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京的车马在官道上缓缓而行,赵琰刻意吩咐放缓速度,以减少颠簸,呵护有孕在身的林小满。车内铺了厚厚的软垫,备着温热的安胎药茶和清淡可口的点心。赵琰几乎寸步不离,眉宇间既有将为人父的喜悦,更有一丝难以化开的凝重。太后的急召、高党的异动、西域传来的诡异信息,如同层层阴云,笼罩在这趟本该充满期待的旅程之上。
林小满虽身体时有不适,孕吐反应明显,但精神却异常清明。她靠着软枕,手轻抚小腹,感受着那微弱却坚韧的新生命律动,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与责任感。这孩子,在她历经西域风沙、见证生死、承载了无数理念与传承之后悄然到来,仿佛是天意对她与赵琰一路坚守的馈赠,也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关于未来的嘱托。她不再仅仅是为自己、为赵琰、为学院而活,更是为了这个即将到来的小生命,去守护一个更安宁、更有希望的未来。这份感悟,让她对“传承”二字,有了血肉相连的理解。
数日后,车驾抵京。未作停歇,持太后特旨,直入皇城,至慈宁宫请安。宫阙深深,气氛却比往日更为肃穆。太后并未在正殿接见,而是卧于寝殿暖阁之内,帐幔低垂,药气弥漫。仅有心腹老宫女在旁伺候。
行礼已毕,太后声音从帐后传来,带着明显的虚弱与一丝烦躁:“小满来了……快近前些。哀家这身子,近日不知怎的,倦怠得很,心烦意乱,太医们开的方子,吃了总不见好,反觉胸闷气短。”
林小满恭谨上前,隔纱请脉。指尖触及太后腕间,脉象沉细而略数,兼有滑象,但滑而不畅,似有郁结。再观其气色(虽隔纱亦可见大概),面色欠华,唇色微暗。她心中微沉,这并非寻常劳乏之症。
“臣妾冒昧,请娘娘允准一观舌苔。”林小满轻声道。
老宫女掀起帐幔一角,太后伸出舌,林小满凝神细看,只见舌质偏红,苔薄黄而略干,舌尖尤红,有细微红点。
“娘娘近日饮食如何?睡眠可安?”林小满又问。
老宫女代答:“娘娘食欲不振,尤厌油腻,夜间多梦易醒,常觉口干,却又不多饮。”
林小满沉吟片刻,心中已有几分计较。此症似虚实夹杂,有心火亢盛、阴液略亏之象,但脉象中的那丝“不畅”和太后的强烈不适感,又非单纯内因可以完全解释。她想起西域所见所闻,以及阿卯提及的“怪味”,心中警兆微生。
“娘娘凤体乃忧思劳神,心肾不交,兼有秋燥伤津。”林小满斟酌词句,暂未提及更深疑虑,“臣妾先为娘娘配制一些清心除烦、滋阴安神的药膳茶饮,如莲子百合羹、麦冬沙参炖雪梨等,口味清淡,易于吸收。暂且停用其他汤药,观察一二,再行调整,不知娘娘意下如何?”
太后叹道:“就依你。那些苦汤药,哀家也实在喝怕了。”
退出暖阁,赵琰在外等候,投来询问的目光。林小满微微摇头,低语:“脉象有异,非比寻常,似有外邪引动内虚之兆,但还需观察。” 她并未立刻说出全部怀疑,以免打草惊蛇。
二人被安置在宫中偏殿暂住。林小满立即动手,亲自挑选由学院带来、绝对安全的药材,为太后烹制药膳。她格外小心,所有食材药材皆经银针和阿卯所授的“嗅辨法”反复查验,烹煮器皿亦不用宫中之物,以防有人做手脚。
太后服用林小满的药膳后,当晚睡眠稍安,烦躁略减,但次日午后,不适症状再次出现,且添了隐约的头痛和耳鸣。林小满再次请脉,发现脉象中的“不畅”之感似乎更明显了些。她借为太后按摩头部的机会,仔细嗅闻其枕畔、衣襟的气息,隐约捕捉到一丝极淡的、若有若无的甜腻香气,与她之前接触过的某些西域迷幻香料有几分相似,却又更为隐蔽阴柔!
“娘娘近日可曾用过什么新的熏香、头油或香膏?”林小满状似无意地问起。
老宫女想了想道:“前几日,高贵妃倒是送来一款新贡的‘西域凝神香’,说是有安神奇效,娘娘试了几次,后来身子不适,便搁置了。”
高贵妃!林小满心中猛地一凛。她立刻请求查看那款香。香饼色泽暗红,气味初闻醇厚,但林小满以银簪挑开少许,置于烛火上微微炙烤,再细嗅,那丝甜腻阴柔的异气便隐约透出!虽被大量名贵香料的气息掩盖得极好,但未能完全逃过林小满敏锐的感官和阿卯事先的“预警”。
她基本可以断定,太后之病,绝非偶然!是有人通过这种极其隐秘的慢性毒香,在一点点侵蚀太后的心神身体!其手法高明,用量极微,寻常太医难以察觉,只会按虚证调理,反而可能加重病情。下毒者,心思何其歹毒!
林小满未动声色,只对太后言明此香性与凤体目前状况略有不合,建议暂停使用。她调整药膳配方,加入了一些清热解毒、辟秽安神的药材,如金银花、淡竹叶、苏合香等,旨在中和化解那香毒的影响。
效果是显着的。太后症状明显减轻,精神好转,对林小满愈发信赖。然而,林小满和赵琰的心情却更加沉重。高党竟敢对太后下手!其目的何在?是试探?是控制?还是另有更大图谋?
就在此时,赵琰通过特殊渠道,收到了两份几乎同时送达的密报。
一份来自留守学院的巽风:信中提及,近期有疑似高党背景的江南药商,在大量收购几种产于西南深山、极为冷僻的药材,其中几种,经阿卯此前辨认为那“复合怪味”的可能成分之一。收购行动隐秘,且似乎与钦天监某些官员的家族有间接往来。
另一份来自西北的墨岩:信中使用密语,翻译后大意是:“死亡之海”边缘发现的幽冥火余孽尸首旁,那些奇异符号经多方破译,疑似与一种失传已久的“紫府丹经”有关,传闻此丹经记载着利用天地异气(如紫霞)炼制特殊丹药的邪法,可惑人心智,甚至窃取气运。符号指向一个可能的地点——东海某处传说中有“蓬莱遗韵”的岛屿。 墨岩强调,此乃江湖秘闻,真假难辨,但高党近期与东海侯爷过从甚密,需警惕。
紫气!丹经!东海!
林小满看到此处,猛地想起自己那个关于紫雾与金光的梦,想起胡爷爷笔记中那句“紫气东临……新生契机,亦暗藏玄机”!难道那诡异的“紫气”与高党、与太后的怪病、甚至与那虚无缥缈的“丹经”有关?高党勾结幽冥火,所求的恐怕不仅仅是权力,还有这些更为诡异、可能蕴含可怕力量的古代秘术?
而太后的病,或许就是他们试验或实施某种阴谋的一环!
“必须彻底清除太后体内的余毒,并找出宫中隐藏的毒源和下毒之人。”赵琰斩钉截铁,“但此事牵涉后宫,甚至可能涉及……我们必须有确凿证据,且需太后全力支持。”
林小满点头:“我有一个想法。那香毒性阴柔,潜伏深处,需用一剂‘引毒散’,将其潜在之毒引发至表层,方能彻底根除。但此法会令娘娘短暂不适,症状加剧,需提前禀明,取得允准,并暗中布置,引蛇出洞。”
“风险极大,但值得一试。”赵琰目光锐利,“我这就设法密奏陛下,陈明利害。你在为太后下一步治疗时,需万分谨慎,我让石坚的人暗中盯着慈宁宫所有接触香料物品的人。”
计划已定,林小满更加精心地调配饮食,缓缓为太后夯实基础,为最后的“引毒”做准备。太后对她信任日增,言听计从。
这日,林小满正在偏殿小厨房亲自为太后熬制最后一剂温和的调理汤羹,忽觉腹中胎儿一动,一种奇异的、温暖的感觉流遍全身。她下意识地望向窗外,正值夕阳西下,天边竟又出现了那抹瑰丽却诡异的紫色霞光,比以往所见更清晰,仿佛直指东海方向!
与此同时,她贴身佩戴的那枚玉佩,竟微微发热,表面的光纹在夕阳余晖下流转,那中央如种子般的金色光点,似乎明亮了一瞬。
胎儿、紫霞、玉佩……这三者之间,仿佛产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共鸣。
林小满心中那股不安的预感强烈到了极点。高党的阴谋,恐怕远比他们想象的更深、更可怕。而这即将到来的新生命,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卷入这场围绕古老秘术与天下气运的纷争之中。
她轻轻抚摸着腹部,低声道:“孩子,别怕。娘亲和你爹爹,定会为你扫清阴霾,护你平安长大。”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就在她凝望紫霞之时,慈宁宫阴暗的廊庑下,一双隐藏在暗处的、阴冷眼睛,正透过窗棂,死死地盯着她微微隆起的小腹,嘴角勾起一丝怨毒而贪婪的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