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姥姥,你做的饭真好吃。”乐乐边吃边说。
栀兰坐在对面,看着两个小外孙开吃得津津有味儿,心里感到格外的踏实。她轻轻擦去乐乐嘴角的饭粒,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笑意。
“欢欢,姥姥炒的大米饭好吃吗?”她转向欢欢,目光温柔地等待着回应。
“好吃,我最爱吃姥姥做的炒饭了。”欢欢用力点点头,小脸沾着饭粒也顾不上擦,栀兰的心被这句稚嫩的回答熨得温软,刚才心里的那点“酸溜溜”都跑得无影无踪。
她突然好奇地问,“欢欢,姥姥要是住在你家,你烦不烦呐?”
欢欢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圆圆的,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话,想了想说,“我不知道,你问乐乐吧。”
“乐乐,姥姥要是住在你家,你烦不烦呀?”栀兰又笑着问乐乐。
“我不知道,你问妈妈吧。”乐乐认真地眨了眨眼睛,小脸一扬,一本正经地说。
栀兰忍不住笑出声来,她佯装生气地瞪一眼,又忍不住勾起嘴角。“我问妈妈干啥?我就问你俩,到底喜不喜欢姥姥住在你家?”
欢欢抿着嘴想了半天,“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妈妈要是让你住在我家,我们就不烦。”
“嗯,妈妈不烦,我们就不烦。”乐乐跟着点头,嘴里还嚼着饭,含糊却认真地补了一句。
“小臭孩子,还知道我是妈妈的妈妈呀?”栀兰心头一暖,眼眶微微发潮,忙低头假装整理碗筷。
自从住进楼房,栀兰的日子就清闲了下来。儿女们怕她累着,什么活都不让她干,如果不上课的时候,除了画画,写字,就是吃饭、睡觉,她每天都是那么清闲自在。
可这份清闲没让她觉得舒服,反而让她添了新烦恼,总是忍不住地会想孩子们。尤其是看着外孙们一天天长大,她既欣慰又惶恐,怕自己离孩子们越来越远了。
欢欢和乐乐还小,偶尔舒婉忙的时候,自己还能给他们做口吃的,或陪他们说说话、讲个故事,可等他们上了中学,功课忙了,还有时间记得我这个姥姥吗?她不敢想。
有时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就默默数着孩子们从前的趣事,仿佛那笑声还在耳边。那几个大的,忙出国的,忙着谈对像的,忙高考的,一个个忙得连个影子都看不着,只能在心里想想了。
“横竖是闲的,要是在前几年,忙得连吃口饭的功都没有,哪有时间想他们。” 栀兰自己安慰着自己。她看看天快黑了,舒婉也快回来了,嘱咐孩子几句,就下楼回去了。
“童言无忌呀”栀兰慢慢地往回走着,回味着刚才两个孩子的话,栀兰忍不住苦笑了起来。她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一点奔头都没了。仿佛被什么无形的东西掏空了,连脚步都变得飘忽。
“唉,哪还有什么意思呢?” 日子过得像这天上的暮色,渐渐沉下去,留不住,也抓不着。她抬头望着天边最后一抹余晖,忽然想起小时候带孩子们去公园看晚霞的日子。
那时的晚霞多亮啊,孩子们蹦跳着往前跑,喊着“姥姥快看,火烧云!”如今,云还在烧,可孩子们都长大了,一个个走远了。
她扶着楼梯慢慢上了二楼,似乎连开锁的力气都没有了。栀兰打开房门,拖鞋都懒得换,一屁股坐在房间的沙发上,看着桌上的苹果,却没胃口去吃。
嗨,这不是你所盼望的吗?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含辛茹苦把子女拉扯大,不就盼着这一天吗?如今儿女出息了,你反倒生出许多愁来。
栀兰当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她的六个儿女都考到不同的城市,飞得越高、走得越远越好。如今她的儿女的愿望只实现了一半,虽然都已成家立业,却都没离开本市,没离开省。
于是她把这份期盼寄托在了孙辈身上。她曾想,若孙儿们能远走高飞,也算圆了她未竟的心愿。可如今真到了这一天,心却像被秋风扫过的庭院,空荡得只剩自己守着空屋,听着钟摆一声声敲在心上。
钟摆不停,可日子却像凝固了一般。她望着茶几上那张全家福,指尖轻轻抚过相框边缘,仿佛能触到那些远去的背影。
“奶奶,我们来看你啦!”就在这时,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接着是敲门声。
“姥姥,开门呀!”
栀兰眼睛一下子亮了,赶紧起身开门 —— 门口站着她的二孙子政儿,还有宝宝和小源,三个孩子手里都提着袋子,脸上挂着笑。
“快进来,快进来!” 栀兰拉着孩子们的手,刚才的愁云一下子散了,连说话的声音都亮了几分。
小源和宝宝一人抱着她的一只胳膊,亲热的不得了。
政儿把手里的水果放在桌上,坐在了她的对面,拉着她的手。栀兰摸着政儿的头,眼里满是欢喜:“我们二孙子再过两年也该高考了,你们考到外地去了,奶奶更想你们了。”
栀兰要给孩子们削着苹,几个孩子懂事地按住她的胳膊不让她动。她听着孩子讲各自的故事,笑得前仰后合的,一会儿拍着巴掌,一会儿拍着大腿。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亲不够的亲。
她常听楼下的老人们聊天,有的说稀罕这个孙子,烦那个孙子,她总觉得纳闷:“都是自己的亲孙子,为什么要不一样地对待呢?”
“我这七个孙子,没有一个不稀罕的。”每个孩子都是她心尖上的宝贝,只要他们围在身边,她就觉得日子有奔头。
在她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好,鹏鹏聪明,宝宝稳重,政儿乖巧,小源贴心,欢欢乐乐活泼可爱,卓卓懂事,哪一个都让她疼到心坎里。没事的时候,她想起哪个,都能让她心里甜丝丝的。
她虽然没什么钱,不会说好听的话,可孩子们都愿意跟她亲近。每次孩子们来看她,都会围在她身边,跟她说学校的事,跟她撒娇,她就坐在一旁听着,偶尔插几句话,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有时候孩子们没来,她就翻出相册,看着照片里的七个孩子,一遍遍地看,一遍遍地笑。她的指尖一遍遍抚过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仿佛能听见他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直到夜深,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地告别。栀兰站在阳台上,看着孩子们的身影消失在夜色里,栀兰心里虽然有点舍不得,可更多的是满足。
她坐回沙发上,继续翻看着孩子们的相册,刚才的愁绪早就没了踪影,心里只剩下满满的暖意。
虽然她快七十岁了,手脚不如以前利索,日子也不如以前忙碌,可只要有这七个孙子在,她就感觉自己的日子有滋有味,有了奔头。
“真好啊。” 栀兰轻轻合上相册,目光望向窗外。想起孩子们的笑脸,心里忽然觉得,现在的日子也挺好 —— 不用干重活,能安安稳稳地画画写字,还能经常看到孩子们,这样就够了。
她的七个孙子外孙,就像七颗星星,照亮了她的晚年,让她觉得,活着,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