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师大军的马蹄声在官道上沉稳回响,卷起的尘土与夕阳的金辉交融,将天地间染成一片暖红。李世民独自勒住马缰,让随行的侍卫远远退开,只留自己与这旷野独处。他抬手拂去金甲上的微尘,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却压不住体内涌动的奇异力量 —— 那是东征大胜后,帝国疆域拓展、威望鼎盛所催生的 “盛世能量”,此刻正如潮水般在他四肢百骸间奔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汹涌。
他能清晰地感知到,这股能量已突破了体内蓄积的大半阈值,仿佛再往前一步,便能触碰到某个未知的临界点。过往平定突厥、统一中原时,也曾有过类似的能量增长,却从未如此猛烈、如此真切。它像一盏不断升温的灯,在他胸腔里灼灼燃烧,映得他连目光都变得愈发深邃。李世民微微闭眼,脑海中浮现出长安城内百姓欢庆的场景,浮现出安东都护府飘扬的大唐旗帜,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自豪 —— 这是他一手缔造的盛世,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功业。
可就在这份自豪达到顶峰时,一股异样的悸动突然从西北方向传来。李世民猛地睁开眼,目光穿透远处的山峦,仿佛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戈壁荒原。在那里,一个原本模糊飘摇的 “时空坐标”,此刻竟变得异常清晰稳定,如同一颗在黑暗中骤然亮起的星辰,散发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更让他心惊的是,在坐标所在的位置,一股与 “盛世能量” 同源却又截然不同的力量正在汇聚,某个瞬间,他仿佛 “看” 到了一扇由纯粹能量构成的门 —— 那扇门轮廓模糊,边缘流转着七彩的光晕,仿佛连接着另一个遥远的世界。
“归家……” 两个字无声地在他心底浮现,带来一阵前所未有的悸动。自他意外来到这个时代,建立大唐,开创盛世,归家的念头便如影随形,却从未像此刻这般真实。那扇 “能量之门” 仿佛在向他招手,只要他愿意,只要他能将 “盛世能量” 彻底填满,或许就能推开那扇门,回到属于自己的时空。李世民的指尖微微颤抖,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眼前甚至闪过了记忆中现代世界的模糊片段 —— 那是他魂牵梦绕多年的归宿。
可这份悸动很快便被另一股沉重的力量拉回。他缓缓回头,望向身后绵延数十里的大军 —— 玄甲骑兵身姿挺拔,步兵方阵步伐整齐,每一张脸上都带着胜利的疲惫与对家乡的期盼。这些士兵追随他南征北战,为大唐抛头颅、洒热血,将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他。他们是大唐的基石,是忠诚的象征,而他是这支军队的统帅,是他们心中的天可汗。若他真的选择推开那扇门,这支军队、这个帝国,又将何去何从?
思绪飘向长安,那里有他亲手建立的庞大帝国 —— 政事堂内勤勉的百官,后宫中牵挂他的亲人,还有尚未确定的储君。魏王李泰监国期间虽表现尚可,却已显露揽权之心;吴王李恪英勇善战,却因出身遭朝臣猜忌;太子之位悬而未决,朝堂暗流涌动。若他骤然离去,帝国很可能陷入储位之争,甚至引发动荡,多年心血或将毁于一旦。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刚刚燃起的归家希望,瞬间蒙上了一层阴影。
李世民再次闭眼,“能量之门” 的轮廓与身后军队的身影在脑海中反复交织。一边是梦寐以求的归家之路,是跨越时空的诱惑;一边是一手缔造的帝国,是数十万军民的期盼,是尚未完成的盛世蓝图。两股力量在他心中激烈碰撞,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挣扎。他能感觉到,“盛世能量” 还在不断增长,那扇门的轮廓也愈发清晰,归家的可能性从未如此触手可及;可每当看到士兵们疲惫却坚定的眼神,想到长安城内等待他的帝国与子民,那份想要触碰 “门” 的手,便迟迟无法伸出。
旷野的风渐渐转凉,吹起他的衣袍,猎猎作响。李世民睁开眼,目光重新变得坚定,只是眼底深处,仍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矛盾。他轻轻拍了拍战马的脖颈,调转马头,朝着大军前行的方向追去。马蹄声再次响起,与远处的队伍汇合,只是这一次,他的心中多了一份旁人无法知晓的沉重 —— 归家的希望就在眼前,可帝王的责任,却让他不得不暂时将这份希望深埋心底,继续守护着这片他用热血与智慧浇灌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