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清晨带着料峭春寒,国防部二厅机要处的灯光彻夜未熄。
顾清影坐在办公桌前,眼下有淡淡的青影,但眼神依旧清明锐利。手边堆着昨夜从沈啸办公室取回的蓝色卷宗副本——关于共党地下组织“夜莺”的最新研判。她必须“消化”这些内容,以便在沈啸下一步的“钓鱼”行动中,既能展现价值,又能巧妙规避风险。
【过目不忘】的能力让她快速翻阅,将所有细节刻入脑海。卷宗里充斥着捕风捉影的猜测和牵强附会的分析,但有几个被重点怀疑的对象,引起了她的高度警觉。其中一人,竟是联勤总司令部负责军械调拨的一位姓李的处长,与胡副署长关系密切。
沈啸的“钓鱼”,恐怕不单单是针对她,更想借机清洗内部,排除异己,或者……掩盖更深层次的勾当。
“林秘书,”门口传来声音,是沈啸的贴身警卫,“沈站长请您去他办公室一趟。”
来了。顾清影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好,我马上过去。”
她整理了一下军装,确认神态疲惫却强打精神,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昨夜“加班”的辛劳,然后才拿起那份蓝色卷宗原件,走向沈啸的办公室。
沈啸办公室内,烟雾缭绕。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指间夹着雪茄,正与坐在对面的胡副署长低声交谈。看到顾清影进来,两人立刻停止了谈话。
“沈站长,您要的卷宗。”顾清影将卷宗放在桌上,姿态恭敬。
沈啸没有立刻去碰卷宗,而是打量着她,目光带着审视:“林秘书,脸色不太好啊,昨晚没休息好?”
“整理会议记录,又看了些资料,睡得晚了些。”顾清影微微垂眸,语气平静。
“是为了‘钓鱼’任务?”沈啸身体前倾,带来压迫感。
“是。属下研究了卷宗,发现几个可疑点,正想向您汇报。”顾清影顺势接话,将被动化为主动。
“哦?”沈啸挑眉,和胡副署长交换了一个眼神,“说说看。”
顾清影深吸一口气,开始陈述,语气沉稳,条理清晰:“卷宗第三页提到,怀疑联勤总司令部李处长与‘夜莺’有关,依据是其妻弟曾与一名疑似进步学生有过接触。此关联过于间接,且李处长负责军械调拨,身份敏感,若无确凿证据贸然调查,恐打草惊蛇,亦可能影响前线补给。”
胡副署长闻言,脸色微变,下意识地看了沈啸一眼。
沈啸不动声色:“依你之见?”
“属下认为,与其盯着位高权重、目标明显之人,不如从信息流转的末端入手。”顾清影话锋一转,“比如,机要处的电讯信号监测记录,近期是否有异常波段或未被授权的发射源?或者,内部文件传阅环节,是否有不该出现的人接触到了机密?”
她提出的方向,既专业,又巧妙地将焦点从李处长身上移开,更重要的是,机要处和文件传阅,正是她职权范围内可以“协助”调查,却又容易掌控和规避的领域。
沈啸盯着她,眼神深邃,似乎在判断她这番话是真心献策,还是另有所图。
胡副署长却像是松了口气,连忙附和:“林秘书说得有道理!李处长那边我清楚,对党国忠心耿耿,肯定是误判!还是先从内部查起稳妥!”
沈啸沉默片刻,忽然笑了,只是那笑意未达眼底:“林秘书果然心思缜密,不愧是能从上海滩那个泥潭里全身而退的人。就按你说的方向,由你牵头,成立一个内部核查小组,重点排查机要处和文件流转环节。”
“是!”顾清影立正领命,心中却无半分喜悦。沈啸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她,既是利用她的能力,也是将她放在火上烤,更是进一步的试探。核查小组?恐怕组员都是沈啸的眼线。
“还有,”沈啸拿起那份蓝色卷宗,随意翻了翻,仿佛不经意地说道,“关于李处长,既然林秘书和胡署长都觉得可疑性不高,那就暂时放一放。不过,相关的核查记录,还是要做一份,由林秘书你来负责,算是……走个流程。”
顾清影心中猛地一沉。沈啸这招更毒!他明知李处长可能有问题,或者与胡副署长有牵连,却让她这个“新人”来做这份“洗白”的记录。一旦将来东窗事发,她这个经手人就是现成的替罪羊!
“怎么?有困难?”沈啸看着她,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顾清影知道,此刻不能拒绝。拒绝,就是心里有鬼,就是抗命不遵。
“没有困难,属下明白。”她压下心中的寒意,语气依旧平稳,“一定会‘客观、公正’地完成记录。”
“很好。”沈啸满意地点点头,挥了挥手,“去忙吧,核查小组的人员名单,稍后我让人送给你。”
顾清影敬礼,转身离开。她能感觉到,背后那两道目光,如同冰冷的针,一直跟随着她。
走出办公室,关上门。顾清影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沈啸的信任,如同裹着蜜糖的砒霜,每一步都走在刀尖上。
但她没有退路。
回到自己办公室,她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她先是凭借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快速撰写了一份关于李处长“嫌疑可被排除”的初步报告,措辞严谨,看似客观,实则将卷宗中的疑点逐一“合理解释”。这份报告,既是向沈啸展示她的“效率”和“服从”,也是她为自己预留的后路——将来若有事,这份报告可以证明她只是“奉命行事”。
下午,核查小组成立,果然,组员都是沈啸的亲信。顾清影并不在意,她利用组长的身份,名正言顺地调阅了大量机要处的日志和文件传阅记录。在旁人看来,她是尽职尽责地在排查“夜莺”;而实际上,她是在利用这个机会,系统地梳理国防部二厅的情报流转脉络,寻找可能的安全漏洞和可利用的渠道,并将一些无关紧要、却又看似可疑的线索“主动”发现并上报,以彰显核查小组的“成效”。
几天下来,核查小组“成果斐然”,揪出了几个工作疏忽的文书,发现了几处流程漏洞,唯独没有“夜莺”的踪迹。沈啸对此不置可否,但看向顾清影的目光中,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满意”。
与此同时,那份关于李处长的“洗白”报告,也摆在了沈啸的案头。
沈啸仔细翻阅着报告,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报告写得无懈可击,完全符合他的“要求”。他抬头看向站在面前的顾清影,语气难得地带上了一丝温和:“林秘书,这份报告写得很好。看来,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是正确的决定。”
“多谢沈站长信任,属下分内之事。”顾清影微微躬身。
“嗯,”沈啸放下报告,看似随意地问道,“对了,前几天会议后,我让你去取卷宗,你没遇到什么麻烦吧?”
终极试探来了!他还在怀疑她是否趁机窥探了卷宗外的机密。
顾清影抬起头,眼神清澈,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惑:“没有麻烦。属下直接去了您办公室,取了卷宗就返回了休息室。途中并未停留,也未遇到任何人。”
沈啸盯着她的眼睛,看了足足三秒,然后忽然笑了,这一次,笑容里似乎多了点真实的东西:“很好。你下去吧,核查小组的工作,继续跟进。”
“是!”
顾清影转身,步伐平稳地离开。直到走出那栋大楼,感受到外面冰冷的空气,她才允许自己稍微放松紧绷的神经。
她知道,这一关,暂时是过去了。那份“洗白”报告和核查小组的“业绩”,让她在沈啸那里,初步获取了某种程度的“信任”。
但这信任脆弱而危险。
她抬头看向灰蒙蒙的天空,眼神坚定。信任已获取,下一步,就是利用这份“信任”,以及核查小组组长的身份,更深入地接触核心机密,并将那份关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的绝密推断,尽快送出去!
夜色降临,她再次走向那家熟悉的咖啡馆。这一次,她手中的情报,将可能改变一场战役的走向。而她,在这危机四伏的魔窟中,正凭借着超凡的勇气和智慧,一步步走向风暴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