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琢磨过,为啥富人的娃长大之后,多半还是能接着当富人?真就因为他们有个好爹?这话不能说没道理,家底厚确实占优势,但说到底,还是富人打小给孩子的那些教育在起作用。
为啥有些富家子弟最后成了游手好闲的纨绔?多半是被宠坏了,没人好好引导。今天就来说说我总结的,那些富人不会挂在嘴边,却会用实打实的做法和例子,让孩子自己悟透的道理。
1、承认钱很金贵,却别被钱牵着走
谁说 “钱是万恶之源”?压根不是这么回事。有钱人打小就跟孩子讲:“钱就是个工具,用得好,能换来自在,能选自己想走的路。” 就像李嘉诚,让儿子去旁听董事会,学的不光是怎么赚钱,更是怎么用钱撬动更多资源。
可普通人总觉得提钱丢人,用那些高得没边的所谓道德标准教孩子,结果孩子长大之后,也羞于跟人谈钱。当然了,不是说不用讲道德,靠正经路子、凭公平交换赚来的钱,本身就合情合理。
2、社交不是拍马屁,是 “影响力的博弈”
记住,社交不是最终目的,把自己的影响力传出去才是。就像赚钱不是为了把钱堆起来,而是为了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日子。
富人的孩子从小就被带着见各种场面,学怎么把话说到人心坎里。马云上大学时当学生会干部,练出的那套领导力;周杰伦的妈妈支持他学音乐,帮他在圈子里攒人脉。这些经历都在教他们,社交不是低三下四讨好,是用自己的价值去吸引人。
3、花钱比省钱更有门道
普通人教孩子 “省吃俭用,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富人却教孩子 “把钱花得像撒种子,能长出新钱来”。花钱得花出价值,比如巴菲特 11 岁就开始炒股,他爹教他的,是怎么让钱动起来生钱。光把钱存着,挡不住通货膨胀这只看不见的手,但投资能。船得在水里游才能发现新地方,钱得流动起来才能生出更多价值。
4、欲望不是洪水猛兽,是往前冲的燃料
看到别人有精致贵重的东西,有的孩子会哭闹着要,普通家长多半会说 “太贵了,咱没钱买”。富人却会引导孩子:“咱怎么才能赚到买这东西的钱?” 去有钱人的别墅做客,有的人只会想 “这辈子也住不上这样的房子”,有心的人却在琢磨 “人家是怎么赚到这么多钱的”。
“怎么才能赚到买这东西的钱?”“怎么做才能也住上大房子?” 这就是对欲望的打理。现在不少孩子,觉得自己日子过得够好了,没什么追求,做事懒洋洋的没劲头,就是因为没见过更大的世界。马斯克想造电动车、造火箭,还想往外星移民,一开始多少人说他疯了?可他就靠这股子欲望推着自己搞创新,最后成了世界首富。
5、长期主义:熬到那些急功近利的人认输
比尔?盖茨说过:“人们总高估一年能做成的事,却低估十年能做成的事。” 富人让孩子学钢琴、下围棋,不是为了考级拿证,是练那种能忍住当下的痛快,能扛住挫折的本事。科学家屠呦呦研究青蒿素,一研究就是三十年,靠的就是这股子 “笨功夫”。
短期拼的可能是天赋,就像短跑冲刺;可长跑拼的是耐力,是平时一天天的积累训练。所以啊,能不能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耍小聪明,是有没有扛住挫折的韧劲儿,能不能一直做下去,一点点改进。
6、赚钱的最高境界: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网约车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脸书解决了人与人交流的问题,马斯克想解决人类生存的问题,电商平台让我们购物更方便。富人教孩子:“你想赚多少钱,就看你能帮多少人。”
当孩子学会给别人创造价值,他们不光能赚到钱,更能赚到别人的尊重和做事的使命感。赚钱的秘诀就四个字:把好处给别人。富人会告诉孩子,去创业,去试试,去给更多人带来好处。可穷人总只会告诉孩子 “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安稳工作”,从不跟他们说那些赚钱的根本道理。
教育的本质,是把 “生存的法子” 传下去。这些道理听着简单,可富人用了一辈子去实践。他们不会对着孩子滔滔不绝地说教,而是用真实的例子、营造的环境、自己的做法,鼓励孩子去试,让孩子自己琢磨明白。钱只是个工具,人才是主角;短期拼的是机灵,长期拼的是能扛事儿,要走那条少有人走的路。最大的赚钱机会,就藏在别人的麻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