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懂就说 “不知道”:坦诚,才最轻松
村里的李婶,以前总爱 “不懂装懂”。有人问她 “反季蔬菜怎么种”,她明明不会,却硬说 “跟普通蔬菜一样,浇水施肥就行”,结果人家按她说的做,蔬菜全死了,找她理论,她还得编一堆理由解释,越解释越乱,最后在村里落了个 “不靠谱” 的名声;有人问她 “网店怎么开”,她也不懂装懂,瞎指挥,结果人家没做成,再也不跟她来往了。
王大伯跟她说:“不懂装懂就是给自己挖坑,你编一个瞎话,就得用十个瞎话圆,成本太高了。一句‘不知道’多轻松,既不耽误别人,还能让人觉得你实在,反而能赢得信任。”
李婶听了,慢慢改了毛病。再有人问她不懂的事,她就坦然说 “我不知道,你可以问问别人”,或者帮着一起打听。没想到,大家反而觉得她真诚,愿意跟她来往,有好机会也会想着她。李婶说:“以前总怕说‘不知道’丢面子,现在才知道,坦诚最轻松,不懂装懂才真丢人。”
2、少争论对错:惜时,才不内耗
村里的老张,以前总爱 “抬杠”。不管遇到啥事儿,都要跟人争个对错,哪怕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也得辩出个输赢。村里有人说 “种玉米赚钱”,他说 “种蔬菜才赚钱”;有人说 “早睡好”,他说 “熬夜也没啥事”,常常争得面红耳赤,一肚子气,还浪费了不少时间。
老支书跟他说:“人到了一定年龄,精力和时间都有限,多数争论本就没有标准答案。争赢了又咋样?输了又咋样?都是无谓的口舌之争,不如把时间留给家人、留给自己、留给值得的人和事,还能避免精神内耗。”
老张听了,慢慢不再争论。别人再发表不同意见,他要么笑着听,要么点点头,不再较真。慢慢的,他的心态平和了,不再因为争论生气,还多了很多时间陪伴家人、打理庄稼,日子过得舒心多了。老张说:“以前总觉得争对错很重要,现在才知道,少争论、惜时间,才是真通透,日子也过得更顺。”
3、我行我素丢羞耻心:厚脸皮,才好成事
村里的小王,以前总爱 “脸皮薄”。想跟镇上的老板谈合作,怕被拒绝,不敢去;想种反季蔬菜,怕失败了被人笑话,犹豫不前;别人说他几句不好听的,他就自责半天,心里难受好几天。结果,机会一个个溜走,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后来他见村里的赵叔,脸皮 “厚” 得很,想做的事就放手去做,不管别人怎么说。赵叔想开网店,别人说 “你没文化,肯定做不好”,他不管,照样学、照样做;想谈合作,被拒绝了好几次,他还接着去,最后终于谈成了。赵叔说:“强者都懂自我说服,丢掉羞耻心,别责怪自己。把学校里那套条条框框丢掉,脸皮厚点,为了想做的事不择手段努力,人生才能蜕变。”
小王受了启发,也开始锻炼自己的 “厚脸皮”。想谈合作,硬着头皮去;怕被笑话,就告诉自己 “失败了也没啥”;别人说不好听的,也不再自责。慢慢的,他谈成了合作,种成了反季蔬菜,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小王说:“以前总被羞耻心束缚,现在我行我素、脸皮厚了,反而敢闯敢干,日子也变好了。”
4、别高估自己的位置:放低,才不失望
村里的小张,以前在镇上的大厂当部门主管,觉得自己 “很重要”,厂里离了他就不行。他总跟人说 “我在厂里可是核心人物”,后来他辞职想自己创业,以为厂里会挽留他,结果厂里很快就找了人替代他,生意照样红火。他创业遇到困难,想回厂里,却发现人家早已不缺他了。
王大伯跟他说:“你走了,单位照样转,地球照样转,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平台当能力,也不要把机遇当本事,你在那个位置上,别人敬你,不是敬你这个人,是敬那个位置。只有自己把自己看得低一点,踏踏实实干,别人才会真的高看你。”
小张听了,慢慢放下了架子,不再觉得自己 “特殊”。他踏实创业,从小事做起,慢慢积累,没过几年,生意也做了起来。小张说:“以前高估自己的位置,总觉得自己很厉害,结果摔了跟头。现在放低自己,踏实做事,反而过得更稳。”
5、别盼逆袭剧本:复利,才是赢家
村里的小李,总爱 “盼运气”。看到别人赚了钱,就觉得 “人家运气好,逆袭了”;自己做事遇到困难,就盼着 “能有个逆袭剧本,一下子成功”。结果,他总想着走捷径,不肯踏实努力,日子过得越来越差。
老支书跟他说:“你看到的‘突然爆发’,都是别人熬了无数个无人问津的夜晚,攒够了实力才有的。普通人的人生没有那么多逆袭剧本,别总盼着运气,先让自己配得上好运。相信时间的复利作用,踏踏实实干,慢慢积累,才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
小李听了,不再盼着逆袭,而是专心种大棚、学电商。他每天踏踏实实地干活,慢慢积累经验和客户,没过几年,他的大棚越种越大,网店也开得红红火火,赚了不少钱。小李说:“以前总想着一口吃个胖子,盼着逆袭,结果啥也没做成。现在相信复利,踏实积累,日子反而越来越好了。”
6、别憋情绪:释放,才不爆发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爱 “忍情绪”。同事故意刁难她,她忍了;邻居占她的便宜,她忍了;家人误解她,她也忍了。她总觉得 “忍一时风平浪静”,结果,情绪越憋越多,最后因为一件小事,所有的情绪都爆发了,跟同事吵了架,跟邻居闹了僵,跟家人也产生了隔阂。
她女儿跟她说:“情绪憋在心里不会消失,只会悄悄发酵,等到忍不住的那天,就会喷薄而出,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该拒绝就拒绝,该回怼就回怼,该发泄就发泄,该沟通就沟通,别再忍了。”
张婶听了,开始学着释放情绪。同事再刁难她,她直接拒绝;邻居再占她便宜,她直接回怼;家人误解她,她主动沟通。慢慢的,她的情绪越来越稳定,不再因为憋情绪而难受,跟身边人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张婶说:“以前总觉得忍能解决问题,现在才知道,释放情绪才是真的解决问题,日子也过得更舒心了。”
7、少处理关系:自强,才是根本
村里的小赵,以前总爱 “经营关系”。不管是同事、朋友,还是亲戚,他都想把关系处好,每天花很多时间参加聚会、讨好别人。结果,他花了不少时间和金钱,可当他没本事、没赚钱的时候,身边的人还是对他冷冰冰的;当他后来种大棚赚了钱、有了本事,不用刻意经营,身边的人也一下子和善了很多。
王大伯跟他说:“关系的本质是利益,你没钱没本事,再怎么经营也没用;你有钱有本事,不用经营,关系自然就好。你只需要潜心提高自己,所有的关系都会随着你能力的大小自然变化,跟你经营不经营没啥关系。”
小赵听了,不再花时间经营关系,而是专心提升自己。他把大棚打理得越来越好,还开了网店卖菜,赚了不少钱。慢慢的,身边的人都主动跟他来往,有好机会也会想着他。小赵说:“以前总觉得经营关系重要,现在才知道,自强才是根本,自己有本事了,啥都有了。”
8、沉心做小事:治愈,才不焦虑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 “贪大求全”。想种大棚,就想着 “一下子种十几亩”;想开网店,就想着 “一下子赚大钱”,结果,目标太大,实现不了,反而越来越焦虑,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后来她妈跟她说:“别总想着干大事,沉下心做些小事,反而能治愈焦虑。洗干净饭后的碗筷,收拾凌乱的家,清理满了的垃圾桶,这些小事虽然不起眼,却能给你正向反馈,让你觉得踏实。”
小芳听了,开始学着做小事。每天饭后认真洗碗,周末收拾房间,及时清理垃圾桶,慢慢的,她发现自己的焦虑少了很多,心态也平和了。她不再贪大求全,而是从小事做起,先试种半亩大棚,慢慢摸索技术;开网店先从少量商品开始,慢慢积累客户。没过多久,她的大棚种得好,网店也有了起色,日子过得越来越顺。小芳说:“以前总想着干大事,结果焦虑得不行,现在沉心做小事,反而踏实又舒心。”
9、别信外界评价:自我,才是主宰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 “被别人定义”。有人说 “你个子矮,打不了篮球”,他就再也不碰篮球了;有人说 “你手指短,学不了钢琴”,他就放弃了学钢琴的想法;有人说 “你没文化,开不了网店”,他就犹豫不前,不敢尝试。结果,他的生活被别人的评价束缚着,过得很压抑。
老支书跟他说:“外界的限制都是别人的小心机,他们不喜欢你过得好,就想让你放弃。为了自己的快乐,你可以做任何不被外界定义的事情,这个世界上,你唯一需要在意的人只有自己。”
小李听了,不再相信外界的评价。他喜欢篮球,就每天坚持打;想学钢琴,就慢慢学;想开花店,就大胆尝试。慢慢的,他打得一手好篮球,钢琴也弹得不错,花店也开得红红火火。小李说:“以前总被别人的评价左右,过得很压抑,现在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反而活得很快乐。”
10、多认同少责备:和人,才好成事
村里的赵叔,以前总爱 “责备别人”。跟人合作种蔬菜,别人稍微做错一点,他就指责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跟家人一起干活,别人做得慢一点,他就抱怨 “你怎么这么笨”。结果,没人愿意跟他合作,家人也跟他不亲近,他的日子过得孤孤单单。
后来他听了城里亲戚的话,开始学着多认同、少责备。别人做得好,他及时夸奖;别人做错了,他先肯定努力,再一起想办法改正;家人做得慢,他耐心等待,不再抱怨。慢慢的,越来越多人愿意跟他合作,家人也跟他越来越亲近,他的生意也做得越来越红火。
赵叔说:“人性都希望得到认同,责备只会把人推远,认同才能让人靠近。搞定了人,事情自然就搞定了;一门心思扑在事上,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反而很难做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