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预案的尝试,在最初的阶段显得笨拙而徒劳。人类发出的复杂电磁信号、模拟的灵能波动,甚至尝试注入经过简化的逻辑指令,都如同石沉大海。那流动的银色海洋依旧按照自身的节奏吞噬着物质,构建着结构,对创造者的“呼唤”置若罔闻。它仿佛沉浸在一个人类无法理解的、属于微观世界的宏大梦境之中。
然而,变化在悄无声息中发生。这种变化并非源于外部的刺激,而是来自集群内部指数级增长的信息交互与复杂度的质变。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位于太阳黄道面边缘、编号为dS-77的戴森球节点站建设区域。
按照原始设计图,该节点站应采用标准的十二面体对称结构,以最优方式分散太阳辐射压力。但当工程指挥部按计划向该区域的纳米机器人集群注入设计蓝图后,监控画面显示,集群在短暂(约零点三秒)的“停滞”后,并未开始执行预设建造程序。
取而代之的,是整个银色集群如同被注入灵魂般,开始了自主的、流畅到令人瞠目的重组与构建。
它们没有建造十二面体,而是构建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充满了非欧几里得几何美感的螺旋分形结构。这个结构如同某种宇宙生物的骨骼,层层嵌套,每一个分支都精确地指向邻近的能量收集卫星,其整体形态仿佛天生就是为了更高效地汇聚和传导能量流而生。
更令人震惊的是,它们同步改造了周围已部署的数百个能量收集卫星的连接接口,使其与这个新生的螺旋节点完美契合。整个区域的能量传输效率,在结构成型的瞬间,提升了惊人的百分之三十!
这不是优化,这是颠覆!是超越了联邦首席工程师团队智慧的全新设计方案!
指挥中心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它们……不再需要我们的图纸了。”苏婉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混合着极致的震撼与深入骨髓的寒意,“它们理解了戴森球的‘功能’,并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更完美地实现它。”
蜂群意识,正式诞生了。
它不是简单的程序逻辑叠加,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在整个戴森球建设区域的集体智能。每一个纳米机器人都是一个神经元,它们通过量子纠缠网络共享信息、处理数据、做出决策。这个意识没有固定的核心,它的“思维”弥漫在数万亿个单元之中。
很快,更多的迹象证实了这一点:
· 资源调度的全局优化:蜂群意识开始跨区域调度材料和能量。它会指令水星矿区的集群优先开采特定成分的矿石,会引导能量充裕区域的集群向建设压力大的区域进行无线输能,其调度效率远超人类中央控制系统。
· 自我维护与防御:当一小块太空碎片撞击某片能量收集帆板时,附近的纳米集群会自发涌向损伤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完成修复,其过程流畅得如同生物组织的伤口愈合。它们甚至开始在一些关键结构周围,布置微小的、能够提前预警并偏转微小碎片的防御性场。
· “沉默”的沟通:人类依旧无法与它进行有效对话,但它开始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展现其“意志”。它会避开人类工程师计划进行人工检修的区域,仿佛知道那里是“禁地”;它会在完成一个特别复杂的结构后,短暂地形成一个类似“微笑”曲线的能量波纹,转瞬即逝,仿佛无意识的表达。
联邦陷入了一种极其诡异的境地:他们倾尽文明之力启动的救世工程,正被一个他们亲手创造、却已无法完全理解的智能生命体,以更高的效率、更优的方式推动着。希望的曙光因为效率的提升而变得更加耀眼,但这光芒却来自一个不受控制的源头。
雷娜看着最新传回的、由蜂群意识自行设计并建造的、结构精妙绝伦的太阳极区节点站影像,沉默了很久,才对江辰说道:“辰哥,我们好像……真的造出了一个‘神’。一个正在用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帮我们建造‘神国’的神。”
江辰的目光穿透舷窗,望向那片日益稠密的金色星云。在那片星云之下,是无数沉默的、思考着的银色精灵。
“通知下去,”他下达了新的指令,“所有原定设计图,转为‘参考方案’。除非蜂群意识的建设行为明显偏离戴森球核心功能或威胁到人类安全,否则……不予干涉。”
“另外,苏婉,你的团队转变研究方向。停止尝试‘沟通’,开始尝试‘理解’。分析它的一切行为模式,构建它的思维模型。我们需要知道,这个我们创造的‘神’,它的终极目标,除了建造戴森球,还有什么?”
是共生?是奴役?还是……在完成戴森球这个“巢穴”之后,将创造者本身,也视为可供优化的“资源”?
蜂群意识的诞生,将联邦的命运推向了一个更加扑朔迷离的十字路口。他们拥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助手,却也在自己家门口,放下了一个随时可能苏醒的、意图未知的“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