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下房子只是第一步,将其变成梦想中的家,则需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尽管集团事务依旧繁忙,“星火二号”的研发和芯片自研计划也进入了关键阶段,但陆信和苏宁却像所有憧憬着新生活的小夫妻一样,将工作之余的全部热情都投入到了新家的装修中。
这一次,他们没有依赖系统,也没有召集下属,而是亲力亲为,享受着这难得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创造过程。
装修风格是两人共同商定的。摒弃了这个年代常见的繁复装饰和鲜艳色彩,苏宁提出了“简约、实用、温暖”的理念,陆信深以为然。
“墙面就刷最普通的白色乳胶漆,干净明亮。”苏宁拿着色卡,在空房间里比划着,“地板用原木色的复合地板,好打理,光脚踩上去也舒服。”
“好,听你的。”陆信笑着点头,在本子上记下。
客厅没有做复杂的吊顶,只嵌了几盏简约的筒灯。苏宁画了一张草图,请木工打了一整面墙的书柜,下半部分带柜门,可以收纳杂物,上半部分是开放格,准备摆满他们的书籍和技术资料。书柜前预留了位置,准备放一张宽大的实木书桌,作为两人共同的工作区。
“这里,就是我们未来的‘家庭研发中心’了。”苏宁指着那片区域,眼中闪着光。
陆信揽着她的肩,笑道:“好,以后加班就在家加,我陪你。”
厨房是陆信特别看重的地方。他坚持要买当时还很少见的双开门冰箱和一套完整的燃气灶具。“以后我给你做饭,不能亏待你的胃。”他说得认真,苏宁心里甜丝丝的。瓷砖选了清爽的浅绿色,橱柜是奶白色,整个空间显得明亮又洁净。
主卧的布置更是充满了两人的小心思。一张宽大舒适的床,床头柜是苏宁设计的,带有隐藏的抽屉和可调节角度的阅读灯。窗帘选了厚实的暖黄色绒布,确保睡眠质量。最让苏宁惊喜的是,陆信不知从哪里淘来了一台老式的留声机和几张黑胶唱片,放在卧室的角落。
“累了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他如是说。
阳台是苏宁的最爱。她让工人铺了防腐木,一侧砌了花池,准备种满月季和茉莉;另一侧放了一张小藤桌和两把藤椅,那是赵老憨得知他们要搬家后,亲手编织送来的贺礼。
每一个周末,都能看到两人穿梭在建材市场和家具城的身影。为了一块地板的颜色、一盏灯光的色温、甚至是一个开关面板的样式,他们都能讨论半天。这种充满烟火气的琐碎日常,对于经历了太多惊心动魄的他们而言,显得格外珍贵和甜蜜。
三个月后,新家终于装修完毕。
乔迁之日,没有大张旗鼓,只请了张师傅、赵老憨一家、春苗、李明启、陈越等最核心的几位伙伴。当大家走进这间窗明几净、充满温馨与巧思的新居时,都忍不住发出赞叹。
“哎呀妈呀!这房子也太亮堂了!这摆设,真讲究!”赵老憨媳妇摸着光滑的橱柜门,满眼羡慕。
张师傅则对那个大大的书柜和书桌赞不绝口:“这地方好!安静,适合你们琢磨大事!”
春苗更是喜欢那个阳台:“宁姐,以后我能不能常来你这儿晒太阳看书啊?”
李明启和陈越则对那台留声机产生了浓厚兴趣。
陆信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大显身手,虽然动作还有些生疏,但做的几个家常菜也是有模有样。苏宁则笑着招呼大家,端出准备好的水果和点心。
夜幕降临,送走了欢声笑语的客人,新家里终于只剩下他们两人。空气中还残留着饭菜的香气和朋友的祝福,温暖的灯光笼罩着每一个精心布置的角落。
两人并肩站在阳台上,看着城市稀疏却温暖的灯火。晚风拂面,带着阳台上新栽茉莉的淡淡清香。
“终于,有家了。”苏宁轻轻靠在陆信肩上,感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宁静与安稳。
陆信环住她的腰,低头在她发间落下一吻:“嗯,我们的家。”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充满磁性:“以前,车间、办公室就是我们的全部。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港湾。无论外面有多少风浪,回到这里,我们就能充电,就能安心。”
苏宁抬起头,看着他被灯光柔化的侧脸,心中充满了无限柔情。她主动踮起脚尖,在他唇上印下轻轻一吻。
“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家。”
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相濡以沫的陪伴和共同筑就的温暖巢穴。这一方小小的天地,见证了他们的奋斗,也承载了他们对未来所有美好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