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科科长李福正端着搪瓷缸子吹着热气,准备开始一天例行的看报喝茶。
门被猛地推开,吓了他一跳,茶水溅了几滴在报纸上。
“何雨柱?你……你这几天跑哪去了?”
李科长看着眼前这个像是从煤堆里爬出来的下属,皱起了眉头。
“科长,搞出来了。”
何雨柱的声音有些沙哑,却透着一股硬气,他把手里的报告和图纸往李科长桌上一放,
“智能温控与热回收系统集成优化,模型建立了,关键参数都测算出来了,理论上完全可行,这是详细报告和初步的实施方案。”
李科长愣愣地看着那摞写满了复杂符号和数据的纸,又抬头看看何雨柱,一时没反应过来。
“什么?搞……搞出来了?就你一个人?这才几天?”
“嗯。”
何雨柱点点头,
“热效率提升理论上能达到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能耗可以降下来接近两成。
如果在全厂区的热处理车间和锅炉房推广,每年节省的煤炭和电力开支,初步估算这个数。”
他伸出三根手指。
“三万?”李科长试探着问。
“三十万。”
何雨柱纠正道,语气平静,却像一块石头砸进水里。
李科长“噌”地一下站了起来,搪瓷缸子“哐当”一声倒在桌上,他也顾不上擦。
“多少?!三十万?!
何雨柱,这话可不能乱说!这……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数据都在这里,科长您可以组织人手验算。
模型是经过反复推演的,核心算法我做了突破。”
何雨柱指了指报告,
“如果设备改造顺利,下个季度就能看到初步效果。”
李科长手有些发抖地拿起那份报告,翻了几页。
他虽然看不太懂那些深奥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过程,但最终的结果数据和经济效益分析表却写得明明白白。
他意识到,这可能不是瞎胡闹。
何雨柱上次改进轧机流程,就已经让厂里刮目相看,这次……
“你等着!你就在这儿等着!哪儿也别去!”
李科长声音都变了调,一把抓起电话,直接摇到了厂长办公室。
“喂!厂长!重大汇报!
对,立刻!马上!是天大的事!
何雨柱!对,就是他!”
不到十分钟,厂长王建国带着副厂长和总工程师几乎是一路小跑着冲进了技术科。
小小的办公室顿时被挤得满满当当。
“老李,怎么回事?何雨柱又怎么了?”
王厂长气息还没喘匀,目光就钉在了桌上那摞资料和站在一旁、一脸平静却掩不住疲惫的何雨柱身上。
李科长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把何雨柱的话复述了一遍,重点强调了那个“三十万”。
总工程师姓赵,是个严肃的老技术权威,他二话不说,拿起报告就翻到了核心算法部分,推了推眼镜,看得极其仔细。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赵总工翻动纸张的沙沙声和他偶尔发出的轻微吸气声。
足足看了十几分钟,赵总工才缓缓抬起头,脸上是难以置信的神情,他看着何雨柱,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个人。
“小子……你这套非线性耦合算法……从哪里学来的?
还有这个热力学模型的构建思路……
这已经超出我们现有技术资料的范畴了!”
“自己琢磨的,参考了一些国外的期刊,结合我们厂的实际工况做了大幅修改。”
何雨柱回答得言简意赅。
“自己琢磨……”
赵总工喃喃重复了一句,猛地一拍大腿,
“天才!简直是天才的想法!
厂长,老李,如果这份报告上的数据经过实践检验哪怕只有八成,不,哪怕只有七成!
这都是对我们厂能源利用的一次革命!
每年省下三十万,绝不是空话!
这项目,必须立刻立项,全力支持!”
王厂长的脸瞬间涨红了,是极度兴奋的那种红。
他用力拍了拍何雨柱的肩膀,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
“好小子!真给你搞出来了!
太好了!立大功了!厂里一定重奖!
重重地奖!
你需要什么支持?
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马上成立项目组,你挑头!”
厂部会议当即召开,议题只有一个:
全力推进何雨柱的智能温控与热回收系统项目。
会议决定成立以何雨柱为技术总负责人的专项小组,调动全厂资源配合。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全厂,所有人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重磅消息震得目瞪口呆。
前几天还在议论何雨柱异想天开的人,此刻都哑口无言,转而变成了惊叹和难以置信的议论。
项目组迅速搭建起来,何雨柱雷厉风行,带着抽调来的技术骨干,日夜奋战在车间一线,进行设备改造和系统调试。
进展比预想的还要顺利,初步试运行的数据出来,效果甚至略微超出了理论预期。
厂领导们的心彻底放回了肚子里,每天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然而,就在智能温控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全厂上下都还沉浸在这场技术突破带来的兴奋中时,距离何雨柱交出上一份报告仅仅过去了七天。
又是一个早晨,何雨柱再次出现在了李科长的办公室门口。
这一次,他看起来没那么狼狈,但眼神依旧专注灼人,手里拿着另一份显然刚刚完成的文件。
李科长现在看到何雨柱,心里先是条件反射般的一喜,随即又是一紧。
“雨柱啊,怎么了?
是智能温控项目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需要厂里协调什么?”
他现在可生怕这宝贝疙瘩和他的项目出半点岔子。
“不是,科长。”
何雨柱摇摇头,把新的文件递过去,
“那个项目很顺利,按计划走就行。
这是我利用这几天空闲做的另一个设计,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与自适应算法的生产线实时状态监测与故障预判系统’。”
李科长张着嘴,半天没合上,感觉自己耳朵好像出了毛病。
“什……什么系统?你等等……几天空闲?你又搞了个新的?!”
“嗯。”
何雨柱点点头,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我看我们厂现在的设备维护还是靠老师傅经验和定期检修,故障突发率高,停机损失大。
这套系统,通过加装一系列传感器,
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时的振动、温度、噪声、电流等多维度数据,利用我设计的算法进行融合分析,可以提前判断出潜在故障点和零部件磨损趋势,实现预测性维护。
理论上,能将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百分之七十以上,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百分之十五,备件库存成本也能优化。”
李科长的手又开始抖了,这次抖得更厉害。
他接过那份名为“生产线实时状态监测与故障预判系统”的方案书,感觉薄薄的几页纸重逾千斤。
他甚至没敢仔细看内容,只是抬起头,用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看着何雨柱:
“百、百分之七十?减少停机?又……又是几十万的效益?”
“初步估算,年度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应该不低于五十万。”
何雨柱补充道,“而且能大幅提高生产安全系数。”
李科长觉得自己需要吸氧。
他扶着桌子,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勉强稳住心神。
“你……你让我缓缓……何雨柱,你到底是人还是……
这才几天啊?
上一个还没消化,你这又……”
“技术思路是现成的,只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适配和计算。”
何雨柱解释道,“这份是初步方案和可行性论证,如果厂里觉得可以,我需要一些传感器和计算资源进行下一步的仿真测试。”
“觉得可以?这还能觉得不可以吗?!”
李科长几乎是吼出来的,他再次抓起了电话,这次手指头都在哆嗦,
“厂长!还是我!老李!
何雨柱……他、他又……又搞出个新东西!
比上一个还吓人!您快来吧!带上赵总工!快!”
王厂长和赵总工再次急匆匆地赶来,脸上还带着上次的喜悦未退。
但当他们听完李科长语无伦次的汇报,看完何雨柱那份同样充满了创新思路和扎实数据的新方案后,喜悦变成了彻底的震惊和茫然。
王厂长看着何雨柱,看了好久,才憋出一句话:
“雨柱同志……你……你脑子里到底还装着多少东西?”
赵总工则是捧着那份新方案,手抖得比李科长还厉害,嘴里不停念叨:
“匪夷所思……匪夷所思……
这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理念……
这故障特征提取的算法……
这已经走到国际前沿了!
这小子……这小子是个国宝啊!”
厂领导班子再次紧急开会。
会议的气氛和上次完全不同。
上次是兴奋和激动,这次则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和一种强烈的紧迫感。
何雨柱展现出的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工厂技术人员的范畴,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革新了,这简直是在开创一个新的技术领域。
“老何这……接连拿出这种级别的成果,这已经不是我厂能完全消化和定性的了。”
王厂长严肃地说,“这事,必须立刻向上级主管单位,向部里汇报!
这已经关系到国家工业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了!”
意见高度统一。
当天,一份由红星轧钢厂党委和厂部联合签署的、措辞激动甚至有些语无伦次的紧急报告,被以最高优先级送到了冶金工业部。
报告详细汇报了何雨柱在极短时间内,连续取得两项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附上了两份方案的详细摘要和厂总工程师团队的初步评估意见,着重强调了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行业领先性。
报告送上去的时候,部里的相关司局领导刚开始还以为红星厂在吹牛或者是搞错了。
一个万人大厂几年搞不出一个像样创新是常态,怎么可能有人几天就搞出一个,还没消化又出一个?
但看着报告里详实的技术参数、惊人的效益数据和红星厂领导班子那近乎赌咒发誓的保证,又不由得他们不信。
主管技术的副部长被惊动了。
他调阅了何雨柱的资料——一个出身清白、背景简单,以前是厨子,后来特招读大学,大学期间作出不少突出成。
最近才来工厂担任工程师。
再看红星厂报上来的两份方案摘要,越是懂行,越是能看出其中的技术含量和巨大价值。
“立刻备车!”
副部长放下文件,当机立断,
“去红星轧钢厂!我要亲自见见这个何雨柱同志,亲眼看看他搞出来的东西!”
副部长轻车简从,只带了秘书和两位技术专家,车子直接开进了红星轧钢厂。
王厂长等人早已在门口焦急等候,没想到部领导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重视。
副部长下车,没有寒暄,直接握手后便问:“何雨柱同志在哪里?带我去看他研究的成果。”
一行人直接来到了车间。
智能温控系统的部分改造已经完成,正在试运行。
何雨柱穿着工装,正在设备前记录数据,给工友们讲解操作要点。
副部长没有打扰,先是远远地看着。
他看到何雨柱对设备的熟悉程度,讲解时那种深入浅出、切中要害的风格,以及工人们看他时那种信服甚至崇拜的眼神。
然后,他走上前去。
王厂长连忙介绍:“何工,部里领导来看你了!”
何雨柱转过身,脸上有些油污,神情却依旧沉稳,不卑不亢地敬了个礼:“首长好。”
副部长仔细打量着这个年轻人,比他想象中还要年轻,眼神清澈而专注,带着一种沉浸于技术世界特有的纯粹感。
“何雨柱同志,你好。
你搞的那个智能温控,还有那个故障预判系统,我都听说了,很好,非常了不起!
能不能给我简单讲讲?”
何雨柱点点头,指着正在运行的设备,用最朴实的语言,将系统的原理、关键创新点和已经显现的效果娓娓道来。
他没有夸大其词,每一句都落在实处,数据精准,逻辑清晰。
两位随行的部里专家不时提出几个相当专业和尖锐的问题,何雨柱对答如流,不仅解释了原理,甚至引申到了可能的应用拓展和未来优化方向。
副部长一边听,一边仔细观察着设备的运行状态,查看仪表盘上显示的各项数据,频频点头。
他是技术干部出身,能听懂何雨柱说的东西,更能体会到其中的含金量。
随后,在厂会议室,何雨柱又用图纸和公式,更为系统地向副部长汇报了两个项目的技术细节和长远规划。
听完汇报,副部长沉默了片刻,会议室里安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都看着这位部领导。
终于,副部长站起身,走到何雨柱面前,用力地握住他的手,语气充满了赞赏和激动:
“何雨柱同志!我代表部里,感谢你!
你这两项研究成果,不仅仅是你们红星厂的财富,更是我们整个冶金工业系统的宝贵财富!
你解决了我们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生产痛点,走出了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的新路子!意义重大!”
他转向王厂长等人:
“你们厂发现了一个天才,一个宝藏!
要给他创造最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全力支持他的研究!
他的项目,部里会列为重点支持项目,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总结经验,在全系统推广!”
他再次看向何雨柱,目光灼灼:
“雨柱同志,好好干!
国家需要你这样的技术尖兵!
有什么困难,直接向部里反映!希望你戒骄戒躁,继续攀登技术高峰!”
整个红星轧钢厂都因为部领导的高度肯定而沸腾了。
何雨柱的名字,这一次真正响彻了整个工业系统。
而何雨柱本人,在经历了短暂的汇报和接待后,又回到了他的实验室和车间,仿佛外界的震动与他无关,他的眼里,只有下一个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
就这样,何雨柱每天都忙忙碌碌,不知疲倦。
好在刚开始得到系统的时候,系统奖励他的强身健体丸,让他的身体素质远超很多人。
所以,即使经常连轴转,何雨柱和的身体也吃得消。
就这一点何雨柱,让旁人羡慕煞了。
在旁人眼里,何雨柱就跟超人,铁人差不多。
何雨柱跟着大家一起攻克难关。
又一次解决了组织上让他们帮忙解决的难题。
何雨柱带着他的团队,再创新辉煌。
这一次,厂里给他们开会表彰,何雨柱团队已经麻木了。
跟着何雨柱一起搞研究,就是时刻都会被带飞。
所以,这一次,又一次被开会表扬,大家已经习以为常。
其他人见到何雨柱他们,不断朝他们恭贺。
别人真的羡慕坏了。
厂里谁不想跟何雨柱同一组呀?
这种,躺平就被带飞的感觉,真的是羡慕坏了他们所有人。
谁都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被选上跟何雨柱合作。
散会后,书记特意把何雨柱叫到办公室:
\"厂里决定给你放三天假,好好休息休息。
你这几个月都没休息过了吧?\"
何雨柱确实记不清上次休息是什么时候了。
他点点头:\"谢谢领导关心。\"
\"你啊,\"
书记拍拍他肩膀,
\"别人得了这么大荣誉早就飘上天了,就你还是这副平静模样。\"
何雨柱微微一笑:\"活儿总是要人干的,荣誉不荣誉的,活儿还是那些活儿。\"
走出厂门时,门卫老张笑着打趣:\"何工,这下可成名人了!\"
何雨柱从兜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包烟递过去:
\"张师傅辛苦,夜里值班多穿点,听说要降温。\"
老张接过烟,愣了一愣。
他见过太多人一得势就眼睛长在头顶上,何雨柱却和昨天没什么两样。
穿过熟悉的胡同,何雨柱没直接回家,而是拐进了街角的供销社。
他用刚得的奖金买了两斤鸡蛋、一罐麦乳精和几样点心。
推开院门,何雨水正在院里洗衣服。
\"哥!你怎么大白天回来了?\"
小妹惊讶地站起身,手上的肥皂泡都忘了甩。
\"厂里给放了假。\"
何雨柱把点心递过去,\"妈呢?\"
\"屋里躺着呢,这几天又说头晕。\"
何雨柱眉头微皱,快步走进里屋。
母亲正靠在床头打盹,听到动静睁开眼,愣了愣:\"柱子?咋这个点回来了?\"
\"厂里给放假了。\"
何雨柱坐到床边,从包里取出麦乳精,\"给您补补身子。\"
母亲瞥见麦乳精,嗔怪道:\"又乱花钱!\"
\"厂里发了奖金,这次攻克了个技术难题。\"
何雨柱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寻常工作。
小妹这时跟进屋来,兴奋地插话:
\"妈,哥可厉害了!厂里表彰,还奖了三百块钱呢!\"
母亲顿时睁大眼睛:\"三百块?老天爷!怎么回事?\"
何雨柱轻轻带过:\"就解决了个小问题。\"
他转身拿出鸡蛋,\"晚上炒个鸡蛋吧,好久没吃家里的饭了。\"
母亲却还沉浸在三百元的震惊中:
\"这么多钱...柱子,你可不能骄傲啊,要踏踏实实继续干...\"
\"知道,\"何雨柱笑笑,
\"钱我留一百,剩下二百您收着,家里用得上。\"
母亲还要推辞,何雨柱已经起身:\"我去看看水缸还有水没。\"
傍晚,何雨柱在院里劈柴,邻居老陈隔着墙头喊:\"柱子,听说你在厂里立大功了?\"
\"就普通工作。\"何雨柱继续劈柴。
老陈却不走:\"别瞒了,全胡同都传遍了!厂里汽车送来奖状,还奖了巨款!\"
何雨柱停下动作,认真地说:\"陈叔,就是尽本分而已,没什么特别的。\"
夜里,小妹还兴奋地念叨着表彰的事,何雨柱摸摸她的头:
\"荣誉来了又会走,活儿干得好才是根本。
睡吧,明天我修修房顶,好几处漏雨了。\"
躺在床上,何雨柱听着窗外风声,想着的却是下一步如何改进那台机器的整体效率。
荣誉和奖励固然好,但他心里清楚,真正的满足永远来自于解决下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