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寓所内的气氛,因林小满突如其来的胎动不安而凝固。医女“需绝对静养,否则恐有小产之风险”的断言,如同一道惊雷,击碎了赵琰即刻南归驰援学院的迫切计划。一边是太湖根基告急、阿卯与弟子们身处险境;一边是爱妻与未出世孩儿的性命安危。这抉择,残酷至极。
赵琰紧握林小满冰凉的手,眼中血丝遍布,深吸一口气,声音沙哑却异常坚定:“学院之事,我即刻飞鸽传书,命巽风、周平不惜一切代价死守,秦义、石坚留下的暗桩全力策应。我们……等你安稳了再走。” 什么江山社稷,什么学院基业,在此刻,都比不上眼前人的平安。林小满从他颤抖的指尖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决绝,泪盈于睫,虚弱却坚定地摇头:“不……赵琰,我不能……成为你的负累。学院是我们的根,阿卯如我们的孩子……高党幽冥火此番手段狠辣,目标明确,迟则生变……”
正当二人心如油煎之际,屋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竟是太后身边那位心腹老太监去而复返,带来太后口谕:“陛下与太后娘娘闻听夫人胎动不安,甚为忧心。特旨:着太医院院判亲自携安胎圣药‘紫金丹’前来诊视,一应所需,宫内供给。赵大学士与林夫人可暂居京中别苑‘静园’安养,此乃皇家园林,守备森严,绝无闲杂。待夫人胎象稳固,再行归程不迟。” 此举无疑是雪中送炭,既解了燃眉之急,又将他们置于最安全的羽翼之下。帝后的庇护,在此刻显得尤为珍贵。
赵琰与林小满叩谢皇恩。移居静园后,太医院院判果然尽心竭力,以“紫金丹”为主,辅以精湛针术,林小满的胎象迅速稳定下来。静园环境清幽,无人打扰,赵琰日夜陪伴,亲自照料饮食起居。难得的静谧时光里,二人相依相守,感受着腹中胎儿日渐有力的胎动,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冲淡了外界的纷扰。林小满虽静养,却未停止思考,她将太后的病例、西域的见闻、以及对孕期药食的感悟细细梳理,心境在生死边缘走过一遭后,愈发通透沉静,对“生命”与“传承”的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半月后,林小满胎象已稳,经院判首肯,可以启程。南归前,太后再次密召林小满,屏退左右,执其手道:“哀家知你归心似箭,亦知江南恐有风波。高党经此一挫,虽伤元气,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在朝在野势力盘根错节,尤与西域、东海乃至幽冥火残余勾连甚深。你夫妇二人,乃国之栋梁,亦为奸邪眼中钉。此番归去,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哀家赐你一道空白密旨,遇万分危急、朝廷力所不及之时,可填所需,哀家与皇帝必为你做主。” 又赠下一队绝对忠诚的大内暗卫,交予赵琰调遣。这份信任与支持,重如千钧。
车驾秘密离京,一路疾行,赵琰调动所有明暗力量护卫,行程周密。沿途虽有关卡盘查、可疑窥视,但皆被巧妙化解或强势震慑,未起波澜。抵达太湖时,学院众人早已望眼欲穿。见赵琰与林小满平安归来,尤其是林小满虽清减却精神尚可,腹微隆,众人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学院虽经历夜袭与失窃,但在巽风、周平等人拼死守护下,核心未损,弟子们同仇敌忾,凝聚力反增。阿卯经历险境,愈发沉稳干练,见到林小满,眼圈泛红,却只坚定道:“先生,您放心,学院有我们。” 林小满抚其头,欣慰不已。她立即投入工作,重整药库,加强防卫,并依据京城经历与孕期体悟,开始将“母婴药膳”、“幼儿食养”作为新的研究方向,融入教学,将“传承”的理念落实到生命最初的呵护之中。《至味真经》也因此增添了充满温情与生命力的新篇章。
岁月静好,似乎再次降临。学院在谨慎中稳步发展,林小满的孕期平稳,与赵琰的感情在共同守护新生命的过程中愈发醇厚。然而,那萦绕不散的“紫气”之谜与高党幽冥火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无人敢忘。赵琰的情报网络始终高效运转,密切关注着各方动向。墨岩再次传来消息,称东海侯爷近期活动频繁,其麾下船队似在东海某片迷雾海域有所发现,而高党残余势力与之往来密切。同时,江南市面上,几种与那“复合怪味”相关的冷僻药材流通量异常增加,采购者背景神秘。
这一夜,月圆如镜,清辉洒满“知味居”庭院。林小满与赵琰在院中漫步,她腹中的胎儿似乎也感受到这份宁静,胎动柔和。林小满忽有所感,取出那枚贴身佩戴的玉佩,在月光下凝视。只见玉佩中心那点金色光晕,在皎洁月华滋养下,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亮、更温暖,光纹流转间,隐隐与腹中胎动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她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这新生命,与胡爷爷的传承、与那未解的天地奥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未来的路,或许仍充满挑战,但只要信念不灭,薪火必能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