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岛北部的海口港,关平站在“镇南号”楼船的甲板上,望着远处的海面。清澜港遇袭已过去十日,可派去侦查的斥候至今没有传回消息,只在附近海域发现了几艘被烧毁的快船残骸,上面还残留着海盗的标记。
“将军,陈武的影卫回来了!”副将张苞快步走来,身后跟着一名浑身湿透的影卫,他的衣服上还沾着红树林的泥浆,显然刚从儋耳洲侦查回来。
影卫跪在甲板上,声音嘶哑:“将军,孙秀在儋耳洲的鹿回头湾建立了据点,还收服了吴兰的残余海盗,联络了当地的黎人部落,兵力已达三千余人,正在建造新的快船。”
关平接过影卫绘制的地图,指尖停在鹿回头湾的红树林标记上:“红树林地势复杂,战船无法靠近,若强行进攻,只会陷入被动。”他沉思片刻,对张苞说,“你率五千水军,驻守琼州岛各港口,防止孙秀再次袭扰;我带五百影卫,乔装成黎人,潜入儋耳洲,摸清他们的布防,再制定进攻计划。”
三日后,关平带着五百影卫,换上黎人的麻布衣服,脸上涂着红漆,乘坐一艘小渔船,抵达儋耳洲西部的黎人村落。村落里的黎人起初充满警惕,直到关平拿出从交州带来的铁刀和盐巴——这些都是黎人急需的物资。
“我们是从琼州岛来的,想找符成首领,商议一起对付孙秀。”关平用半生不熟的黎语说道,身后的影卫也配合着放下武器,露出友好的姿态。
黎人村长将信将疑,派人去鹿回头湾通知符成。傍晚时分,符成带着十几名亲信来到村落,看到关平手中的铁刀,眼中闪过贪婪:“你们真能给我们铁刀?条件是什么?”
“条件很简单,帮我们摸清孙秀的布防,包括战船数量、粮仓位置、黎人勇士的驻扎地。”关平递过一把铁刀,“这是定金,事成之后,再给你们两百把。”
符成接过铁刀,掂量着分量,心中很快有了盘算——孙秀只给他们粮食,却从未给过铁器,季汉的条件显然更诱人。“好!我帮你们!”他凑近关平,压低声音,“孙秀的战船有十五艘,停在红树林内侧的浅滩;粮仓在营地中央,由两百海盗看守;黎人勇士驻扎在营地西侧,归我统领,我可以随时调动。”
关平心中大喜,让影卫绘制下布防图,又与符成约定:“三日后的夜里,我们会进攻孙秀的营地,你率黎人勇士倒戈,配合我们行动。”
符成点头答应,却在关平离开后,悄悄派人去鹿回头湾,向孙秀告密——他想坐收渔利,若孙秀能打败季汉,他就能继续跟着孙秀;若季汉获胜,他也能以“告密”为由,向关平索要更多好处。
孙秀得知后,气得拍案而起:“符成这反复无常的小人!”他立刻召集陆景,制定应对计划:“你率一千海盗,在红树林里设伏,用火药包炸毁季汉的小船;我率一千黎人勇士,假装倒戈,在营地内设下陷阱,等关平进来后,一举歼灭!”
三日后的夜里,关平带着五百影卫,乘坐小船,悄悄靠近鹿回头湾。符成按照约定,率领黎人勇士在营地外等候,看到关平的小船,立刻挥手示意:“快进来!孙秀的主力都在红树林里,营地空虚!”
关平心中生疑——符成的眼神太过急切,不像是真心倒戈。他放慢速度,让影卫警惕四周。就在小船快要靠岸时,红树林里突然传来爆炸声——是陆景的海盗!小船被火药包击中,瞬间起火。
“不好!有埋伏!”关平大喊,下令撤军。符成见状,立刻露出真面目,率领黎人勇士冲过来,试图拦截。影卫们奋力抵抗,关平亲自断后,挥舞着环首刀斩杀数名黎人,才带着残兵突围。
回到琼州岛后,关平看着损失的两百名影卫,心中满是自责:“是我轻信了符成,才酿成大祸。”他立刻下令,加强琼州岛的防御,同时派使者去洛阳,向诸葛亮禀报孙秀在儋耳洲的动向,请求增派兵力。
诸葛亮接到奏报后,与刘备商议:“孙秀在儋耳洲站稳脚跟,若不尽快清除,恐会成为南海的大患。臣建议派马谡从夷洲抽调三千兵力,与关平联手,清剿孙秀。”
刘备点头同意,马谡很快就接到命令。他看着夷洲逐渐稳定的局势,心中虽有不舍,却也知道南海的重要性。“放心,我会尽快平定孙秀,回来与你们共同治理夷洲。”马谡对身边的夷洲官员说,随后率领三千兵力,乘坐战船,向琼州岛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