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轻资产创业方向
清晨六点半,城中村的巷子里已经飘起了早点摊的油烟。
陈凡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包,走出出租屋时,正好遇上隔壁卖菜的王阿姨。对方习惯性地招呼:“小陈,又去打零工啊?今天可得跟工头说清楚,别再让他扣钱了!”
陈凡脚步没停,只淡淡“嗯”了一声,身影很快消失在狭窄的巷口。
他没去工地。
昨天从银行取了十万现金,甩给王翠兰结清房租后,他就辞了零工。不是怕赵虎报复——毕竟系统给的“辖区民警好感度+100”还在,真有事民警大概率会偏帮他——而是打零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商铺的过户手续已经在办了,中介说最快下周能拿到房产证,之后每个月能有五千块租金进账。这笔钱够他在城中村活下去,但陈凡不想只“活下去”。
系统绑定那天,暴雨夜里他蜷缩在漏雨的角落,心里除了“有依靠就好”,还有个更清晰的念头:他不想再像以前那样,被人随便拿捏,连抬头说话的底气都没有。
今天他要去人才市场。
不是找工作,是想看看市面上有哪些能做的事。他没学历,没经验,唯一的依仗就是那个每天能签到的系统。但系统给的奖励随机性强,他得先找个“载体”,才能把奖励的价值最大化。
人才市场在市中心的老写字楼里,离城中村有四十分钟公交程。早高峰的公交挤得像沙丁鱼罐头,陈凡被夹在中间,后背贴着别人的背包,却依旧保持着疏离的姿态——双手插在裤兜里,眼神平视前方,脸上没半点多余的表情。
有大妈想跟他搭话:“小伙子,也是来找工作的?看你这模样,干体力活可惜了,要不要跟我去餐馆当服务员,包吃住还能攒钱……”
陈凡侧过头,声音没起伏:“不用。”
大妈还想再说,见他眼底没一丝松动,只好悻悻地闭了嘴。
到人才市场时,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大多是和陈凡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脸上带着焦虑,手里攥着打印好的简历,互相打听着哪家公司待遇好。
陈凡跟着队伍进去,大厅里嘈杂得像菜市场。各个招聘摊位前都围满了人,hR拿着话筒喊着岗位要求,时不时有人因为“学历不够”“没经验”被拒,垂头丧气地离开。
他没凑任何一个摊位的热闹,只是沿着墙边慢慢走,目光扫过每个摊位上的招聘信息——销售、客服、流水线工人、快递员……大多是体力活或者需要强社交的岗位,都不是他想要的。
他不擅长跟人打交道,也不想再靠体力赚钱。
走到大厅中央的咨询台时,陈凡停下脚步。咨询台后面的工作人员正低头整理资料,旁边立着块牌子,写着“创业政策咨询”。
就在这时,他脑海里突然响起熟悉的机械音:
【叮!检测到可签到地点:人才市场咨询台附近】
【今日签到奖励:轻资产创业方向指引(含3个适配方向及可行性分析)】
【是否立即签到?】
陈凡眼底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指尖在裤兜里轻轻敲了敲,默念:“签到。”
【签到成功!轻资产创业方向指引已发放至系统背包,可随时查看】
他没立刻打开系统背包,而是走到咨询台旁,假装看墙上贴的创业政策,余光扫过周围的人。没人注意到他的异常,大家要么忙着投简历,要么围着hR问问题,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穿着旧t恤的年轻人,刚靠“签到”拿到了创业方向。
陈凡靠在墙上,在脑海里打开系统背包。
一行行淡蓝色的文字清晰地浮现:
【轻资产创业方向指引】
1. 方向一:社区便民中介(适配理由:低门槛、低投入、依赖信息差,无需专业技能,适合无资源新手;可行性分析:城中村及周边小区租房、二手房需求旺盛,佣金抽成10%-50%,单月成交3单即可覆盖生活成本)
2. 方向二:线上虚拟资源倒卖(适配理由:零库存、零物流,仅需一台手机\/电脑;可行性分析:涵盖虚拟课程、设计素材、游戏道具等,需熟悉平台规则,避免违规,初期需投入时间积累客户)
3. 方向三:手工饰品代卖(适配理由:投入低,可依托线下摊位或线上平台;可行性分析:需对接货源,把控质量,依赖审美和销售技巧,盈利周期较长)
每个方向下面都附了简单的成本估算和风险提示,甚至标了“优先级”——社区便民中介被标为“最高优先级”,备注是“与宿主当前资源(城中村商铺、少量启动资金)适配度最高,见效最快”。
陈凡盯着“社区便民中介”这几个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墙皮。
他想起昨天去办商铺过户时,路过菜市场门口的中介门店,里面挂着密密麻麻的租房信息,老板坐在电脑前打电话,语气轻松得很。当时他没在意,现在想来,那确实是个“轻资产”的活——不需要租昂贵的店面(甚至可以在家办公),不需要囤货,只需要对接房东和租客,赚中间的佣金。
而且他有优势。
城中村的房东大多是本地人,租客以打零工、刚毕业的年轻人为主,需求稳定。他在城中村住了两年,对周边的小区、租金价位都熟。更重要的是,他有商铺的租金做启动资金——虽然不多,但够他打印传单、买个二手电脑,甚至租个临时的工位。
最关键的是,系统说不定还会给相关的奖励。比如……客户资源?或者房源信息?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陈凡就压了下去。他从不指望系统“未卜先知”,但至少现在,系统给的方向是可行的。
他没再在人才市场多待,转身往外走。路过门口的打印店时,他停下来,进去打印了五十张简单的传单,上面只写了三行字:“房屋出租\/求租代办,佣金低,效率高,联系电话:138xxxx5678(陈)”。
打印店老板笑着问:“小伙子,做中介啊?现在这行不好做哦,好多房东都自己挂网上了。”
陈凡付了十块钱,拿起传单,声音平静:“试试。”
走出打印店,他没直接回城中村,而是绕到附近的几个老旧小区。这些小区离人才市场近,租客多,房东大多没时间自己找租客,很可能愿意委托中介。
他挨栋楼走,看到贴有“房屋出租”纸条的门,就敲敲门。
前几户要么没人,要么开门后一听是“中介”,就直接摆手关门:“不用不用,我自己挂58同城了。”
直到走到第三栋楼的四楼,门开了,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
“你找谁啊?”老大爷眯着眼睛,上下打量陈凡。
“大爷,您家房子要出租吗?我帮您找租客,佣金只要半个月房租。”陈凡递过一张传单,语气没任何起伏,既不讨好,也不急躁。
老大爷接过传单,看了一眼,皱着眉:“中介啊?我之前找过中介,收了我一个月佣金,还拖了半个月才租出去,不靠谱。”
“我只收半个月佣金,三天内帮您找到租客。”陈凡补充道,“如果没找到,不收费。”
老大爷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他这么直接。他上下又看了陈凡几眼,见这年轻人虽然穿得普通,但眼神很稳,不像骗子,就侧身让他进来:“进来坐吧,我跟你说说房子的情况。”
房子是两室一厅,装修老旧,但收拾得干净。老大爷说自己儿子在外地,房子空着也是空着,想租出去赚点零花钱,之前被中介坑了,就不太愿意再找。
陈凡没多话,只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把房子的户型、面积、租金要求(每月一千八,押一付三)、家具家电情况一一记下来,最后问了老大爷的联系方式,又拍了几张房子的照片。
“三天内我给您消息。”陈凡收起笔记本,起身要走。
老大爷叫住他:“小伙子,你这没个门店,我怎么信你啊?万一你收了租客的钱跑了怎么办?”
陈凡停下脚步,从帆布包里拿出昨天刚办的商铺过户受理单——虽然还没拿到房产证,但受理单上有他的名字和商铺地址。他把受理单递给老大爷:“这是我在城中村的商铺,跑不了。”
老大爷接过受理单,看了看上面的名字和地址,又看了看陈凡,脸上的疑虑少了大半:“行,那我就信你一次。要是三天内真能租出去,我再给你介绍几个邻居,他们也有房子要租。”
“好。”陈凡接过受理单,没再多说,转身出了门。
接下来的一下午,陈凡又跑了三个小区,总共签下了五套房源的委托——有两室一厅,也有单间配套,租金从一千二到两千五不等。大多是像老大爷这样的房东,要么被中介坑过,要么没时间自己找租客,被陈凡“低佣金、短周期”的条件打动,又看他拿出商铺受理单做担保,就愿意试试。
傍晚的时候,陈凡回到城中村。他没直接回出租屋,而是去了菜市场门口的便利店,买了一瓶矿泉水,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翻看笔记本上的房源信息。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来往的人大多行色匆匆,没人注意到这个坐在台阶上的年轻人,正靠着一本写满房源的笔记本,和一个能签到的系统,准备迈出脱离底层的第一步。
陈凡喝了口矿泉水,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让他稍微放松了些。他打开系统,没再看别的,只等着明天的签到。
按照今天的方向,明天他需要一个临时的办公点——不用太大,能放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就行,方便对接租客和房东。
最好……能签到一个工位。
他合上书,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朝着出租屋的方向走去。巷子里的路灯亮了,昏黄的光打在他身上,他的脚步比早上出门时,稳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