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雍正三十二年春的科布多,草原上的草刚冒出头,嫩得能掐出水来,风卷着草香掠过军屯区,却吹不散东麓那片荒田的萧索。大片土地龟裂着,像老人手上的皱纹,只有零星几处青稞稀拉拉地立着,叶子打着卷,连麻雀都懒得停留。几个清军士兵蹲在田埂上,手里捏着草茎绕圈,靴底沾着的干土簌簌往下掉 —— 见江兰带着秋杏挎着药箱过来,才慢悠悠地站起身,靴底在田埂上蹭出两道浅痕。

“江姑娘,您怎么往这儿来?这荒田除了草,没别的看头。” 士兵周铁根挠了挠后脑勺,粗布军装上还沾着去年打仗时的补丁。他原是河南南阳的农户,去年家乡旱灾,地里的玉米全枯了,爹娘凑了半袋杂粮让他投军,如今看着这能种出好庄稼的地荒着,眼里的可惜像要溢出来,“这土是好土,攥在手里能捏出油,就是咱们当兵的粗手粗脚,平时要么操练要么站岗,闲下来想种点啥,也没个懂行的教,去年种的青稞收了不到两成,慢慢就没人管了。”

江兰蹲下身,指尖捻起一把土,土粒细腻松软,在指缝间轻轻滑落 —— 这是种玉米的上好黑土。她想起去年从哈萨克购马时,老牧民帖木儿指着科布多的草原说:“这里春天来得晚,可日头足,玉米能长两季,就是没人懂怎么种。” 她把土撒回地里,拍了拍手上的灰:“周大哥,你在家种过玉米,要是给你江南的良种、瑞祥号打的铁犁,你能带着兄弟们把这地种起来不?”

周铁根眼睛 “唰” 地亮了,像突然点燃的油灯:“能!咋不能!俺家去年那二亩地,种的就是江南来的玉米种,一亩收了八百斤!这地比俺家的肥,一季最少能收六百斤!就是……” 他搓了搓手,声音低了些,“咱们要是突然接到调令打仗,地里的庄稼没人管,不就烂在地里了?那种子农具不就白瞎了?”

“不会白瞎。” 江兰站起身,望着远处军营的炊烟,风把她的青布裙角吹得微微扬起,“咱们搞‘军屯’,就是要让士兵战时能打仗,闲时能种地 —— 把东麓的荒田按队分,每队管五十亩,平时留两个懂种地的士兵看着,浇水除草;要是打仗,就托附近的牧民帮忙照看,等回来接着管。收了玉米,一部分留着当军粮,省得从内地调运;一部分按收成分给士兵,种得最好的队,每个人额外奖一匹布、两块茶砖,这样兄弟们既有干劲,又能多攒点银子寄回家,岂不是两全?”

周铁根听得直点头,连旁边几个原本没精打采的士兵也围了过来,陕西兵王二凑上前:“江姑娘,那种子啥时候能到?俺老家也种玉米,就是没见过江南的良种,要是能种出来,俺想多寄点玉米粒回去,让俺娘也尝尝。”“还有农具,” 山东兵李满囤补充道,“咱们现在用的犁还是木头的,翻地费劲,要是有铁犁就好了。”

“种子从江南调,瑞祥号的商队已经在路上了,最多半个月到;铁犁让张家口的铁匠铺打,按咱们士兵的力气改了重量,明天就能发过来。” 江兰笑着说,“种不好也不罚,咱们慢慢学,哪怕头一季只收三百斤,也是咱们自己种的,比荒着强。”

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胤祥带着两个亲兵过来,枣红色的战马喷着响鼻,马鞍上还挂着个牧民送的羊皮袋。他刚从准噶尔牧民的帐篷回来,脸上的愁绪还没散:“兰丫头,刚跟牧民聊天,他们说这两个月来的内地百姓,走了一多半 —— 有个山东来的老汉,带着孙子来了三天,买了斤盐就哭着要走,说这边盐比内地贵两文,布贵两百文,靠着身上带的那点银子,根本过不下去。要是没人愿意迁居过来,光靠军屯,边疆还是像浮萍似的,稳不住根啊。”

江兰心里早有盘算,她拉着胤祥往军营外的土路走,路边的蒲公英被风吹得飘起白绒:“王爷,我想搞‘商屯’,让瑞祥号在科布多、张家口的边疆重镇都开‘惠民铺’—— 盐按内地价的八成卖,布按七成卖,玉米种子免费给迁居的百姓;再跟地方官说,给迁居的百姓分百亩地,免三年赋税,送犁、锄这些农具,还教他们种玉米。这样百姓们来了有地种、有便宜货买,自然就愿意留下了。”

胤祥眼睛一亮,手里的马鞭在掌心轻轻敲了敲:“这法子好!之前互市赚的银子,每个月能有八千两,正好补贴惠民铺的差价,既不亏本钱,又能引百姓来。我这就给皇上写奏折,保举你统筹这事 —— 有你在,不管是军屯还是商屯,都能办得妥妥帖帖。”

江兰当天就给张家口瑞祥号的江老实写了密信,用的是兰馨社的暗号,怕路上被人拆看:“速调五万斤盐、三万匹粗布、两万斤江南玉米种,盐每斤八文、布每匹四百文,种子给迁居百姓免费领;再派三个懂玉米种植的掌柜,带二十副铁犁、五十把锄头过来,路上用桐油纸包好,别让雨淋了。”

江老实接到信时,正和大嫂在总铺后院打包发往互市的茶砖。大嫂手里的粗布包,每包都用红绳缝着 “惠民专用” 四个字,是江王氏特意让织坊赶制的 —— 选的是最耐磨的粗棉纱,织得比普通布密三成,却只算五成的价钱。“兰丫头这心思,比针还细。” 江老实把信折好塞进怀里,笑着对大嫂说,“咱们瑞祥号在边疆赚了银子,也该反哺百姓,不然生意做不长久。” 他立刻叫来了掌柜们,把五万斤盐分装在陶缸里,缸口用石灰封严;三万匹粗布按尺寸叠好,每十匹装一个布包,外面裹上防潮的油纸;玉米种则用麻袋装着,每袋里放一小包石灰粉,防受潮发霉。

派去的三个掌柜里,陈掌柜是江南苏州人,种了二十年玉米,还带着一本自己画的《玉米耕种图》,上面画着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怎么分辨虫害,连怎么给玉米秸秆施肥都标得清清楚楚。出发前,江老实特意把陈掌柜叫到跟前:“到了科布多,多跟百姓聊聊,看看他们需要啥,别光想着卖货 —— 兰丫头说了,惠民铺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百姓能扎根。”

一个月后,科布多的第一家惠民铺在东城门边开了张。铺门是新刷的朱红色,门框上挂着块木牌,上面用毛笔写着 “瑞祥号惠民铺”,字是江兰写的,遒劲又透着温和。铺子里,盐缸摆得整整齐齐,缸口贴着 “每斤八文” 的字条;粗布挂在木架上,分了深蓝、浅灰两种颜色,每种颜色下面都挂着 “每匹四百文” 的木牌;门口的长桌上,玉米种子装在布袋子里,旁边放着一叠《玉米种植图》,贴着 “迁居百姓免费领” 的红纸。

陈掌柜穿着瑞祥号的青布长衫,正给围着的百姓们讲玉米种植:“这玉米啊,在咱们科布多种,清明前后播种,行距一尺、株距一尺,浇足水,到了七月就能收第一季;收了之后把秸秆埋在地里当肥料,八月再种第二季,十月还能收一次 —— 一亩地两季收下来,最少有一千二百斤,够一家人吃一年,还能留着明年当种子。”

山东来的刘老栓,带着老婆和六岁的孙子,推着一辆小推车刚到科布多,车上只装着一床破棉絮、两个陶碗。他原是山东兖州的农户,去年夏天发大水,家里的地全被淹了,听说边疆给地,才咬着牙跟着同乡过来,心里却一直打鼓 —— 怕这边地不好种,怕东西太贵,怕活不下去。此刻看到惠民铺的盐和布这么便宜,他颤巍巍地走过去,指着玉米种子问:“掌柜的,这种子…… 真能免费领?”

陈掌柜笑着递给他一袋种子:“大爷,只要是迁居过来的百姓,都能领十斤 —— 再给您一张《玉米种植图》,照着上面做,保准有收成。”

刘老栓接过种子和图,手指摸着布袋上的粗棉线,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俺们在家的时候,一亩地都没有,俺孙子连玉米粥都没喝过几顿…… 这里不仅给地,还送种子,这日子…… 这日子有盼头了!”

江兰路过惠民铺时,正好看到这一幕。她走过去,从随身的布包里拿出一本用粗纸印的《边疆生活指南》,递给刘老栓:“刘大叔,这上面写着怎么建暖棚过冬、怎么给玉米驱虫,还有附近的水井、磨坊在哪里,您拿着,要是有不懂的,就来问陈掌柜,或者去军营找我。”

刘老栓接过指南,像捧着宝贝似的揣在怀里,拉着孙子给江兰鞠躬:“谢谢江姑娘!谢谢江姑娘!俺一定好好种,种好了,让俺老家的兄弟都来!”

军屯这边,周铁根带着河南兵们把分到的五十亩地圈了起来,用木桩子做了标记。江柱子特意从军营里调了十头牛,帮着翻地 —— 可刚翻了两亩,就出了问题:牛不够用了,剩下的地要是靠士兵们用锄头挖,最少得十天才能挖完,耽误了播种时间可就麻烦了。

江兰听说后,立刻去找附近的准噶尔牧民。牧民巴图之前在康复营治过冻伤,对江兰很是感激,听说要帮军屯翻地,立刻召集了二十多个牧民,牵来十匹骆驼:“江姑娘,骆驼翻地虽然慢,但是力气大,能帮上忙!”

就这样,士兵们用牛翻地,牧民们用骆驼翻地,还有几个懂犁地的百姓也过来帮忙,不到五天就把五十亩地翻完了。周铁根带着士兵们播上种子,每天早上操练完,就去地里浇水、除草,夕阳西下时,田埂上总能看到他们扛着锄头往回走的身影。

胤祥还特意定了奖励规矩:收成最好的队,每个士兵奖一匹布、两块茶砖;收成中等的,奖半匹布;就算收成最差,也给每人发一斤红糖 —— 怕士兵们没干劲,他还时不时去地里看看,遇到偷懒的士兵,也不批评,只是蹲下来帮着除草:“咱们种的不是玉米,是边疆的安稳 —— 玉米种好了,咱们不用从内地调粮,百姓们也能跟着学,日子好了,谁还愿意打仗?”

可刚开始,还是有士兵想不通。陕西兵王二,家里是开铁匠铺的,从小没摸过锄头,播种子的时候要么播得太密,要么太稀,周铁根教了他三次,他还是学不会,干脆把锄头一扔,坐在田埂上赌气:“俺是来打仗的,不是来种地的!拿着刀枪不比拿着锄头强?种这破玉米有啥用,能挡准噶尔的骑兵吗?”

江兰知道后,没批评他,而是拿着一把玉米种子走过去,坐在他旁边:“王兄弟,你爹娘在陕西开铁匠铺,是不是经常要去镇上买粮食?要是咱们军屯的玉米种好了,不仅咱们能吃,还能卖给镇上的百姓,到时候你爹娘买粮食,说不定就能买到咱们种的玉米 —— 这玉米比青稞好吃,还顶饿。”

她把种子递到王二手里:“你看这颗种子,埋在地里能长出玉米,咱们种玉米,就是在边疆种‘根’—— 根扎稳了,边疆才能安稳,你爹娘在老家也能安心开店,不用怕打仗。来,我教你播,咱们按步数来,走一步播三颗,保证匀。”

王二捏着手里的种子,心里动了 —— 他想起去年写信回家,娘说镇上的粮食贵,铁匠铺的生意不好做,要是这边的玉米能运回去,爹娘就不用愁粮食了。他站起身,拿起锄头:“江姑娘,您教俺,俺肯定能学会!”

江兰笑着点点头,陪着王二在地里走了一遍又一遍,教他怎么按步数播种子,怎么用锄头松土。王二学得认真,额头上的汗滴在地里,也顾不上擦 —— 后来他播的那片地,种子出芽率比别人的还高。

三个月后,科布多的军屯地里,玉米长得有半人高,绿油油的叶子在风里沙沙响,像在唱着歌。周铁根的队种的地长得最好,玉米秆又粗又壮,叶子油亮,胤祥亲自去视察,蹲在地里掰了个玉米苞,剥开一看,里面的玉米粒饱满得像珍珠:“周铁根,你这地,秋收最少能收七百斤一亩!到时候我给你们队每个人都奖两匹布,再请你们喝奶茶!”

士兵们听了,都高兴得欢呼起来 —— 王二拿着自己种的玉米,笑得合不拢嘴:“俺要把这玉米寄回家,让俺爹娘看看,俺不仅能打仗,还能种出好玉米!”

惠民铺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每天天不亮就有人来排队买盐、布,领种子。陈掌柜每天都要忙到天黑,才把铺子门关了 —— 他还在铺子里设了个 “问询处”,百姓们有啥不懂的,不管是种玉米还是找住处,都来问他。有个张寡妇,带着五岁的女儿从山西来,丈夫去年病死了,家里没了依靠,听说边疆好,才一路乞讨过来。陈掌柜知道后,不仅给她免费领了种子、农具,还让她在铺子里帮忙记账,每个月给她两百文工钱:“你识字,正好帮我管账,这样你既能照顾女儿,又能赚银子。”

张寡妇感动得直哭:“陈掌柜,江姑娘,你们真是好人…… 要是在老家,俺娘俩早就饿死了。”

半年后,科布多的迁居百姓已经超过了两千户,军屯的玉米收了十万石 —— 除了留够军队一年的口粮,还剩两万石卖给了准噶尔的牧民。牧民们看着内地百姓种的玉米收成好,也来惠民铺买种子,跟着学种玉米。巴图还特意请周铁根去他的帐篷,教他怎么播种:“以前咱们只知道放羊,现在有了玉米,冬天就不用怕没粮食吃了。”

江兰把 “军屯 + 商屯” 的成效写成了详细的奏折,连每个月惠民铺的销量、军屯的收成、迁居百姓的户数都列得清清楚楚,还附上了陈掌柜画的《科布多玉米种植分布图》,让驿卒快马送到京城。

胤禛看着奏折,手指在 “迁居百姓两千户、军屯收粮十万石、惠民铺月销盐万斤” 的数字上轻轻摩挲,忍不住笑着对张廷玉、马齐说:“江兰这‘长治久安策’,比派十万大军驻守还管用!军屯让士兵有恒产,不用再担心打仗回来没饭吃;商屯让百姓有恒心,来了能扎根,不用再担心过不下去。这样一来,边疆的兵和民都稳了,自然就能长治久安。”

张廷玉拿起奏折,仔细看了看《玉米种植分布图》,眼里满是赞叹:“皇上,江姑娘的法子,既兼顾了军事,又兼顾了民生,还能促进族群融合 —— 准噶尔的牧民跟着学种玉米,和内地百姓一起劳作,日子久了,自然就成了一家人。应该把这‘军屯 + 商屯’的模式写入《边疆治理条例》,在西北、东北的边疆重镇都推广,这样大清的边疆,就能永享太平了。”

马齐也点头附和:“臣附议!之前边疆总不安定,就是因为兵无恒产、民无恒心 —— 士兵们担心打仗回来没地种,百姓们担心来了没活路,才留不住人。江姑娘的法子,正好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臣以为,还该赏江姑娘,让边疆的官民都知道,朝廷重视为民办实事的人。”

胤禛当即拍板:“传朕旨意,将‘军屯 + 商屯’模式写入《边疆治理条例》,西北的伊犁、东北的盛京,皆按此推行;江兰统筹边疆治理事宜,所需物资、人员,户部、兵部优先调配,不得延误;再赏江兰黄金百两、‘边疆柱石’匾额一块,由驿站快马送到科布多,以示嘉奖!”

旨意送到科布多时,正是秋收的季节。江兰正在军屯的地里,和周铁根、王二一起掰玉米 —— 金黄的玉米苞堆在田埂上,像小山似的。周铁根抱着一个最大的玉米苞,跑过来对江兰说:“江姑娘,皇上的旨意到了!赏您黄金和匾额,还说要把咱们的军屯商屯推广到其他边疆!”

江柱子从军营里骑马过来,手里捧着那块 “边疆柱石” 匾额,匾额是楠木做的,上面的字是胤禛亲笔写的,刚劲有力。他把匾额递给江兰:“妹,这匾额,你当之无愧!爹和娘听说了,连夜给你织了件新棉袍,让商队送过来,里面还夹着大宝、小宝画的画 —— 大宝画了玉米地,小宝画了你教他种的向日葵。”

江兰接过匾额,指尖拂过上面的字迹,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她想起穿越前的自己,那个在出租屋里投了几十份简历都没找到工作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如今却在千里之外的边疆,为大清的安定种下了一片又一片玉米地,为边疆的百姓撑起了一片天。她知道,自己早已不是那个迷茫的毕业生,而是一个真正的时代变革者,一个为边疆谋福祉的 “柱石”。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玉米地和惠民铺的屋顶上,远处的草原上,准噶尔牧民的歌声和内地百姓的笑声交织在一起,还有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的声音 —— 他们手里拿着刚掰的玉米,嘴里唱着兰馨学院教的童谣:“玉米黄,盐米香,边疆稳,家安康……”

江兰站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坚定 —— 她会一直在这里,守护着这片玉米地,守护着这里的百姓,让大清的边疆,永远像这秋收的季节一样,金黄、饱满、安稳、繁荣。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快穿渣女万人迷结婚生娃帝女临安策秋凉了,婆家该灭门了!全员团宠郡主别太坏快穿:绑定大佬后不辜道者从诡异大陆开始军爷以身许国,军嫂许他也许家[射雕同人]妖女摄政王带娃娇宠野玫瑰穿书后,恶毒女配携带空间发大财寻龙藏珠重生婚宠:总裁撩上瘾我家有直男被弃鬼宅?玄学大佬的直播间火了引她深爱弑天刃面甜心黑小白菜,重生八零撩了狼小姑娘腰细身软,三爷诱吻成瘾毕业后,我回村种地直播四合院:随身一个成长空间逃婚后,她在古代养殖创业暴富了滨城霸主:虐妻悔途剑修小师妹,她六艺全通灵异万界人在奥特:吾乃雷奥尼克斯摆烂吃瓜:满朝文武嘻嘻?不嘻嘻直播算命:遇到亲生父母人偶们的舞台剧这个法师怎么比战士还能打冷面大理寺少卿,天天热脸把我宠扮演舔狗后,深陷修罗场超兽武装:轮回者的系统八零娇妻妩媚,高冷学神食髓知味堂堂女大学生,你说我是阴间使者不灭钢之魂林有德摄政王的王妃狂炸天命格被夺后,她被五个哥哥争着宠重活一世避祸为上清穿:病弱贵妃的荣宠路终极一班:抓住这只丁小雨给残疾老公生三个崽,他乐傻了水仙:悲惨女配跳崖后回到了过去算命直播抓鬼魔圣传丫鬟宁死不做妾,世子执着不放手缝进灵魂的回忆这么玩居然也可以龙游天下:天地秘闻奇案录
方浪书院搜藏榜:我在末世拥有了躺平生活恭送道友飞升偷偷招惹重生七零美女画家拿捏工程师神算疯玫瑰,撩得恶犬贺爷心尖宠LOL:快苟到世一上,你玩实名制?综影之我在清剧里想摆烂美漫:什么年代了还当传统蝙蝠侠葱茏如叶八零换亲女配?我靠签到系统杀疯青鲤修仙记摆烂后我重生了福天记等穗抽芽等爱开花茵绝遥全家重生,五岁萌宝被全京城团宠我爹是皇上鬼帝狂妃倾天下在朝堂被偷听心声后,他们都颠了梦回花国娘子别走,为夫一定认真背夫纲现实世界里的爱丽丝我用重生埋葬他勾魂的眼神末世重生,只想囤粮摆烂度日非人世界的人类生活普通人快穿指南八零年代探案日常情逢对手就是爱你,小糯米梦初迷离总有叹惋穿成末世文漂亮女配,男主宠上瘾全民武道:我以诡魂凶兽为食逃荒海岛,奶包福运绵绵赶海发家小马宝莉:马格分裂的公主炮灰好像变了你好呀,作文民国聊斋杀穿诡片世界前任求着我回去先离后爱,前妻在恋综市场杀疯了云阁飞梦穿成修仙界的凡人公主后我登基了高门军官灭妻:要她改嫁送她进监人在武动,开局签到药老戒指我看上了哥哥的战友尘世长生仙爱我吧,稳赢契约新妻怀孕出逃除我以外,全队反派厉少你前妻带崽来抢家产啦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开局我成了白小纯快穿:古董杂货铺奇遇记华妃重生之回到火烧碎玉轩前三日剑骨成锋证道红尘皇室一脉单传?太子妃她有灵泉窝囊后妈重生,一心只想离婚!锦衣夜行:我的马甲保不住了!反派:小跟班你要干嘛快穿:任务完成后,系统疯批了池骋,你离我远一点!嘘!乖一点,再跑试试顾医生,你的心跳乱了哦!穿越名义,风起汉东四合院之我与她不得不说的故事弥生世尊:创世神都听我讲经深渊缉凶玄幻:贱道至尊,无耻不代表无能崩坏:开局被芽衣捡回家重生后我不嫁了,摄政王急红了眼综影视:世世圆满不负卿赛尔号:开局和兄弟被赛小息收服国运:扮演昔涟,队友怎么是你们四合院:穿越送老婆啦穿越古代之翠色满园奥特:从奈克瑟斯开始的成长之路我以癌细胞长生,无敌诸天万界权伐我的桃花眼师姐蚀骨锥心穿肠梦幻几率玩家今天也在努力拯救悲惨路人丁从啃老苏明成开始,画风逐渐沙雕穿越后QQ农场成了我的金手指当代修行指南心电终结者:开局端粒只剩28天穿越?!但宇宙意识志怪世界,唯一真仙快穿之主神大人你别跑万界盘点,从那田蜘蛛山战役开始妻子上山后,与师兄结为道侣了综影视之女主女配都是我的太好了,是宠夫的神明我们有救了顶级魅魔连呼吸都是勾引男主破产,女主强势拿捏总裁变狗后,我成他专属监护人综盗墓人生轨迹拐了个弯快穿之我来自末世惊雪:中华异事录愿君无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