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灭之网”的异动,如同在帝国紧绷的神经上又拧了一把。咸阳宫麒麟殿的灯火彻夜未熄,核心重臣频繁出入,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压抑。而在这片肃杀之中,两个此前相对沉寂的身影,开始以不同的方式,凸显其重要性。
丞相府,深幽书阁。
李斯并未出现在前线指挥或尖端实验室,他身处堆积如山的古老卷宗与玉简之中。这些并非龙渊的科技蓝图,而是帝国收集的、来自已知星域各个文明的史学、哲学、政论典籍,甚至包括一些湮灭文明留下的只言片语。作为帝国丞相,总揽内政、协调万邦,他深知,应对未知威胁,不仅需要锋利的矛与坚固的盾,更需要理解其存在的“道理”与“模式”。
灯火下,李斯面容清癯,眼神却锐利如鹰。他捻着一枚来自某个已消亡硅基文明的记忆晶体,其中记载了该文明末期观测到的一种“宇宙周期性静默”现象的描述,其表征与“寂灭之网”的规则侵蚀有微妙相似。
“陛下,”李斯在一次核心会议上,声音沉稳地奏报,“臣遍阅古籍,观诸文明兴衰,发现凡涉及宇宙尺度之灾劫,其形或异,其理却往往有迹可循。或为能量潮汐之轮回,或为规则结构之嬗变,或如眼前此‘网’,似是一种趋向‘终极平衡’之自然机制,然其过程,却足以倾覆万般文明。”
他顿了顿,继续道:“科技可破其形,灵能可抗其力,然欲长久应对,乃至寻其根源,需明其‘理’。此‘网’并非无智野兽,其行为模式背后,必有更深层的逻辑。臣建议,成立‘星海史鉴阁’,专司整理、分析此类宏观宇宙现象与文明应对之记载,或能从中寻得应对此‘网’乃至其他未知威胁之智慧。”
嬴政帝眸微动,颔首道:“准奏。李斯,此事由你总领,各文明学者皆可调用。帝国,确需一双洞察星海兴衰之眼。”
皇家内苑,观星台。
年幼的嬴承宇并未完全理解大人们正在面对的可怕威胁,但他敏锐地感知到了宫中气氛的变化,以及父母眉宇间那抹化不开的凝重。他没有吵闹,只是更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片无垠的星空。
这一夜,他照常在嬴雪华的陪伴下于观星台仰望星辰。他的目光并非随意浏览,而是不自觉地投向了石星澜之前报告中提到的、那几个被激活的网络节点所在的天区方向。
“母亲,”嬴承宇忽然扯了扯嬴雪华的衣袖,小脸上带着纯真的困惑,“那边的星星……好像不太开心。”
嬴雪华心中一凛,柔声问道:“承宇为何这么说?”
“它们的光,好像在发抖,”嬴承宇努力形容着,“不像别的星星那样安稳地唱歌,好像……好像被什么东西拉着,要变得和它们一样……不说话,不动弹。”他伸出小手,在空中笨拙地比划着,试图描绘那种被“同化”的感觉。
嬴雪华立刻意识到,儿子感知到的,并非是可见光,而是那些星域背后、规则层面的异常扰动!他独特的秩序亲和天赋,让他能以一种近乎直觉的方式,感受到“寂灭之网”激活节点对周边宇宙和谐秩序的“拉扯”与“破坏”!
她强压心中震动,将儿子轻轻拥入怀中:“承宇看得真仔细。记住这种感觉,如果以后在其他地方也感觉到,一定要立刻告诉母亲,好吗?”
“嗯!”嬴承宇用力点头,虽然不懂为什么,但能帮到父母,让他很是开心。
嬴雪华随即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徐彭岳和石星澜。石星澜震惊地发现,嬴承宇所描述的那种“被拉着变得不说话”的感觉,与他通过仪器和灵识感知到的“规则脉络僵化”现象,在本质上高度吻合!
龙渊格物院与星骋军的联动。
李斯的“文脉”梳理与嬴承宇的“稚子惊澜”,为前线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预警补充。
徐彭岳受到启发:“既然承宇能感知到这种‘秩序失衡’,我们能否开发一种简化的、基于生命灵能共鸣的‘秩序平衡仪’,大规模部署在边境,作为石星澜宏观监测网络的有效补充?不需要精确锁定节点,只需预警大范围的规则和谐度下降?”
白起和蒙恬则开始思考,如果“寂灭之网”的行为模式真有某种更深层的“逻辑”或“目标”,那么未来的战术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对抗层面,可能需要包含“欺骗”、“误导”甚至“谈判”的元素——当然,是与一种可能没有传统意识的“规则集合体”进行某种形式的“规则谈判”。
顿弱的训练也更加注重灵活性,要求部队能在“秩序稳定区”和“规则紊乱区”之间快速切换作战模式。
帝国应对“寂灭之网”的体系,正在从单纯的科技与军事对抗,向一个融汇了历史智慧、内政协调、灵能预警、天赋感应乃至哲学思考的、更加立体和深邃的综合体系演进。
文与武,老成与稚嫩,理性与直觉,都在为帝国的生存与未来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而那张被激活的“寂灭之网”,其重新校准的“目光”,已然更加清晰地投向了这个内部正在迸发出惊人潜力与韧性的文明。下一次的接触,或许将不再是试探,而是真正的碰撞。李斯埋首故纸堆寻找答案,嬴承宇仰望星空发出预警,他们都将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扮演属于自己的关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