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的天空是一种冰冷的钴蓝色,仿佛能将人的呼吸都冻结。不二周助裹着厚重的防寒服,架着三脚架,镜头对准远处在浮冰上踱步的北极熊母子。寒风如刀,刮过他依旧带着笑意的脸颊,却吹不散他眼底对捕捉这绝景的执着。离开日本网球界后,他的相机取代了球拍,成为了探索世界的新触角。
这趟极地之旅是为了给国家地理供稿。结束拍摄任务后,他来到小镇上唯一的咖啡馆取暖,睫毛上还沾着未化的冰晶。咖啡馆里暖意融融,木柴在壁炉里噼啪作响。他点了杯热可可,坐在窗边,翻看刚才拍摄的照片。
“抱歉,请问这个位置有人吗?”一个带着德国口音的女声响起,英语流利,语调冷静。
不二抬头,一位身材高挑、穿着同样厚重防寒服的女性站在桌前。她有一头浅金色的长发,严谨地编成发辫,冰蓝色的眼睛像极了刚才他镜头里的冰川,清澈而带着距离感。她指了指他对面唯一空着的座位。
“请便。”不二微笑着示意。
女子道谢坐下,从随身的大背包里拿出笔记本电脑和一堆地质勘探图纸,很快沉浸在工作中。她的专注让人印象深刻,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不二没有打扰,继续整理照片。过了一会儿,他的热可可喝完,起身想去续杯,不小心碰掉了桌上一支滚动的笔。笔恰好滚到那位女子的脚边。
两人同时弯腰去捡,手指在不经意间轻微触碰。不二触到她指尖的冰凉,而她则感受到他指腹因长时间握相机而留下的薄茧。
“抱歉。”不二将笔递还,笑容不变。
“没关系。”女子接过笔,目光不经意扫过他放在桌上的相机屏幕,上面正定格着那张北极熊母子的照片。她的眼神微微一动,“很棒的构图,光线捕捉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在这种恶劣天气下。”
不二有些意外,很少有人能一眼看出在极端环境下拍摄的技术难度。“谢谢。你也懂摄影?”
“略懂。工作需要经常记录地质样本和地貌,对光线和构图有些要求。”她合上电脑,自我介绍,“我是艾拉·海因里希,德国基尔大学的地质学研究员。”
“不二周助,日本摄影师。”不二伸出手。
两只手再次交握,这次不再是短暂的触碰。艾拉的手依旧很凉,但力道沉稳。
或许是这极北之地的孤寂让人更容易敞开心扉,又或许是彼此身上那种对专业领域的极致追求产生了共鸣,两人竟在咖啡馆里聊了起来。不二分享他旅途中的见闻,那些瞬息万变的光影和生命;艾拉则讲述她在地球褶皱中寻找的古老秘密,岩石中封存的时光。一个用镜头捕捉瞬间,一个用数据解读永恒,领域迥异,却在“观察”与“记录”的本质上找到了奇妙的共通语言。
不二发现,艾拉并非表面看起来那般冰冷。谈起她热爱的地质学,她的眼睛会像融化的冰川湖,泛起生动的波澜。而她严谨的逻辑和偶尔冒出的、带着德式冷幽默的吐槽,也让不二觉得十分有趣。
“所以,你下一站要去哪里?”艾拉问。
“可能去帕劳,拍摄水母湖。”不二回答,“你呢?”
“回德国整理数据,然后可能去冰岛,监测一座火山的活动。”艾拉顿了顿,补充道,“那里的极光也很值得一拍。”
对话短暂停顿,空气中似乎有什么微妙的东西在酝酿。
“冰岛吗?听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二笑眯眯地说,指尖轻轻敲击着咖啡杯壁。
艾拉看着他标志性的、看不出真实想法的笑容,冰蓝色的眼眸里闪过一丝极淡的、类似挑战的光芒:“如果你恰好在那个时候出现在冰岛,或许我可以充当你的地质向导。当然,前提是你的行程‘恰好’允许。”
不二周助的笑意更深了,弯弯的眉眼像月牙:“听起来像是个无法拒绝的提议呢。我会认真考虑这个‘恰好’的。”
窗外,阿拉斯加的夜幕开始降临,星光洒在无垠的雪原上。咖啡馆里的偶遇,如同两颗运行在不同轨道的行星,在浩瀚宇宙的某一点短暂交汇,留下了引力的余波。不二的环球摄影之旅,似乎即将增添一段计划外的、充满未知与期待的章节。而对不二周助而言,比起确定的目的地,或许这种充满可能性的“邂逅”,才是旅途中最迷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