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缺口被宋军牢牢占据,并迅速向两侧延伸。然而,李朝最后的抵抗力量并未完全放弃,他们退入城内纵横交错的街巷,准备依托熟悉的城市环境,与宋军进行残酷的巷战,妄图拖延时间,甚至期待奇迹。
御驾已移驻至刚刚占领的东城城楼。赵佶通过千里镜观察着城内的局势,对身旁的韩震下令:“传令各都,按巷战操典,逐层清剿,稳步推进!重点打击敌军集结点、指挥节点!朕不要一座死城,但要一座彻底臣服之城!”
“末将明白!”韩震领命,立刻将命令传达至已入城的各支部队。
巷战随即在升龙府各处爆发。交趾残兵利用房屋、街垒、乃至民居作为掩护,不断从窗口、屋顶、巷口射出冷箭,或发起小规模突袭。
然而,他们面对的是一支装备和战术都已超越时代的军队。
一条主要街道上,一队宋军正遭遇来自两侧二层小楼的密集箭矢压制。
“盾牌手掩护!火枪手,瞄准窗口,自由射击!”带队的都头大声命令。
燧发枪手们三人一组,一人持盾护卫,两人轮流瞄准射击。
“砰!砰!”精准的点射,将敢于露头的交趾弓手一个个从窗口击落,效率远超对方的弓箭。
在另一处十字路口,一股交趾精锐依托一座石质府邸和临时搭建的街垒负隅顽抗,箭矢和标枪不断从里面射出。
“强攻伤亡太大!”负责此处的指挥使观察后,果断下令,“霹雳火准备!”
几名士兵立刻从随身携带的背囊中取出黑陶罐,里面装满了格物院特制的、极易点燃且火力猛烈的霹雳火。他们用力将陶罐投向街垒和府邸大门。
“啪嚓!”陶罐碎裂,火油四溅。
“放火箭!”
几支火箭射去,“轰”的一声,烈焰瞬间腾起,将街垒和府邸大门吞没!里面的守军被烧得惨叫连连,仓皇逃出,立刻被严阵以待的燧发枪手射杀。坚固的据点,在烈火面前化为灰烬。
当宋军小队进入狭窄的巷弄时,随时可能面临近距离的突袭。
“注意拐角!长枪手在前,火枪手在后!”什长低声提醒。
果然,刚过一个拐角,几名手持弯刀的交趾兵突然嚎叫着扑来。
“铳刺!突刺!”什长厉喝。
最前面的燧发枪上装备了铳刺的长枪手猛地突前,雪亮的刺刀如同毒蛇出洞,瞬间将冲在最前面的敌人刺穿!后面的火枪手则迅速开枪,将后续的敌人打倒。整个战斗在几秒钟内结束,高效而致命。
宋军这种远近结合、火力与白刃无缝衔接的巷战战术,让习惯了个体勇武和传统战法的交趾守军无所适从。他们发现,无论是在远处对射,还是近身搏杀,都完全处于下风。宋军士兵之间默契的配合,精良的装备,以及那种建立在绝对信心基础上的冷静,形成了一股无可阻挡的洪流。
皇宫方向,最后的战斗尤为激烈。李朝禁卫军做着最后的困兽之斗。
“目标,宫门!实心弹,轰开它!”随军前进的炮兵指挥官下令。
几门被骡马拖拽到前线的小型火炮对准了皇宫厚重的宫门。
“轰!轰!”几声巨响,宫门破碎。
“神机营!进攻!”韩震亲自率军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宫内的抵抗在燧发枪的齐射和铳刺的突击下迅速土崩瓦解。宋军士兵冲入大殿,将龙椅上瑟瑟发抖的李乾德及其一众宗室、大臣团团围住。
不久,捷报传至东城楼。
“官家!皇宫已克,李朝皇帝李乾德及其宗室、文武大臣,已尽数擒获!升龙府内,抵抗已基本平息!”韩震浑身硝烟,但声音洪亮,带着胜利的激动。
赵佶缓缓放下千里镜,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充满成就感的笑容。他环视身边同样激动的将领们,沉声道:“好!自即日起,世间再无李朝,再无交趾国!此地,当为我大宋交趾路!传朕旨意,出榜安民,严明军纪,敢有扰民者,立斩不赦!尽快恢复秩序,清查府库,统计户籍田亩!”
“另,”他顿了顿,语气转为肃穆,“将此捷报,以八百里加急,通传全国!告慰列祖列宗,告慰所有为此战捐躯的将士英灵!”
“万岁!万岁!万岁!”城上城下,所有得知消息的宋军将士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浪回荡在刚刚平静下来的升龙府上空。
持续数月的南征,以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凭借火炮的毁灭性威力、燧发枪的持续火力、铳刺的白刃优势以及霹雳火等新式武器的辅助,宋军以较小的代价,成功征服了一个国家,将这片富饶的土地,彻底纳入了大宋的版图。赵佶的目标——将交趾变为大宋稳固的粮仓和战略要地,已然实现。宣和时代的武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