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十五分,文光揉了揉酸胀的眼睛,保存好文档后合上了笔记本电脑。作为自由撰稿人,他早已习惯了这种昼夜颠倒的生活。胃里传来一阵咕噜声,提醒他已经超过八小时没有进食了。
\"该吃点东西了。\"文光自言自语道,抓起外套出了门。
七月的夜晚本该闷热,但今晚却反常地带着一丝凉意。文光居住的老城区路灯稀疏,许多灯泡已经坏了很久也没人更换。他沿着熟悉的路走向常去的那家24小时便利店,却在拐角处发现店铺竟然提前关门了,卷帘门上贴着一张手写的告示:\"电路检修,暂停营业\"。
\"倒霉。\"文光叹了口气,掏出手机查看附近还有什么吃的。地图显示往西三百米有条小吃街,但他从未去过。犹豫片刻后,饥饿感战胜了惰性,他决定去碰碰运气。
这条小巷比文光想象中要窄得多,两侧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式居民楼,墙面斑驳,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杂乱地挂在头顶。奇怪的是,虽然已经凌晨一点多,巷子里却弥漫着一层薄雾,让本就昏暗的路灯更加朦胧。
文光走了约莫五分钟,既没看到地图上标注的小吃街,也没遇到一个行人。正当他准备放弃时,一阵奇异的香味飘了过来——那是混合着油脂、香料和某种说不清道不明气味的复杂气息,既诱人又带着一丝诡异的熟悉感。
循着气味拐过一个弯,文光愣住了。在巷子尽头,一个鲜红的塑料棚子突兀地支在那里,棚子下摆着几张折叠桌椅,一个约莫五十多岁的男人站在简易灶台后忙碌着。棚子前挂着一块手写的牌子:\"老杨夜宵\"。
\"奇怪,地图上没标这个啊...\"文光嘀咕着,但饥饿感让他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
随着距离拉近,文光注意到更多细节。红棚子的塑料布已经褪色,边缘处有些破损,像是经历了多年风吹日晒。灶台是那种老式的煤球炉,上面架着一口黑乎乎的大铁锅,里面翻滚着深色的汤水。摊主老杨穿着深蓝色的确良衬衫,袖口和领口都磨得发白,动作机械地搅动着锅里的食物。
\"老板,还营业吗?\"文光问道。
老杨缓缓转过头,脸上露出一个僵硬的笑容:\"当然,请坐。\"他的声音沙哑而平板,像是很久没说过话一样。
文光选了最靠近巷口的位置坐下,这个角度让他能随时看到来路。桌椅都是老式的折叠款,金属腿已经锈迹斑斑,塑料桌面布满划痕。他注意到桌上没有菜单,也没有二维码支付牌。
\"有什么吃的?\"文光问道。
老杨继续搅动着锅里的食物,头也不抬地回答:\"馄饨、面条、炒粉,都有。\"
\"那就来碗馄饨吧。\"
\"好。\"老杨简短地应了一声,从案板上拿起早已包好的馄饨下入锅中。
文光环顾四周,突然意识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除了他,整个摊位上没有其他顾客。按理说这个时间点,夜宵摊应该有不少人才对。更奇怪的是,老杨似乎早就准备好了馄饨,就好像...专门在等他一样。
\"老板,平时生意怎么样?\"文光试图打破沉默。
老杨的动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搅动锅里的馄饨:\"还行,总有客人来。\"
文光注意到老杨的手——那双手异常苍白,指节突出,皮肤紧贴着骨头,几乎能看到下面的血管。更诡异的是,老杨搅动汤勺的动作非常规律,每隔五秒顺时针转三圈,分毫不差。
馄饨很快煮好了,老杨盛进一个印有牡丹花的搪瓷碗里,端到文光面前。碗很烫,但老杨似乎感觉不到温度,直接用手端着。
\"十块钱。\"老杨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文光。
文光掏出手机:\"扫码支付?\"
老杨摇摇头,指向摊位角落的一个老式收银机:\"只收现金。\"
文光皱眉,现在还有不收电子支付的店?他翻遍口袋,找出两张五元纸币递给老杨。碰到老杨手指的瞬间,文光猛地缩回手——那触感冰冷得不似活人。
老杨接过钱,动作迟缓地走到收银机前,拉开抽屉。借着昏暗的灯光,文光瞥见抽屉里全是旧版人民币,还有几张...冥币?他眨了眨眼,再看时抽屉已经关上了。
文光低头看向面前的馄饨。汤面上飘着一层金黄的油花,葱花和紫菜点缀其间,香气扑鼻。他舀起一个馄饨吹了吹,送入口中。
味道...出奇地好。肉馅鲜美多汁,皮薄如纸,汤底浓郁回甘。文光几乎立刻又舀了第二个,然后是第三个。但吃到第四个时,他察觉到一丝异样——肉馅的味道太鲜了,鲜得不像猪肉或牛肉,而是一种他从未尝过的肉类。
文光放下勺子,仔细观察碗里的馄饨。在汤的底部,他注意到一些细小的、半透明的碎片漂浮着。起初他以为是某种香料,但当他用勺子捞起一片对着灯光看时,浑身血液瞬间凝固——那是一片指甲,人类的小拇指指甲。
\"呕——\"文光猛地推开碗站起来,椅子在地面上刮擦出刺耳的声音。
老杨缓缓转过头,脸上依然是那个僵硬的笑容:\"不合口味?\"
\"这...这里面有...\"文光指着碗,声音颤抖。
老杨慢慢走过来,低头看了看:\"哦,可能是调料没搅匀。\"他伸出苍白的手指,从汤里捏出那片指甲,随手丢进了灶台下的垃圾桶。\"没事的,不影响吃。\"
文光感到一阵眩晕。他后退几步,撞到了身后的桌子。就在这时,他注意到灶台后面的阴影里还站着两个人——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她们穿着同样老式的衣服,脸色惨白,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文光。
\"那...那是谁?\"文光声音发紧。
老杨头也不回:\"我老婆和女儿,她们帮忙。\"
但文光分明看到,那两个人的脚...没有碰到地面。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上脊背。文光顾不得多想,转身就跑。他听到身后传来老杨的声音:\"客人,你的钱...\"但那声音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巷子的雾气中。
文光一路狂奔回家,锁上门后仍止不住发抖。他冲进卫生间,拼命漱口,试图去除口中残留的馄饨味道。冷静下来后,他打开电脑搜索\"老城区 夜宵摊 老杨\",但没有任何相关信息。
直到凌晨四点,文光才勉强入睡。梦里,他回到那个红棚子,老杨一家三口围坐在桌边,面前摆着一碗冒着热气的馄饨,他们齐声说:\"该你吃了...\"
第二天中午,文光被电话吵醒。是他的朋友林涛,本地报社的记者。
\"听说你昨晚遇到怪事了?\"林涛开门见山。
文光一惊:\"你怎么知道?\"
\"老张便利店老板说的,你昨晚在他店门口转悠,后来往西边去了。\"林涛压低声音,\"西边那条巷子十年前发生过火灾,一家三口开的夜宵摊,全烧死了。\"
文光浑身发冷:\"什么时候的事?\"
\"2015年7月17日,正好十年前。\"林涛顿了顿,\"更诡异的是,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人说看到红棚子夜宵摊,但去查又什么都没有。你...真看到了?\"
文光没有回答,他盯着电脑屏幕——今天的日期是2025年7月18日。
一周后的深夜,文光再次路过那条小巷。这次他没有进去,只是远远地望着巷子深处。雾气中,红棚子依然支在那里,老杨站在灶台后,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当文光转身离开时,他分明听到一个女孩的声音轻轻地说:
\"明天再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