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巴拉特听说我们正在重建城墙,就大发雷霆,非常恼怒。他开始嘲笑犹太人,当着他同僚和撒玛利亚军队的面说:“这些软弱的犹太人在干什么?难道他们真能重修城墙?还能献祭?指望一天就完工吗?难道能从这堆烧焦的废墟里让石头重生吗?”
当时站在他旁边的亚扪人多比雅附和说:“他们砌的这墙啊,恐怕一只狐狸爬上去,都能把那石头墙给踩塌了!”
我们的上帝啊,求你垂听,因为我们被藐视。求你叫他们羞辱的话都报应在自己头上,使他们在被掳之地成为掠物。
不要遮掩他们的罪孽,不要从你面前涂抹他们的罪恶,因为他们当着修建的人的面辱骂我们。
然而,我们继续修建城墙,整个城墙终于连接起来,高度都达到了一半,因为百姓都专心工作。
后来,桑巴拉特、多比雅、阿拉伯人、亚扪人和亚实突人听说耶路撒冷的城墙修复工程进展迅速,破口正在不断被封堵,他们就异常愤怒。
于是他们一同合谋,要求耶路撒冷作战,扰乱我们。
我们就祷告我们的上帝,并派人昼夜看守,防备他们。
这时,犹大本地的人抱怨说:“搬运的人已经筋疲力尽了,瓦砾却这么多,我们根本没法重建城墙。”
我们的敌人也说:“我们要趁他们不知不觉、还未防备的时候,突然冲进去杀死他们,叫那工程彻底停止。”
那些住在我们敌人附近的犹太人,一次又一次地来警告我们,说:“无论你们转到哪一边,他们都会来攻击我们。”
因此,我派人守在城墙最低矮、未修完的地方,按照家族分布,各人配备刀剑、长矛和弓箭,严阵以待。
我视察了形势之后,就起来对贵族、官员和其余的百姓说:“不要怕他们!当记念主是伟大可畏的,要为你们的弟兄、儿女、妻子、家园争战。”
我们的敌人听说我们已经知道他们的阴谋,并且上帝已经破坏了他们的计划,我们便全都回到城墙那里,各人继续自己的工作。
从那天起,我手下的一半人做工,另一半人则手持长矛、盾牌、弓箭和铠甲,在旁守卫。官员们都站在犹大全民众人的后边。
那些搬运材料的人,都是一手做工,一手拿着武器;
每个修建的人,腰间都佩着刀。吹号角的人则站在我身边。
我对贵族、官员和其余的百姓说:“这工程浩大,范围广阔,我们在城墙上彼此相隔很远。
所以你们无论在哪里听到号角声,就要聚集到我们那里去。我们的上帝必为我们争战!”
于是,我们继续工作,从黎明直到星宿出现,一半人手拿武器站着守卫。
那时,我又吩咐众人:“各人都要和他的仆役夜里住在耶路撒冷,这样晚上可以为我们守夜,白天则可以做工。”
至于我和我的弟兄、我的仆人,以及跟从我的护卫兵,我们都没有脱衣服,人人都带着武器,连打水时也不例外。
本章的启示与现实指导意义
尼希米记第四章生动地描绘了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外在敌对与内在软弱的双重挑战,并给出了得胜的榜样。
1. 面对反对与嘲笑的正确态度:
* 敌人的手段:反对者常用嘲笑(“软弱的犹太人”)、贬低(“狐狸一爬就塌”)、质疑可行性来打击士气,目的是让人内心恐惧,放弃行动。
* 尼希米的回应:首先,转向上帝祷告,将冤屈和陈明给上帝,而非陷入无休止的口水战。其次,毫不中断工作,用实际的进展作为最有力的回击。启示是:不要被他人的负面评价所左右,要专注于上帝托付的使命。
2. 信靠上帝与尽上本分相结合:
* 当敌人阴谋发动攻击时,尼希米没有只停留在属灵的层面。他的策略是“祷告我们的上帝,并派人看守”。这体现了“尽人事,听天命”的智慧:一面迫切祈求神的保护,一面采取一切必要的、实际的自卫措施。信仰不是被动等待神迹,而是主动运用神所赐的智慧和资源去应对危机。
3. 应对内部的疲惫与恐慌:
* 挑战不仅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百姓感到“筋疲力尽”,敌人散布的恐惧消息也让他们惊慌(“十次来报告”)。
* 尼希米的领导:他首先采取实际的军事部署,设立防线,安抚人心。然后,他给予属灵和情感上的激励:“不要怕…要记念主…为你们的家人争战。” 他引导百姓的眼光从环境的艰难,转向伟大信实的上帝和所要守护的宝贵价值(家庭、家园)。这提醒领袖,需要同时关注团队的实际需要和属灵\/士气状态。
4. 非凡的牺牲与警惕的姿态:
* 工作与守卫同步进行(一半做工,一半守卫),甚至“一手做工,一手拿兵器”,这体现了在特殊时期需要付出的非凡努力和高度警惕。
*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号角声),确保危机时能快速反应。
* 全员进入“战时状态”,包括夜间驻守、和衣而睡,表明了他们使命的紧迫性和严肃性。
现实指导:
* 任何有价值的事工或目标,都可能引来反对和困难。预期这一点,就不致于惊慌失措。
* 祷告与行动如同双翼,缺一不可。在信靠中努力,在努力中信靠。
* 领袖的职责是看清局势,稳定人心,分配资源,并树立牺牲和警醒的榜样。
* 当团队为着一个清晰、高尚的目标团结一致时,就能克服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尼希米的团队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他们深知,他们不仅仅是在砌墙,更是在为上帝的子民重建尊严、安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