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开明三年(1698年),春。
奉天殿的庆功宴上,觥筹交错,乐声鼎沸,文武百官的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骄傲。然而,作为这场盛宴绝对主角的皇帝李信,却只用一杯清水,代替了所有的醇酒。
强烈的反差,让每一个注意到这个细节的臣子心中都微微一凛。
这场胜利太辉煌了。全歼荷兰联合舰队,逼降巴达维亚,迫使高傲的英夷在泰晤士河口低下头颅,签订了城下之盟。大华帝国,用钢铁和火焰,在马六甲海峡为整个东方世界,乃至全球,立下了一个全新的规矩。
国防部长周大勇喝得满面红光,他举着酒杯,大步流星地走到李信面前,声音洪亮如钟:“陛下!此战大获全胜,海军将士们都盼着您能多饮几杯!施琅那小子在广州,要是知道您只喝清水,非得连夜上书,说末将招待不周!”
殿内响起一片善意的哄笑。
李信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他轻轻抬手,示意周大勇坐下,目光却越过喧嚣的人群,落在了殿外那片深邃的夜空。
“酒,朕会喝。”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身边几位核心臣子的耳中,“但不是现在。朕在等,等一个比击败荷兰人,更让朕高兴的消息。”
周大勇、行政总院院长陈敬之、财政部长林则等人闻言,皆是一愣。
比击败荷兰人更高兴的消息?那会是什么?难道是北疆的罗刹人彻底归顺了?还是格物院又有了惊天动地的发明?
宴会持续到深夜才散去。
当百官尽退,只剩下周大勇、陈敬之、林则、王希等寥寥数人时,李信将他们带到了御书房。
这里没有了奉天殿的辉煌,只有一盏明亮的煤油灯,和墙上悬挂着的一副巨大的、标注着最新信息的丝绸世界地图。
“都坐吧。”李信指了指椅子,自己则走到了地图前。
气氛瞬间从庆功的喧嚣转为深夜议事的凝重。
“林则,”李信的目光落在地图上,头也不回地问道,“这次南洋之战,我们的花费和收益,算清楚了吗?”
财政部长林则立刻起身,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条理清晰地汇报道:“启禀陛下。此役,我军耗费军资、弹药、抚恤金共计约一千二百万两白银。但收益更为惊人,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马六甲、新加坡等地查抄的黄金、香料、船只及各类资产,折合白银约九千三百万两。此外,根据与英夷签订的《泰晤士河口条约》,英夷每年需向我大华支付一百万两白银作为马六甲航道使用费,并承认华元在东亚贸易中的结算地位。此消彼长,国库不仅未损,反而暴增。”
数字是冰冷的,但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敲在众人心上。一场席卷南洋的大战,打完之后,国库里的银子竟然翻了几番。这就是工业化战争的红利!
“很好。”李信点点头,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他转身,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从大华本土,越过南洋,最终,停留在了那片广袤、荒凉,被标注为“奥斯曼帝国”与“波斯”之间的沙漠地带。
“诸位,我们打赢了荷兰人,控制了南洋,但这只是开始。”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朕要你们把目光,投向这里。”
周大勇、陈敬之等人顺着他的手指看去,脸上露出困惑的神情。
那是一片在地图上被涂成土黄色的区域,上面标注着“沙漠”、“不毛之地”等字样。在他们看来,那地方除了沙子和偶尔出现的游牧部落,一无所有。其价值,恐怕还不如北疆的一亩黑土地。
周大勇忍不住开口:“陛下,此地……似乎并无战略价值。既不产粮,也无人口,更无良港。我们为何要关注那里?”
“因为它有这个。”李信缓缓吐出两个字。
“黑金。”
“黑金?”众人面面相觑,满头雾水。黄金他们知道,白银他们也知道,这“黑金”又是什么?难道是某种黑色的珍贵矿石?
李信没有直接解释。他知道,以这个时代的认知,他无法讲清楚“石油”这个概念,更无法解释内燃机、现代化工和未来的能源霸权。
他只能用一种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引导他们。
“朕曾在一本西洋的古籍上看到过一段记载,”李信的表情变得神秘而严肃,半真半假地说道,“记载中预言,在未来的百年之内,世界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驱动这场变革的,不再是煤炭和蒸汽,而是一种从地下深处流淌出来的,黑色、粘稠的液体。这种液体可以燃烧,能爆发出比最优质的煤炭更强大的力量;它可以被分离,制成能让机械自行运转的‘燃料’,制成能铺平道路的‘沥青’,还能制成能让千万亩土地增产的‘化肥’。这种液体,就是‘黑金’。谁掌握了它,谁就掌握了下一个时代。”
御书房内,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
周大勇等人被李信这番话彻底震撼了。他们的大脑在飞速运转,试图理解这番超前了至少一个世纪的言论。
自行运转的机械?让土地增产的化肥?比煤炭更强大的力量?
这听起来,简直如同神话!
但说出这番话的,是带领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皇帝李信。从铁甲舰到格物院,从平炉炼钢到击败西洋列强,李信的每一个“预言”最终都化为了现实。
科技部长王希,作为格物院的掌舵人,第一个反应过来。他的呼吸变得急促,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陛下,那本古籍……可否让臣一观?这……这简直是为格物院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李信摇了摇头:“那本古籍早已遗失,朕也只记得这些片段。但朕相信,预言不虚。”
他转头看向陈敬之和徐文良(外交部长):“所以,朕现在给你们一个新的任务。行政总院和外交部,要立刻成立一个专门的‘西亚经略司’。”
“朕不要你们派一兵一卒,朕要你们用商人的身份,用金钱,去那里。”李信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的那片沙漠,“去和那些戴着头巾的部落首领、地方总督做生意。用我们的丝绸、瓷器、茶叶,去换取那些看似一文不值的沙漠、戈壁。无论花多少钱,都要买下来!”
“朕的目标是,十年之内,大华必须在这片区域,拥有至少三块方圆数百里的土地。记住,是所有权,永久的所有权!”
“这件事,与我们正在建造的铁路,与我们即将开始的北疆大开发,同等重要。它是帝国的百年大计。钱,林则会给你们批。人,你们自己去挑。朕只要结果。”
李信的语气斩钉截铁。
林则的心在滴血。用真金白银去换一文不值的沙子?这简直是……但他看着李信那双深邃的眼睛,想起了定远号,想起了平炉,想起了华元,最终还是把到了嘴边的劝谏咽了回去。
他躬身道:“臣,遵旨。财政部将全力支持。”
陈敬之与徐文良对视一眼,也躬身领命:“臣等,遵旨!”
一个针对未来的惊天布局,就在这个胜利的夜晚,悄然展开。没有人知道,李信投下的这笔看似荒谬的“投资”,将在几十年后,为大华帝国带来何等恐怖的回报。
而此刻,看着臣子们离去的背影,李信缓缓走到窗前,望着天际那轮明月。
征服的时代已经过去。
一个用资本、技术和资源,去掌控整个星球的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