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没?过年回村凑在晒谷场上聊天,最见不得你盖新房的,说不定就是斜对门的二婶;你在镇上开个杂货铺,第一个拍着柜台要你按进货价卖的,保准是三舅姥爷家的表侄女;
就连你在朋友圈发张签合同的照片,最先阴阳怪气评论 “还是你命好” 的,八成是去年还跟你一起在车间拧螺丝的前同事。
这事儿我一个朋友最有体会。去年他辞了电子厂的活儿搞直播带货,村里七大姑八大姨天天往他家跑,说 “听说现在对着手机说话就能挣钱,带带我家小子呗”。结果那小子来当助理,天天日上三竿才晃悠到直播间,有回还喝了半斤散装白酒,对着镜头胡咧咧,害得我那朋友直播间的评分掉得像秋收后的稻穗。
做生意这回事,熟人比陌生人难缠多了,想按规矩办事更是难上加难。
原因如下:
期待值错位:熟人总觉得沾亲带故的,就该比旁人少花俩钱,还振振有词 “这点小钱哪比得上咱俩的情分”,仿佛你不多给点便宜就是钻钱眼里了。
角色混乱:哥伦比亚大学做过个实验,把谈判的人分成陌生人、朋友、亲人三组,最后算下来亲人组成交率最低。为啥?都在那儿纠结 “谈钱伤感情”,结果钱没谈成,感情也磨得差不多了。
心理学教授乔丹?彼得森说过:“你要想成雄鹰,就别跟鸭子挤在同一个泥塘里扑腾。”
为啥要跟某些熟人保持距离?我来说两个埋在骨子里的道理。
一个叫螃蟹效应:熟人圈就像村口那只装螃蟹的竹篓,但凡有只螃蟹想往上爬,其他的立马伸出爪子把它拽下来,谁也别想先爬出去见太阳。
一个是剧场效应:熟人就像你人生大戏里的群演,早就按他们的想法给你写好了剧本。你想从跑龙套的变成主角?管灯光的立马给你断电,台下的立马起哄喝倒彩,非得把你摁回原来的位置才甘心。
想把日子过兴旺,你得跟熟人来三回断舍离。
第一次断的是认知绑架。你记不记得小时候哭着喊着要报书法班,你妈拿着纳鞋底的锥子戳着炕沿说:“学那破字能当饭吃?能比隔壁二丫去电子厂挣得多?” 说实话,最亲近的人最爱用他们这辈子见过的天,来丈量你的人生路。
就像我表妹,前几年非要学做蛋糕,说要开个能做翻糖的作坊。她亲哥把搪瓷缸子往桌上一墩:“女人家学那玩意儿干啥?不如早点嫁人带孩子。” 结果她揣着打工攒的三万块钱去学了,现在开了三家分店,雇了十几个小姑娘,还对着手机教别人做蛋糕,她做的那些裱花蛋糕,精致得像过年贴的窗花。
所以啊,要是亲戚朋友的见识还没你远,他们的话左耳听右耳冒就成,心里认准的事,闷头干就是了。
第二次要斩的是 “情绪勒索”。熟人最擅长的就是道德绑架三件套:“咱俩这关系,你还能不帮?”“就当可怜可怜我,还能不给这点面子?”
我小时候,我爸妈买了辆二手中巴跑城乡线路,从咱村到县城就十里地。结果坐车的不是沾亲带故的,就是街坊邻居,那时候车票一块钱,好多人抬脚上车就喊 “都是熟人还收啥钱”,我爸抹不开面子,我妈在旁边数着油表心疼得直咂嘴。干了两年,中巴卖了,连当初买车的钱都没挣回来,倒是落下个 “爱计较” 的名声。
去年我一个开美甲店的朋友更糟心,开业头三天,她那帮闺蜜把预约本填得满满当当。结果做完指甲说 “下次一起给” 的,充卡时非让打三折说 “不然就是没把我当姐妹” 的,三个月后说 “指甲掉色了必须免费补” 的,最后算账时才发现,熟人占了八成客流量,带来的利润连两成都不到,还惹了一肚子气。
第三次得摆脱 “同温层依赖”。哈佛大学那帮戴眼镜的教授做过调查,说月薪三千和月薪三万的人,周末凑在一起喝酒的概率不到百分之七。可不是嘛,圈子不同,看到的天也不一样,你在三楼看院里的鸡飞狗跳,人家在三十楼看远处的火车跑。跟认知不在一个层面的熟人拉开点距离,不是势利眼,是走路时难免会分道扬镳。见识不同,想法不同,凑不到一块儿去太正常了,就像麦子和稻子,从来不会长在同一块地里。
那具体该咋做呢?给你三个土法子:
制造 “社交时差”。别人家一喊就颠儿颠儿地跑过去,微信回复也别秒回。心理学家说这叫 “延迟满足”,其实就是筛筛那些总想着占便宜的,也给自己腾出点功夫琢磨正事。不急的事就晾晾,非回不可的也慢点,日子长了就知道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建立 “价值结界”。遇到总想着白嫖的,直接把价目表甩过去:咨询一小时三百,帮着牵线拿两成好处费。这不是心狠,是明明白白的交换 —— 你花了功夫动了脑子,他得到了实在的好处。你猜咋着?真愿意掏钱的反而更尊重你,那些想白占便宜的,自个儿就躲远了。
打造 “跨界人设”。周末别总跟熟人蹲在墙根晒太阳扯闲篇,多去县城的培训班听听,去市里的展销会转转。《破圈》里说:“你挣的钱,差不多是常来往的五个人的平均数。” 瞅瞅你身边常凑在一起的,是讨论怎么多打两袋水泥的,还是琢磨着怎么把苹果卖到外地的。
当然了,不是说要把所有熟人都当仇人。关键是学壁虎断尾 —— 该热乎的亲情不能断,但那些光消耗你精气神的,该割就得割。熟人见过你穿开裆裤的样子,所以最怕看见你穿西装系领带,因为你的光鲜会照出他们的窝囊。
下次要是跟熟人谈生意,不妨学学《教父》里的话:“买卖归买卖,亲情归亲情。” 既保住了情分,又划清了界限,这才是成年人混世道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