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初夏的风还带着几分暖意,可南书房外的石板路却透着一股冷冽的肃杀。西北来的快马冲破晨雾,骑手翻身落马时膝盖磕出鲜血,却死死攥着染满沙尘的军报,连滚带爬地扑向宫门。不过一个时辰,“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被困科布多、扎尔格朗图”的消息,就像惊雷般炸响,从南书房传到各王府,连御花园里的雀鸣都似被震得哑了声。
四爷胤禛正在府中查看漕运账目,管家捧着军报匆匆进来,声音发颤:“主子,西北急报……八爷和十三爷被策妄阿拉布坦的两万兵马合围了!扎尔格朗图粮草只够十数日!”
胤禛手中的毛笔“啪”地落在纸上,墨汁晕开一大片。他快步接过军报,指尖划过“准噶尔日夜攻城,守军伤亡甚重”的字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书房里静得能听见烛火“噼啪”声,他背着手来回踱步,眉头拧成死结——论夺嫡大局,胤禩是他最大的对手,若此时反对出兵,借准噶尔的手除去这个劲敌,往后再无人能与他抗衡;可十三弟胤祥从小与他亲近,若因他的犹豫丢了性命,这份兄弟情分,这辈子都难安。
“主子,南书房传旨,让各位爷即刻入宫议事。”高毋庸小声提醒。胤禛停下脚步,望着窗外的石榴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备车。”他知道,此刻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决定,都牵着西北数十万军民,更牵着大清的国运,容不得半分私念作祟。
而十四阿哥胤禵的府邸里,早已乱作一团。他刚从兵部值房回来,听闻胤祥被困的消息,当场就摔了茶盏,青瓷碎片溅了一地:“八哥怎么回事!去西北这么大的事,为何不带上我?若是我在,何至于让十三哥陷在那孤城之中!”
他一边骂,一边让人铺好宣纸,提笔就写请战折,字迹因急切而有些潦草:“臣胤禵自幼随皇阿玛习兵法、练骑射,愿领兵三万,星夜驰援西北,解科布多、扎尔格朗图之围!若有差池,甘受军法处置,绝无半句怨言!”
折子里满是少年人的锐气与急切,写完后,胤禵连朝服都没换,揣着奏折就往皇宫跑。沿途遇见官员打招呼,他都只是草草点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尽快见到皇阿玛,尽快领兵去救十三哥和八哥。
此时的南书房内,康熙坐在龙椅上,手中捏着胤禩送来的请战折,脸色铁青。殿内站着满朝文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大学士们都低着头,大气不敢喘。康熙将折子重重摔在案上,声音带着怒意:“朕派胤禩去西北,是让他试炼火器、稳固防线、安抚军民,不是让他把自己和胤祥都困在城里!如今两万准噶尔兵压境,你们倒说说,该怎么办!”
“皇上,臣以为应即刻派兵驰援!”兵部尚书上前一步,躬身道,“八阿哥、十三阿哥是皇室宗亲,若有闪失,恐动摇边疆军心;且科布多是西北门户,一旦失守,策妄阿拉布坦就能长驱直入,到时候再想收复,难如登天!”
“派兵?派多少?粮草从哪儿来?”户部尚书立刻反驳,“去年南方水灾,国库本就空虚,春耕刚过,各地粮草还在筹措,若再调三万援兵,军饷、粮草都难以为继,恐引发民怨啊!”
殿内顿时陷入争论,支持出兵的与反对出兵的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康熙揉了揉眉心,目光扫过殿内,最后落在刚进来的胤禛身上:“胤禛,你素有谋略,这事你怎么看?”
胤禛上前躬身,语气沉稳:“回皇阿玛,儿臣以为,出兵与否需谨慎权衡。若不派兵,科布多、扎尔格朗图恐难支撑,八弟、十三弟性命堪忧,西北防线也会崩塌;可若贸然派兵,国库空虚,粮草不济,恐生内患。不如先派使者去西北,探明准噶尔的虚实与粮草情况,同时让户部加紧筹措粮草、军饷,待准备充分后再出兵,方为稳妥。”
他的话看似公允,却暗带拖延之意。胤禵刚进殿就听见这话,立刻上前一步,将请战折高高举起:“皇阿玛!儿臣不赞同四哥的说法!西北战事危急,一日三变,哪有时间等使者探虚实、等户部筹粮草?儿臣愿领兵三万,自带部分粮草,星夜驰援,定能解八哥、十三哥之围!”
康熙接过胤禵的奏折,看着上面苍劲的字迹,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却又很快被忧虑取代:“你有这份心是好的,但你可知道西北戈壁地形复杂,策妄阿拉布坦又是征战多年的老将,你未必能敌。”
“皇阿玛!”胤禵急得声音都变了调,“儿臣怎会怕他策妄阿拉布坦!只要您给儿臣兵,儿臣定能将八哥、十三哥平安带回来,还能把准噶尔人打回老家!”
殿内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康熙身上。康熙望着窗外的梧桐叶,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胤禵有勇有谋,却担心他年少冲动,误了大事;可若不派他去,朝中能领兵的将领要么年迈体衰,要么与胤禩素有嫌隙,未必肯全力救援。
就在这时,太监进来禀报:“皇上,西北又有急报!十三阿哥胤祥派人拼死突围送来消息,今日准噶尔人用攻城车猛攻,城墙已出现三处裂痕,守军快撑不住了!”
康熙心中一紧,猛地拍了下案几:“够了!再等下去,胤祥、胤禩就真的没救了!胤禛,你即刻去户部,三日之内务必筹措好三万兵马的粮草、军饷,若有延误,唯你是问!”
“儿臣遵旨!”胤禛躬身领旨,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虽没能阻止出兵,却也保住了十三弟的性命,这就够了。
康熙又看向胤禵,语气严肃:“胤禵,朕封你为抚远大将军,领兵三万,从巴里坤北上驰援!记住,你的首要任务是保住胤禩和胤祥的性命,其次才是击退准噶尔,若敢擅自冒进,朕饶不了你!”
“儿臣遵旨!”胤禵立刻跪地领旨,眼中满是激动,“儿臣定不负皇阿玛所托,解西北之围,带八哥、十三哥平安归来!”
散朝后,胤禵立刻去兵部点兵,挑选精锐骑兵,又让人回府收拾行装,准备次日一早就启程。胤禛则直奔户部,召集官员商议筹措粮草,连午饭都没顾上吃——他知道,西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死,容不得半分拖延。
而南书房内,康熙还在看着西北的地图,手指在科布多、扎尔格朗图的位置反复摩挲。他轻声叹了口气,心中满是牵挂:胤禩、胤祥,你们一定要撑住,等胤禵的援兵到了,一切就都好了。
夜色渐深,京城的灯火渐渐亮起,可南书房、户部、兵部,还有各王府中,却依旧灯火通明。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的几日,将是决定西北命运的关键——胤禵的援兵能否及时赶到,胤禩和胤祥能否守住城池,都将影响大清的未来。
风从西北吹来,带着戈壁的沙尘,仿佛在诉说着战场上的危急。京城的每个人都在期盼着,期盼着西北传来捷报,期盼着两位皇子能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