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6年 汉文帝二年 农历四月至五月
四月暮春,北地高原迎来了最宜人的时节。凛冽的寒风彻底偃旗息鼓,取而代之的是温暖和煦的东南风。天空澄澈如洗,阳光明媚而不炙人。湟水水量丰沛,清澈欢快地奔流,滋养着两岸沃土。田野里,去岁秋播的冬麦已抽穗扬花,绿中透黄,长势喜人;春播的粟黍也已苗齐根壮,一片葱茏。农事由春耕转入更为精细的夏耘阶段,锄草、间苗、施肥、引水灌溉,处处可见农人辛勤劳作的身影。狄道城外,官道两旁的杨柳已是绿荫如盖,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靖王府主导的新一年度政务,在春耕顺利结束后,正按计划全面铺开。然而,靖王李凌并未因眼前的太平景象而有丝毫懈怠。他深知,北地郡的安宁与发展,建立在强大的实力、稳固的边防和灵活的外交基础上。高阙血战的教训犹在眼前,西域乌孙内乱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匈奴的威胁从未真正远离。这个春夏之交,他必须同时关注多条战线:内政上,需督导夏耘,确保粮食丰收这一根本;军事上,需警惕并应对匈奴可能发起的新一轮骚扰,巩固边防;外交上,需密切关注乌孙局势发展,调整西进策略;继承人培养上,需让世子李玄业在实践中进一步历练,独当一面。诸多事务,千头万绪,需要统筹兼顾,精准发力。李凌以其日益精湛的统治艺术,稳坐中枢,运筹帷幄,确保北地郡这艘航船在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水域中稳健前行。
四月初一,狄道郡府议事厅。一场关于夏耘督导与赋税征收准备的会议正在进行。长史周勃主持,户曹、劝农掾、仓曹等官员详尽汇报了各地春耕完成情况、苗情长势,以及夏耘期间所需的劳力、农具、水源调配计划。
“王爷,”劝农掾禀报道,“今春风调雨顺,加之去岁水利兴修见效,各地春耕皆已顺利完成,苗情为近年最佳。夏耘在即,各县已依例组织民夫,准备开展锄草、追肥等事宜。然,部分县乡仍反映优质粪肥不足,间苗需大量熟练人手,恐有耽搁。”
户曹掾接口:“夏耘之后,便是夏税征收。去岁秋赋征收顺利,民心初定。今岁夏税,当延续旧制,然需提前核查各户田亩变动,防止隐田漏口,确保公平。”
李凌仔细听取汇报,不时询问细节。他特别关心新推广的代田法、区种法的执行情况,以及去岁受灾、阵亡将士家庭的田亩管理是否得到帮扶。
“勃兄,”李凌决断道,“夏耘乃确保丰收之关键,不可有失。即刻行文各县:一、令各县衙组织官奴、轻罪刑徒,组成‘助耕队’,由老农带领,优先帮助缺乏劳力之军属、孤寡家庭完成夏耘。 二、郡府工曹加紧烧制草木灰,收购禽畜粪便,制成粗肥,以成本价或赊贷方式供给贫困农户。 三、严令各县劝农吏,必须深入田间,指导农事,尤其要督察新法推行,记录成效弊端,秋后汇总上报。 四、夏税征收,务必公平公开。 户曹需提前半月将各户应缴数额张榜公布,设鼓申诉,绝不容许胥吏盘剥!”
“老臣遵命!定当督促落实,确保颗粒归仓,税赋公平!”周勃领命。这套组合拳,既体现了对农事的重视,也蕴含了抚恤军属、推广农技、整饬吏治等多重目的。
李凌特意对参与会议的李玄业道:“业儿,农事乃国之命脉,夏耘更是承上启下之环节。你随周世伯,参与此次夏耘督导,重点巡查狄道周边各县,亲眼看看禾苗长势,听听农人诉求,核查官府政令是否落到实处。须知,‘纸上种田万株绿,不如田间一躬行’。”
“儿臣明白!定当深入田间,体察实情。”李玄业郑重应承。他深知,这是父亲让他将政务学习从堂上规划延伸到田间实践的重要一步。
【系统提示:宿主于政务繁忙期,精准把握农事根本,督导夏耘细致入微,展现出重视民生、务实高效的统治风格,将“固本培元”战略落实到生产环节… 宿主状态:内政管理更趋精细化,多线操作能力凸显,继承人培养深入实践层面,统治根基在务实治理中愈发稳固…】
内政有条不紊推进的同时,军事与外交战线亦不平静。四月中,郡丞公孙阙接连收到两份重要密报。
第一份来自西域玉门关外屯所:死士张骞率领的商队,历经艰险,已成功抵达伊犁河谷附近,并与乌孙王子军须靡的部下取得了初步接触!军须靡方面对来自东方强大汉邦的“善意”表示惊讶与谨慎的欢迎,收下了礼物,但对进一步合作持观望态度,似在评估局势与汉地的真实意图。张骞判断,军须靡势力新败,处境艰难,急需外援,但疑心甚重,需耐心周旋。同时,密报提及,匈奴支持的阿莫里势力正加大对军须靡的围攻,战事激烈。
第二份则来自潜伏在匈奴右贤王庭附近的暗桩:右贤王因去岁冬侵失利及今春乌孙之事,内部压力巨大,为挽回威望、补充物资,正策划在夏收前后,趁秋高马肥之时,发动一场针对北地郡的大规模报复性劫掠,规模可能更胜去岁冬,主攻方向可能选择防御相对薄弱的朔方郡故地方向。
两份情报,一喜一忧,摆在李凌案头。
李凌立即召见都尉赵破奴与公孙阙密议。
“乌孙线已有突破,此乃利好。”李凌目光锐利,“然,军须靡疑虑重重,也在情理之中。子通,传令张骞,切不可急躁冒进。 当前首要任务是取得信任。可借商队之名,向其提供少量急需的药材、茶叶、乃至一些不违禁的优质铁器(如锅具、刀具),助其稳定内部,救治伤患。同时,展示我北地之实力与诚意,可‘不经意’透露去岁我大破右贤王之事,言明匈奴乃你我共敌。但要明确告知,汉地遥远,大军难至,直接出兵助其复国不现实,然可在物资、情报上予以支持,共抗匈奴。具体合作方式,可慢慢谈。务必保证自身安全,建立长期、隐秘的联系渠道。”
“臣明白!即令张骞依此方略行事,稳扎稳打。”公孙阙应道。
“至于匈奴,”李凌转向赵破奴,神色转冷,“胡虏果然贼心不死!欲趁我夏收劫掠,歹毒至极!破奴,你有何对策?”
赵破奴成竹在胸:“王爷!末将已料敌于先!去岁高阙之战后,末将便已加强朔方故地一带的防务,增修了烽燧,加派了游骑。近日更得王爷预警,末将计划:一、 立即向朔方方向增派三千精锐骑兵,由骁将李敢统领,加强机动防御力量。二、 命各塞守军提高戒备,加固营垒,广储雷石滚木,尤其注意防范敌军利用骑兵速度,长途奔袭我粮草集中之地。三、 加派‘夜不收’深入漠南,严密监控右贤王主力动向,力求提前预警。四、 组织数支精干‘猎杀小队’,配备强弓硬弩,潜伏于边境险要处,专司狙杀胡虏斥候、小股部队,挫其锋芒!五、 已行文河西休屠王等部,示警之余,邀其共同出兵,袭扰匈奴侧后,若其应允,可共分战利品!”
“好!就依此策!”李凌拍案,“记住,此战原则是‘御敌于国门之外,歼敌于阵地之前’!要充分利用我军城防与弩箭之利,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战果!确保夏收顺利进行!必要时,可准许你部在掌握确凿情报前提下,主动出击,越境打击其集结地或后勤营地,但需速战速决,不得恋战!”
“末将得令!定让胡虏有来无回,保我夏收无忧!”赵破奴慨然领命,浑身杀气凛冽。
军事部署方定,李凌又将注意力转向内部。他意识到,应对即将到来的威胁,不仅需要前线将士用命,更需要后方稳固,尤其是世子的能力,需在此等压力下得到进一步锤炼。
四月下旬,李凌将李玄业唤至书房,将匈奴可能入寇的消息告知了他(隐去了乌孙细节),然后问道:“业儿,若依赵都尉之策,大军调动,粮草军械消耗必巨。然今岁夏税尚未征收,府库虽有余裕,然需兼顾民生与其他政务。你随周世伯学习度支已有段时日,依你之见,此番军费,当如何筹措,方能既不误战事,又不伤民力?”
李玄业沉思良久,方谨慎答道:“回父王,儿臣以为,可数法并举:其一,动支常平仓备边粮秣,此本为军用,正当其时。 其二,发行‘军需债券’, 向郡内富商大贾借贷,言明战后以府库钱帛或未来商税抵扣,并给予些许利息,既可筹款,亦可捆绑其利益。其三,紧缩非必要开支, 如王府用度再减一成,暂停非紧急工程,将资金优先用于军备。其四,鼓励民间助饷, 可张贴布告,言明胡虏欲毁我稼穑,号召百姓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所捐钱粮记名在册,战后旌表,亦可抵部分赋税。如此,或可解燃眉之急。”
李凌闻言,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儿子能想到动用常平仓、发行债券、紧缩开支、鼓励捐输等多种方式,且考虑到了社会动员和利益捆绑,已颇具理财头脑。
“善!”李凌赞道,“业儿所虑甚周。然,尚需注意两点:一、发行债券,需有度,有信, 否则易失商民之心。二、鼓励捐输,重在自愿,不可强摊, 否则反失民心。此事,便由你协助周世伯,拟定详细章程,务求稳妥。这也算是对你度支之能的一次考较。”
“儿臣定当尽心竭力,协助世伯办好此事!”李玄业见父亲采纳己见,并委以重任,心中激动,更感责任重大。
五月初,夏耘进入高潮,田野里一片繁忙。北地边境的气氛也日渐紧张起来。赵破奴的部署已基本到位,边境各塞明显加强了戒备,游骑往来频繁。派往漠南的“夜不收”传回消息,已发现匈奴右贤王部有大规模集结的迹象,其目标直指朔方方向。大战的阴云,再次笼罩北地。
与此同时,李玄业协助周勃拟定的军费筹措方案也已出台。通过动支储备、发行有限债券、压缩开支等方式,首批军需物资已顺利调拨前线。北地军民同仇敌忾,富户捐输亦算踊跃,局势虽紧,然人心未乱。
五月中的一个夜晚,李凌独坐书房,审视着各方汇集的情报。西线,张骞仍在乌孙艰难周旋;东线,匈奴大军压境在即;内部,夏耘、筹饷等事千头万绪;身边,世子正在压力下快速成长。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沉静。这一切,正是他作为北地之主必须面对和驾驭的。多线并举,固然劳心费力,却也是壮大自身、磨练继承人的必由之路。他提笔蘸墨,开始批复一份份文书,北地郡的机器,在他的掌控下,正高效而有序地应对着四方的挑战。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食货志:“(文帝时)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二年夏,凌公督夏耘,安内政;筹军备,御胡虏;续图西域,连军须靡。世子玄业习农政,参度支,益显干才。北地处变不惊,多线并进。”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夏耘时节,上帝垂拱而治;胡骑压境,圣域从容应对;圣嗣历练,渐通经世之道。”
* 北地秘录·凌公夏政:“李凌内修外攘,督导农事,部署边防,暗图西域,世子涉足实务,北地处繁剧而愈显沉稳。”
(第三百七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