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基督城的秋日,午后的余震突然袭来——地面猛地晃动,凡星设备在废墟旁的临时社区里晃了晃,太阳能板撞到旁边的铁皮房,发出刺耳的声响。陈凡刚从救灾车上下来,手里的安全帽还没戴稳,对讲机里周凯的声音裹着余震的杂音发颤:“陈总!设备全移位了!4台底座松动,2台识别率跌到29%,新西兰绿境还在社区喊,说咱们设备地震时会塌了砸人,漏液污染地下水源,毛利族长老都要让咱们拆设备了!”
赶到霍特湾临时社区时,场面比想象中更揪心——五台智能设备歪在救灾帐篷旁,外壳沾着灰尘,屏幕亮着“结构异常”红灯;几十米外,新西兰绿境的cEo布拉德举着“设备隐患报告”和“污染水样瓶”,用英语、毛利语喊:“大家看!这设备没固定好,余震一来就会倒!毒液渗进地下水,会毁了毛利人的‘生命之源’!凡星就是来骗灾后重建补贴的,根本不管我们的死活!”
人群里的毛利族长老图雷握着部落图腾杖,眉头紧锁——地下水是毛利族的神圣水源,临时社区本就缺医少药,要是再出污染问题,全族几十口人都要陷入困境;华人移民林嫂抱着刚换的奶粉,吓得把袋子紧紧抱在怀里,她的孙子还在帐篷里等着喂奶。布拉德见状更嚣张,偷偷让手下用撬棍撬设备底座,假装“设备随时会倒”,还往水源地倒了桶褐色液体,伪造“漏液污染”的假象。
陈凡一眼看穿猫腻:布拉德手里的“报告”没有新西兰IANZ(国际认可机构)认证章,“污染水样”里的液体是废弃染料,根本不是设备漏的;凡星设备早采用“地震抗震底座”,能抗6级余震,撬棍根本撬不动!上周凡星中标基督城3个灾后社区项目时,新西兰绿境就因“抗震技术不过关”落选,现在是借余震恐慌、毛利文化信仰和居民的“安全焦虑”搞事。他立刻激活“全球管理(创世永恒级)”和“技术评估(高级)”,解决方案秒速落地:
【技术破局】1. 启用“地震抗震模块”:设备底座加液压锁定装置(抗7级余震,移位后自动复位)、外壳加缓冲防撞层(避免撞击伤人)、防漏层换新西兰专用可降解材质(融入土壤5天无残留),界面加毛利语、英语、中文;2. 联系IANZ+毛利族环境委员会,现场测设备抗震性、水质和文化适配性,出具双认证报告;
【公关反击】1. 调取社区监控,拍布拉德手下撬底座、倒染料的画面;2. 曝新西兰绿境去年因偷排建筑废料污染怀卡托河,被新西兰环保部罚款250万新西兰元(约1150万人民币)的记录(违反《资源管理法》);3. 找图雷长老、林嫂作证(图雷换过部落祭祀用品,林嫂换过婴儿奶粉),邀请基督城环保局长、灾后重建负责人史密斯现场见证。
“周凯,从奥克兰仓库调抗震模块,走南太应急物流,1小时50分钟内必须到!”陈凡的声音透过抗震扩音器传开,“张远,去社区管委会调设备安装验收记录和水源监控;刘敏,把新西兰绿境的罚款单、咱们的IANZ认证翻译成三种语言,发给居民和记者,再把图雷长老和林嫂请过来!”
团队顶着余震的风险行动。周凯盯着电脑屏幕,手指飞快敲击:“模块推送成功!已有85%设备启动液压锁定,自动复位完成,识别率回升到75%!”张远捧着验收文件跑回来,翻开其中一页:“大家看!设备抗震等级是7级,IANZ验收时还做过模拟余震测试!监控里布拉德的人撬的是临时支撑,根本没动到底座!”
刘敏也带着图雷长老和林嫂挤进来。图雷长老举着用积分换的毛利族木雕,用毛利语喊:“我用这设备投了18次垃圾,换了祭祀用的木雕!我们的神圣水源没被污染,昨天我还去取水煮茶!布拉德的人上周还来部落,说给我10万新元让我反对凡星,我没要!”林嫂也用中文补充:“我孙子的奶粉是用积分换的,设备余震时没倒,我还靠它挡过飞溅的碎石!他就是怕凡星抢南太的生意!”
居民们的恐慌渐渐消了,几个毛利族青年冲上去,把水源地的“污染水”取样——闻着是染料味,当场倒进布拉德面前的桶里;还有人试着推了推设备,底座纹丝不动,液压锁定装置发出轻微的“咔嗒”声,自动调整到水平位置。这时,IANZ和毛利族环境委员会的工程师赶到,他们带着抗震测试仪和水质检测仪,现场测试后对着镜头说:“设备抗震等级达标,地下水无任何污染,符合毛利族文化尊重要求!新西兰绿境的指控全是伪造!”
布拉德的脸瞬间惨白,想抢过检测仪器却被图雷长老的图腾杖拦住。记者们蜂拥而上:“请问新西兰绿境去年污染怀卡托河的罚款是不是真的?”“你撬设备倒染料造假,是不是违反了《资源管理法》?”布拉德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最后在保安护送下钻进越野车逃了——当天下午,新西兰环保部就发公告,对他处以200万新元罚款,吊销企业在灾后重建区的经营资质。
此时,设备抗震升级已全部完成。陈凡让林嫂把婴儿辅食的垃圾投进去,设备屏幕切到中文界面,投口自动打开,识别率飙升到97%!更贴心的是,设备外壳的缓冲层还能当临时座椅,几个孩子爬上去坐着玩,林嫂笑着说:“这设备不仅安全,还能给孩子们当凳子,真是帮了大忙!”
基督城环保局长史密斯握着陈凡的手说:“凡星的抗震技术+文化尊重,是灾后社区的刚需!我们要把设备推广到新西兰所有灾后地区,还要推荐给澳大利亚、斐济!”
傍晚,新西兰灾后重建部发来合作意向:将凡星设备纳入“南太平洋灾后环保计划”,提供50%的资金补贴,年底前覆盖新西兰6个灾后社区。更惊喜的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斐济苏瓦的环保部门也发邮件,要下周来基督城考察,洽谈国家层面合作。
陈凡刚想把好消息告诉团队,母亲的视频电话就弹了进来。屏幕里,妹妹陈欣穿着“凡星环保”的救灾服,在临时学校里教毛利族孩子画“抗震垃圾分类车”:“哥!咱们捐的200套儿童安全头盔到了,孩子们都知道余震时要躲到设备旁边的安全区,设备能挡碎石呢!”
父亲也凑过来,举着一份捐赠清单笑:“我联系国内的救灾物资厂,捐了500顶帐篷和10吨饮用水,下周发过来,分给霍特湾社区的居民,图雷长老说要给咱们举行毛利族的欢迎仪式呢!”
看着屏幕里家人的笑脸,陈凡眼眶发热。这时,系统提示音如惊雷般在脑海炸响,直接刷屏:
【叮!宿主解决基督城余震危机,粉碎新澳造谣,获南太3国合作!】
【恭喜获得终极奖励:
1. 技能“全球管理(创世永恒级)”升级为“全球管理(宇宙永恒级)”——全类型极端环境项目成本降低99.999%,资源调配全球实时同步零延迟;
2. 南太3国专项合作资金10.2亿新西兰元(含新西兰预付款3.5亿);
3. 解锁“联合国南太平洋灾后环保计划”主导权,可制定全球灾后社区环保标准;
4. 获“全球灾后环保先锋企业”称号,南极科考站正式发来设备采购函,邀请凡星参与极地垃圾处理项目!】
“南极订单!”张远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南极科考站的采购函,“他们要100台极地专用设备,解决-60c极寒+科考垃圾处理难题!”周凯也笑着说:“针对南极环境,我们已经完成第八代设备设计,用超导材料做核心部件,还能收集极光能供电,下个月就能出样品!”
陈凡站在临时社区的高地上,看着夕阳下的设备——图雷长老在投垃圾查积分,林嫂带着孙子在设备旁玩耍,孩子们围着设备唱毛利语环保儿歌,远处的基督城大教堂废墟旁,新的房屋正在重建,凡星的绿色外壳像一座座小小的“希望灯塔”。他掏出手机,给联合国灾后重建办公室发邮件:“愿意主导全球灾后环保计划,助力受灾国家重建家园,守护生态与文化传承。”
当天晚上,新西兰《新西兰先驱报》头版报道了这件事,标题格外醒目:《凡星破基督城余震困局!南太3国抢签,中国技术助灾后重建》。报道里附了设备抗震测试的视频、IANZ+毛利族双认证报告,还有不同民族居民的笑脸,凡星的名字一夜之间成了全球灾后环保的“信任标杆”。
而此刻的新西兰绿境总部,玻璃门上贴着“破产清算”的公告——因罚款、解约,布拉德不仅抵押了奥克兰的办公楼,还面临毛利族部落的集体诉讼。曾经的南太环保企业,彻底成了凡星全球征程的“垫脚石”。
陈凡站在酒店的露台上,看着基督城的夜景——远处的坎特伯雷平原亮着救灾灯,临时社区的设备旁还有居民在投放垃圾,不同语言的笑声裹着晚风传来。他知道,基督城只是凡星南太布局的一站,接下来还要推进澳大利亚灾后社区、斐济海岛的试点,更要攻克南极极地技术,让中国的环保技术,真正守护每一个经历创伤、渴望重建的家园。
第二天一早,陈凡带着团队飞往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准备签订南太地区的第二站合作协议。飞机舷窗外,朝阳从塔斯曼海上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海面上,像一条通往全球环保巅峰的金色航道。属于凡星的传奇,从非洲草原到南极冰原,从欧亚海峡到南太海岛,还在继续书写最壮阔、最温暖的全球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