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时已过,简单的仪式完成,那张贴在北墙上的大红“囍”字,仿佛也将一股暖流注入了这间朴素的穿堂屋,驱散了秋日最后的凉意。店内没有高朋满座的喧嚣,更没有虚与委蛇的应酬,留下的,是真正称得上“至亲”与“挚交”的寥寥十数人,将这不大的空间填得恰到好处,既热闹,又不显拥挤,空气中流淌着一种亲密无间的温暖。
张婆婆被众人谦让着,坐在了唯一一张铺了块干净红布的靠背椅上,算是坐了主位。老人今日精神矍铄,那双看尽世情的眼睛里,此刻满是欣慰与满足的光芒,她不住地打量着并肩而立的新人,又看看在人群中兴奋穿梭的安儿和念儿,嘴角的笑意便一直没有落下过。
李嫂自然是忙前忙后的主力,她带着她那憨厚的丈夫和两个半大的小子,早早地就来帮忙。此刻,她正利落地将前店拼凑起的两张大桌子擦拭干净,铺上素净的桌布,她的两个儿子则帮着沈默,将后院厨房里已然准备好的菜肴,一道道地端上来。没有山珍海味,却尽是“安食铺”的拿手好菜和实在硬菜:一大海碗炖得酥烂入味、色泽红亮的红烧肉,一盆汤汁奶白、香气四溢的骨头煲,几条煎得两面金黄的鲜鱼,几碟时令青蔬,还有堆得尖尖的、松软雪白的大馒头。当然,少不了“安食铺”的灵魂——几样口味绝佳的腌菜,被精心摆放在白瓷小碟里,如同点睛之笔。
除了李嫂一家,受邀的便是破瓦村腌菜坊那几位核心的姐妹。她们是李婶、王寡妇和赵家媳妇,都是当初最早跟着沈微婉一起,靠着这腌菜手艺,一点点改善家计的人。今日她们也都换上了自己最好的衣裳,虽然依旧朴素,但脸上都带着真挚而激动的笑容。她们围在沈微婉身边,拉着她的手,说着发自肺腑的祝福话。
“微婉妹子,不,如今该叫沈家嫂子了!”李婶嗓门洪亮,拍着沈微婉的手背,眼眶微红,“看到你今天这样,姐姐我这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甜!沈师傅是好人,你们往后的日子,一定错不了!”
王寡妇也细声细气地道:“是啊,微婉姐,你好了,我们也就放心了。这腌菜坊,咱们一定帮你打理得妥妥当当的。”
赵家媳妇则看着沈默,对沈微婉低声道:“沈大哥话不多,可心里有数,是个能靠得住的。”
这些质朴的话语,比任何昂贵的贺礼都更让沈微婉动容。她们不仅是合作的伙伴,更是在她艰难起步时,给予她信任和支持的姐妹。她们的见证,让她觉得自己的这份幸福,更加踏实,更有根基。
老杨头是镇上的更夫,为人耿直,与沈默因偶尔帮忙修理梆子、灯笼而相识,颇有些忘年交的情谊。他今日特意换下了那身打着补丁的号衣,穿了一身干净的褐色短打,提着一壶自家酿的、度数不高的米酒,乐呵呵地前来道贺,拉着沈默说了好些吉利话。
孙伯则是街口卖豆腐的,为人老实本分,他的豆腐是“安食铺”常用的食材,一来二去也就熟稔了。他送来了一大块今早刚做好的、嫩滑雪白的豆腐,憨厚地笑着,祝福新人“白头偕老”。
宾客便是这寥寥十数人。没有官面上的人物,没有远房的亲戚,只有这些在青溪镇的岁月里,与沈微婉、沈默真心相交、彼此帮扶的乡邻。他们的存在,使得这场简单的婚礼,更像是一场温暖的家庭聚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饭菜,说着家长里短的闲话,不时爆发出阵阵真诚的笑声。安儿和念儿像两只快乐的小蝴蝶,在桌子间钻来钻去,接受着长辈们慈爱的抚摸和塞到手里的零嘴,小脸上洋溢着无忧无虑的快乐。
沈默的话依旧不多,但他今日破例,为在座的男宾都斟满了酒,自己也端着酒杯,一一敬过。他的感谢融在酒里,虽未多言,但那郑重其事的态度和眼中流露出的真诚,让老杨头、孙伯等人都感受到了他的心意。
沈微婉则陪着张婆婆和李婶她们说话,为她们布菜,眉眼间温婉沉静,那份历经磨难后终得安宁的幸福,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席间,张婆婆拉着沈微婉的手,轻声问了一句:“那边……沈家妹子,可递了消息过去?”
她问的是沈默的母亲。沈微婉知道,张婆婆这是真心为他们着想,盼着这桩婚事能得到所有长辈的祝福。
沈微婉的目光下意识地看向沈默。沈默正与老杨头说着话,似乎感应到她的视线,也转过头来。两人目光交汇,瞬间便明白了彼此心中所想。
沈微婉对张婆婆轻轻摇了摇头,声音平和,听不出丝毫怨怼:“托人带过信了。路途遥远,婆婆她……身子不便,就不来了。”
这话语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淡淡的遗憾,但也仅此而已。他们早已料到这个结果。沈母的态度,从一开始便清晰明了。他们尊重她是长辈,尽了告知的义务,但并不会因为她的缺席,而影响自己追求幸福的决心,更不会让这份遗憾,冲淡今日的喜悦。
张婆婆了然地点点头,拍了拍沈微婉的手,叹了口气,随即又展颜笑道:“不来也罢!你们小两口把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强!瞧瞧,安儿和念儿多欢喜!”
是啊,孩子们的欢笑,亲友的祝福,彼此的承诺,这些实实在在的温暖,足以填补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缺憾。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愈发融洽。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人们洋溢着笑容的脸上,照在那一桌虽然简单却充满心意的饭菜上,也照在那对穿着红衣、面容沉静的新人身上。
至亲的见证,不在于人数多寡,而在于心意是否真诚。今日在这“安食铺”后屋齐聚的这十几人,便是他们在这世间最珍贵的“亲人”。他们的祝福,如同坚实的基石,托举着这个新生的家庭,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沈母未至,固然留下一丝淡淡的影子,但在这满室的温暖与真挚面前,那影子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很快便被欢声笑语所驱散。这个家,从今日起,将由他们自己,以及这些真心爱护他们的人,共同守护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