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承的青骊马刚停在官仓外,陈丈就举着几卷散乱的竹简跑过来:“赵客卿!温大夫家管着《商君法附册》初步汇整,他没用篇章分类架,把农事、军补的竹简混堆在木架上,还漏记了孟姬创的‘便携应急包法’和俺们的‘竹绳测亩点播法’,昨夜核整时发现八卷竹简顺序颠倒,三卷核心方法缺关键步骤,五户协助汇整的农户没领到‘农桑巧士’称号凭证!俺们村的人帮着分类校勘、补记漏项,手上都被竹简磨得发亮,他还说‘汇整就是抄录一遍,漏点方法不碍事’!” 顺着陈丈指的方向,赵承看见旧贵族温儋正对着混堆的竹简发愁,脚边散落着没开封的篇章索引牌,汇整册上“篇章完整、编录无误”的记录旁,沾着未清理的防虫草药碎末。“温儋,篇章分类架是按主题汇整的关键,咋能混堆竹简?孟姬和农户们的实用方法是附册核心,咋能漏记?”赵承翻身下马,走进古籍室——一卷“军补交割篇”竹简混在“农事篇”里,《农桑记》中记录的“便携应急包法”竹简被压在底层,又拿起一卷“农事篇”:“你看这卷,‘绿肥套种法’缺了拌种比例,咋能传抄使用?” 温儋抹了把额头的汗,指尖还沾着竹简上的墨迹:“俺以为汇整就是把竹简按顺序捆好,民间方法记不全也不影响,没成想乱成这样……”话没说完,陈丈掀开自家的篇章分类架,五层竹简整齐排列,索引牌插在旁侧:“温大夫,你看俺家‘架分类、牌索引’,篇章清、方法全!去年你家缺密封盒,还是俺们匀给你的,今年咋犯这错?” ## 一、主线:赵承督核附册汇整,温儋创“校勘补记闭环法” 赵承让陈丈带着篇章分类架逐卷梳理竹简,发现温儋因混堆竹简,导致十二卷篇章顺序颠倒(“军补运输篇”与“应急篇”混编);漏记六项核心实用方法(含孟姬的“肥土团补苗法”“便携应急包法”、陈丈的“竹绳测亩点播法”等);三卷竹简缺关键操作步骤(“分层晾晒法”漏了铺层厚度、“军补分期交割法”漏了签字流程);未用篇章索引牌,四卷竹简编号混乱,传抄时易出错。“你得先用篇章分类架按‘农事、税法、军补、应急、复盘’五层分类,每层贴标签牌;再按《农桑记》和农户口述,补记漏缺的方法及关键步骤;用青铜校勘尺核对竹简长度,确保同篇竹简规格一致,顺序不颠倒。”赵承指着陶制篇章密封盒,“每篇汇整完毕,装入密封盒,盒内放防虫草药,标注篇章名和汇整日期,避免虫蛀受潮。” 陈丈趁机演示附册汇整三步法,翻出完整的《农桑记》给温儋看:“第一步,先按‘主题归类’,把竹简分到对应层级,比如农事相关的归‘农事篇’,军补相关的归‘军补篇’,比混堆易梳理;第二步,逐卷校勘,对照农户实操记录和之前的核验册,补全缺漏步骤,比如‘便携应急包法’要注明包内分层、草药用量,比残缺记录实用;第三步,制作篇章索引牌,标清每篇核心方法、竹简编号和存放位置,后续传抄、查阅时一查便知,比无索引省八成时间。”册子上还画着分类架用法,旁注“秋分汇整明,古法传后人,详实是根本”。 温儋看着分类整齐的竹简和补全的记录,又看陈丈满是墨迹的手,愧疚道:“俺现在就分类补记!可篇章太多,记不住哪篇补了哪篇没补咋办?”赵承让人搬来三副篇章分类架、两捆密封盒、三捆篇章索引牌:“教你个校勘补记闭环法,用竹牍分‘已汇整、补记中、未汇整’三册,每篇汇整完毕,索引牌翻面标注‘已校勘’,对应汇整册记录,补记的内容用红墨标注,比混记清晰,不遗漏任何缺项。” 午后,温儋亲自帮着分类校勘,佃户们跟着陈丈补记漏项、制作索引牌。温儋在闭环册上填完“应急篇”汇整记录时说:“之前是俺轻视民间方法,汇整敷衍了事,差点误了古法传承,以后肯定按类汇整、详实补记,不缺任何一个实用细节!”赵承在汇整册批注:“秋分核《商君法附册》汇整,温儋混堆竹简、漏记民间巧法致编录有误,教篇章分类汇整法,附《农桑记》完整汇整图”——后来赵珩整理古籍时,旁注“战国秦实用方法汇整革新,篇章分类法传至汉魏”。 ## 二、支线·孟姬:魏陇献法助汇整,创“实操图示辅记法” 同日上午,魏国曲沃的农桑汇整辅助点旁,孟姬正带着农妇们绘制实操图示——这是用炭笔在竹简背面画的,康居说“西域商队用图示记货物包装,直观易懂”,绘图的竹笔还是张氏帮着削的(笔尖纤细,画细节清晰)。按李悝“尽地力之教”,官府该收录民间实用农桑、应急方法,可小吏宋九却抱着空的密封盒说:“要把方法编入附册,每户得帮官府抄录竹简三日,不然不给收录!” “宋吏,《法经》说收录民间巧法是为了传之后世,咋能派私役为难?”孟姬拦住他,指着刚画好的“便携应急包图示”——上面清晰画着分层结构和草药摆放位置,“这些方法是俺们实操出来的,加图示更易传抄,士兵、农户一看就会,哪能再抄录耽误收录时间?” 宋九把密封盒往地上一放:“竹简抄录是规矩,缺人手咋了?”王婆举着自己画的“绿肥套种图示”,眼圈泛红:“俺男人在前线用了‘便携应急包’救了命,这方法能帮更多人,咋能因不抄录就不收录?”孟姬突然想起张氏说“图示配文字更易懂”,就说:“大家别等了!咱们给每项方法都配‘文字说明+实操图示’,文字写关键步骤,图示画工具用法、摆放位置,比单纯文字好懂,还不用额外抄录换收录,官府传抄时也能少出错!” 农人们刚动手,张氏就扛着新编的篇章分类架过来:“这架加了可调节层板,能放不同长度的图示竹简,方便归类。”康居也赶着车送新防虫草药:“这药混着干草装,密封盒里放一点,竹简能存更久,你们用粟换就好。”宋九看着孟姬家的“文字+图示”记录,方法直观易懂,空盒没人要,脸涨得通红,悄悄让人搬来新密封盒、竹笔:“之前是俺不懂变通,这些你们用,抄录的活俺找别人干,不耽误方法收录!” 孟姬笑着教大家用法:“文字说明要简洁,比如‘便携应急包法’写‘麻布缝包、三层分装、密封储药’;图示要画得准,工具尺寸、分层比例大致不差,士兵、农户一看就知道咋做;每卷图示竹简和文字竹简捆在一起,标注对应篇章,方便汇整时对应。”康居在旁边补充:“西域传手艺也用‘图示+口述’,直观好懂,中原汇整古籍正合适,能让好方法传得更远!” ## 三、支线·淳于越:咸阳议附册颁行,纳入“图文并茂传抄法” 暮色中的咸阳议堂,烛火映着《商君法附册》初步汇整稿与孟姬的实操图示。卫鞅翻着汇整稿说:“温儋漏记民间巧法、编录混乱,说明汇整古籍要‘尊重实操、兼顾易懂’,不能凭‘重文轻民’的老想法,民间方法是变法落地的根基,漏记一处就少一分实用价值。” 淳于越摇着蒲扇,看着带图示的竹简,连连点头:“农人们用‘文字+图示’的方式,解决了‘古法难懂、传抄易错’的难题,这正是‘以民为本’的要义——古籍不是束之高阁的摆设,而是要让农、兵、吏都能看懂会用,才能真正造福百姓!”他提议,让各县官府组织工匠,按“图文并茂”的方式传抄《商君法附册》,每乡留存一册,供农户、士兵查阅;协助汇整的农户、百工,除了“农桑巧士”称号,还可减免半年徭役;小吏再刁难收录民间方法者,直接革职。 赵承这时推门而入,将汇整好的“农事篇”竹简与孟姬的图示样本递过去:“臣建议把‘篇章分类汇整法’‘图文并茂辅记法’写进《文书律》,再设‘附册修订官’,每三年根据民间新创方法修订一次,确保古籍与时俱进、实用不脱节。”卫鞅点头同意,还说要让工匠将核心方法的图示刻在官仓、乡邑的石碑上,方便不识字的农户、士兵对照学习。 淳于越作揖:“古籍汇整乃传承之要,官府顺民之智、传民之巧,既保古法不遗失,又让新法接地气,这才是变法利民、文化传承的根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