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路,谓之‘阳神’。”
老板伸出第一根手指,神色间带着几分推崇,
“此路重在‘明悟’与‘超脱’。”
“武者需不断砥砺心性,洞悉天地至理,感悟大道本源,使得自身神魂如同经历烈火的淬炼,一次次蜕变,最终化为至阳至纯、万劫不磨的‘阳神’。”
“能踏上并行走于此路者,无一不是心志坚定、智慧超群的一代宗师。”
他略微停顿,继续解释道:“虽说那灵光乍现的‘顿悟’机缘可遇不可求,但幸运的是,前人先贤,尤其是那些古老的教派,留下了无数蕴含天地至理的传承典籍。”
“后人无需事事亲历,只需皓首穷经,潜心参悟这些典籍中蕴含的智慧,便足以指引他们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远,这无疑大大降低了‘阳神之路’的难度与风险。”
老板看向杨过,意味深长地说道:“正因如此,儒、释、道三教,底蕴深厚无比,门中历代皆有至圣先师、得道高真留下浩如烟海的经典。”
“是故,选择‘阳神之路’者,多为这三教中人。昔年面壁九载、一苇渡江的达摩祖师,以及当今那位超然物外、学问深不可测的夫子李长夜,皆是此道之中的佼佼者,其阳神修为,已臻化境。”
接着,他竖起了第二根手指。
“第二条路,名为‘化神’。”
“此路与阳神的温养淬炼截然不同,讲究的是一个‘斩’字。”
“需得不断斩去自身杂念、恶念、执念,乃至部分情感记忆。”
老板的眼中闪过一丝忌惮:“这条路,不仅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
“别人狠,是因为每斩出一道神身,往往需要寻一具合适的‘载体’,这载体可以是天材地宝,但更多时候,是直接夺舍一个活生生的人,将其炼制成完全受本尊操控的化身,手段酷烈,有伤天和。”
“而说它对自己狠,则在于那‘斩出’的过程。”
“每一次斩化神魂,都无异于用无形的利刃,将自己的灵魂硬生生劈开一部分!”
“其中所承受的痛楚,绝非肉身之苦所能比拟,堪称世间最极致的折磨,比任何已知的酷刑都要剧烈十倍、百倍!”
“非大毅力、大狠心者,绝难承受。”
“然而,”老板话锋一转,“魔门中人,心思诡谲,念头繁杂,功法也多走偏锋。这‘化神之路’斩却杂念的法门,正合他们用以纯化自身念头,追求极端力量的需求。”
“因此,这条路多为魔门巨擘所选择。”
“不过,此法亦有巨大隐患,每成功斩出一具化身,本尊都会陷入一段不短的虚弱期,一身实力十不存一,通常需要耗费一月乃至更久的时间,才能慢慢恢复过来。”
“那神秘莫测、化身众多的‘魔帝’花语,走的便是这条狠绝之路。”
最后,老板缓缓竖起了第三根手指,神色变得最为严肃,甚至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
“至于第三条路,便是老夫方才提醒你的——‘融神’。”
“此道与‘化神’恰是两个极端。”
“化神是不断‘分出’,而融神,则是不断‘融入’。”
“它要求修炼者以自身神魂为根基,主动或被动地‘生出’新的、独立的意识人格,然后让主意识陷入沉睡,放任这新生的意识去经历完全不同的人生,体悟迥异的爱恨情仇、道法规矩。”
“待到这新生意意识历经磨练、觉醒成长之后,再将其与沉睡复苏的主意识重新‘融合’,以期汲取其独特的感悟与经历,壮大本源神魂。”
“然而,此法凶险至极!”
“不断融合外来意识,就如同往清水中不断滴入墨汁,极易造成意识海的污染与混乱。”
“一次融合尚且需要小心翼翼,多次之后,谁也无法保证,醒来之后的那个‘你’,究竟还是不是原来的那个‘你’。”
“或许是被新意识主导,或许是诸多意识混杂的怪物,迷失自我,是这条路上最常见的结局。”
听到这里,杨过心中猛地一震,他意识到,自己在完全无知无觉的情况下,似乎已经踏上了这条“融神”之路!
他所拥有的那个神秘“系统”,让他不断融合来自不同世界、不同经历的“人物卡牌”,汲取他们的武道感悟、人生阅历甚至部分心性特质……这岂不正是“融神”之路的一种变相体现?以系统为媒介,融合那些卡牌所代表的“意识烙印”!
“总而言之,这三条路,各有千秋,也各具险阻。”
阳神最难,倚重悟性与传承,进展往往缓慢;
化神最狠,追求速成与力量,过程酷烈痛苦,是对己对人都不例外;
融神最险,看似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实则步步惊心,动辄有迷失本性之危。
“所以,你若频繁施展搜魂之术,强行窥探、掠夺他人的神魂记忆,便等同于在无意识中,被动地‘融入’了那些充满杂念、怨怼与混乱的外来意识碎片。”
“这些外来之物,平时或许潜藏于意识深处,看似无害。”
“可走上‘融神’之路,试图去融合新的、更为完整的意识人格时,这些平日里积攒的‘杂质’便极有可能被引动、爆发出来,如同堤坝上的蚁穴,在关键时刻引发意识的全面崩溃与错乱,大大增加迷失自我的风险。”
杨过凝视着老板,问出了那个盘旋在心头已久的问题:“前辈对此路了解得如此透彻,更是早早便提醒于我。”
“莫非……前辈你,走的也正是这‘融神’之路?”
“如今这老板的形象,是不是在进行新的一轮融神?”
面对杨过这直指核心的询问,老板既未承认,也未否认。
他那张市侩的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笑而不语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回答。
杨过没有再追问下去。他知道,有些界限,不宜跨越。
对方愿意指点他“融神”的奥秘,提醒他搜魂术的危害,已是难得的善意。
至于对方自身的根底,又何必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