的几个商户区域,客流量和销售额确实提升了,但是……但是旁边没有安装我们系统的商户,生意明显变差了!现在那些商户联合起来,在物业那里闹事,说我们的系统破坏了商业生态的公平,把客流都‘吸’走了!”
林微光心中一震。这是他们之前未曾预料到的副作用!“场协同”优化了特定区域的环境,提升了该区域的吸引力,但这种提升,似乎是以牺牲周边区域为代价的?这岂不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资源虹吸”?
如果“场协同”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导致商业环境乃至更广泛的城市空间出现新的“贫富分化”和“区域失衡”,那它与“数字生命线”所追求的“社会韧性”和“公平守护”理念,岂不是背道而驰?
技术带来的价值,与可能引发的新的社会不公,第一次以如此尖锐和具体的形式,摆在了林微光的面前。
她站在办公室的巨幅屏幕前,一边是苏氏联盟蛮横的“免费”攻势,另一边是“未来屿”暴露出的技术伦理困境。
她知道,不能再仅仅沿着原有的商业和技术路径思考了。苏氏用资本碾压,她就必须找到资本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屿”的困境,则警示她必须将技术的社会影响纳入最核心的考量。
一个模糊的、但方向截然不同的想法,开始在她脑中酝酿。
或许,“星火”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一个个孤立的、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灯塔”,而在于能否连接成一张促进区域公平与协同发展的“网络”。
或许,应对苏氏免费策略的方法,不是去比拼谁更便宜,而是去提供对方无法提供的、更深层的价值——一种基于网络协同的、促进整体繁荣而非内部倾轧的生态价值。
她需要重新定义“星火”,重新思考“场协同”技术的终极使命。
而这一切的思考,都必须融入对那个更宏大概念——“数字生命线”——的探索之中。
林微光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深邃。
网络的脉动已然清晰,但前路的迷雾却更加浓重。
她面临的,不再只是技术和商业的挑战,更是发展理念和伦理价值的抉择。
下一程,她必须为这簇已然点燃的“星火”,找到一条既能燎原,又不至于焚毁生态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