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大捷的喜悦气氛尚未完全散去,梁师成带来的紧急密报就如同一声惊雷,在临时行在的御帐内炸响。
梁师成屏退了左右,只留官家一人在内,他快步上前,低声道:“陛下,老奴刚收到燕京皇城司副使顾锋八百里加急密报……燕京将作大营……火药配方,恐已泄露于金人!” 他言简意赅地将陈实家人被挟持、疑似被迫交出配方以及顾锋的推断和应急措施禀报了一遍,说完后,深深垂下头,不敢看赵佶的脸色,等待着预料中的雷霆震怒。
然而,御座之上,赵佶只是沉默了片刻,随即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
“梁伴伴,平身吧。”赵佶的声音平静得出奇,“此事,朕早有预料。火药此等利器,能保密年余,已属侥幸。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金人崛起之势迅猛,其野心勃勃,岂会不觊觎我大宋之秘技?”
梁师成愕然抬头,只见官家脸上并无多少惊怒,反而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冷静。他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早已料到?那……此事关乎国运,该如何应对?是否严惩失职之人……”
赵佶摆了摆手:“惩处之事,自有法度。眼下关键,在于如何应对。金人得此配方,如稚童持利刃,虽显凶险,然其工艺、匠人、原料皆远不及我,想要熟练运用乃至大规模制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便是我们的时间。”
他目光锐利起来:“传朕密旨给顾锋:其一,继续追查陈实家人及金国工匠下落,若能截杀,不必留情!其二,命他遴选皇城司北地死士,不惜一切代价,摸清金人设立火药作之所在!待时机成熟,寻隙潜入,给朕……炸了它!即便不能全毁,也要最大程度延缓其研制进度!”
“老奴明白!这就去拟旨!”梁师成心中一凛,陛下这是要以牙还牙,用最直接、最狠辣的方式反击!
“且慢。”赵佶叫住他,“此事机密,仅限于顾锋及执行死士知晓。对外,特别是对金国,暂不作任何反应,一切如常。”
“老奴省得。”
处理完这桩突如其来的危机,赵佶仿佛只是随手拂去了一片落叶,随即恢复了常态,命人传召姚古、以及随行的吏部员外郎陈韫、参知政事属官李光等人觐见。
众人入帐,行礼毕。赵佶看着风尘仆仆却精神矍铄的姚古,温言道:“姚卿,西夏之战,赖卿与诸将用命,方有今日之功。辛苦了。”
姚古躬身:“此乃陛下运筹帷幄,将士用命之功,老臣不敢居功。”
赵佶点点头,转入正题:“西夏虽灭,然疆域初定,百废待兴。朕意,当速定行政,安抚黎庶,使其尽快融入我大宋体系。”他目光转向陈韫和李光,“陈卿,李卿,关于西夏旧地划分,你二人可有初步条陈?”
李光率先出列,他年轻锐进,对此事思虑已久:“陛下,臣与陈大人及几位随行同僚商议,以为西夏旧地,可依其地理与民情,分为两路。”
他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手指划过:“其一,河西走廊及原西夏右厢之地,水草丰美,商路要冲,可设甘肃路,取甘州(张掖)、肃州(酒泉)首字为名,治所设于凉州(武威)。”
“其二,兴庆府、灵州、盐州等核心区域,乃西夏根本,地处黄河之西,可设宁夏路,寓‘平定西夏,黄河安宁’之意,治所暂设于兴庆府。”
陈韫补充道:“陛下,此二路划分,既可分而治之,避免尾大不掉,亦符合地理民情。路之下,州、县建制当尽快梳理,官吏选派乃当务之急。吏部已初步遴选了一批干员,只待陛下钦定,便可赴任。”
赵佶仔细看着地图,沉吟片刻,颔首道:“甘肃、宁夏……此二名甚好,便依此议。陈韫、李光!”
“臣在!”两人齐声应道。
“命你二人总领甘肃、宁夏两路初建事宜!会同有司,迅速厘定州县,选拔官吏,推行《考成法》,安抚流民,推广蒙学、新农法!推行《均田法》,务使新附之民,能尽快感受到王化雨露,安居乐业!”
“臣等领旨,定不负陛下重托!”陈韫、李光激动应下,这是莫大的信任与重任。
赵佶又看向姚古:“姚卿,军事上亦不可松懈。命刘光世率东路军,继续清剿西夏境内可能存在的溃兵、马匪,确保地方安宁。韩世忠部暂驻黑水镇,震慑北疆。其余各部,论功行赏后,分批撤回原驻防地休整。燕云、京畿行营,需提高警惕,严防北边异动。”
“老臣遵旨!”姚古肃然领命。
本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