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珩亲率大军誓师东征,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携雷霆万钧之势,直指被金兵蹂躏的关内之地。大军所过之处,军容鼎盛,士气如虹。凭借其麾下精锐锦衣卫缇骑的迅猛突击,豫州枪骑的严整推进,以及降将沈云英所部归义军对地形的熟悉,加之军中大量装备、训练有素的火铳营,东征之路初期势如破竹。
沿途所遇小股金兵游骑或负隅顽抗的据点,在密集火铳的轰鸣与精锐骑兵的反复冲杀下,纷纷土崩瓦解。宜府镇、顺天府下辖各县镇相继被收复,残存的金兵如同秋风中凋零的落叶,被迅速扫清。大军一路向东,兵锋锐不可当,直打到蓟州城南十余里处。
早已接到大都督军令,一直按兵不动、态度暧昧的蓟州总兵沈定边,在确认李珩大军已至,且王子腾已然倒台,京城局势明朗之后,终于不再观望。他亲率八万镇北军精锐自蓟州大营开出,兵分两路,一路配合李珩主力东进,另一路则向东北方向运动,威胁金军侧翼。
沈定边知道,如果自己再不遵从军令,那铁定会成为下一个王子腾。如果李珩执意要动他,沈皇后根本护不住他!王子腾倒是有皇帝做靠山又如何?还不是被夺了军权,挑断四肢扔进了诏狱。
听说,如今除了他那个反水供出王家不少罪证的儿媳甄夫人外,其它王家三族亲眷男女,都已收监待审!九族男丁同样无一幸免。锦衣卫已经在收集王家所有罪证,谁都明白,王子腾已难逃被抄家灭族的下场。莫说王子腾,二皇子李景岳还是皇帝的亲生儿子呢,不也在李珩手里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皇帝尚且保不住自己的儿子,皇后又能如何?
况且,老父亲沈砚可是已经连发六道密信,要他务必要遵从李珩军令!字里行间,透漏出的不只是让他宁负皇帝莫负李珩之外,更是隐晦点出,沈皇后怕是迟早要进新皇后宫的。这新皇……除了李珩,可再无旁人!毕竟,就算楚王李景瑆继位,他也不敢纳当今皇后进他的后宫。既然李珩已有所保证,沈皇后进他的后宫,那就代表他不会动沈家。
沈定边可没自大到觉得有八万镇北军在手,就有跟李珩较劲的本钱。如今除了他沈家这八万大军,还有早已跟李珩亲密无间的裴家、苏家、和萧家同样有军权在手,而且比他沈家只强不弱,更何况,李珩还有十几二十万嫡系,以及那遍布天下的四十余万锦衣卫。跟他作对?两队八万镇北军,都未必能有胜算。那家伙诡计多端,又有强大的火炮、火铳!还怎么跟他玩对抗?
有了沈定边这支生力军的加入,李珩所部更是如虎添翼。冯紫英、秦良玉等将领作为前锋,攻势愈发猛烈,一路势如破竹,连破金军数道防线,兵锋直逼永平府城下!这片土地,不久前还沉浸在金兵铁蹄带来的血与火之中,如今终于迎来了王师反攻的号角。
此时的永平府,由金国大汗赫连铁骊的次子,以勇猛好战着称的赫连斩,以及大周降将、昔日打开关门引狼入室的罪魁祸首之一孔思北共同驻守。这赫连斩,年纪不过三十,却已是金国军中赫赫有名的骁将,膂力过人,性情凶悍,自担任此次南征的前部先锋以来,手上沾染的大周军民鲜血无数,是金军扩张急先锋式的凶残人物。
原本,按照金国青旗军主将、以智谋见长的拓跋嗣的建议,赫连斩的战略颇为高明:派一支偏师佯攻或监视京城,吸引牵制大周各地勤王军队聚集京师,如同布下一个诱饵。而他赫连斩则亲率主力大军,由右北平南下,向西南方向横扫,攻占河间、真定、保定、顺德、广平等河北腹地重镇。若此计得逞,大周整个河北之地将会有大半沦陷,金军便可在此站稳脚跟,建立稳固的统治,届时大周再想将他们驱逐出关,将会难如登天。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赫连斩万万没有料到,自入关以来几乎未逢敌手、骄狂不可一世的金军,竟在京城脚下栽了个大跟头。他派去京城方向的先锋部队,别说站住脚吸引勤王军了,连个像样的营寨都没扎稳,就被大周年轻将领冯紫英率部迎头痛击,甚至落得个几乎全军覆没的下场!更让他恼火的是,当时的冯紫英,竟得势不饶人,趁机将营盘向东推进了三十里,摆出了一副主动进攻的架势。
这还不算完,他派去执行西南方向攻略的悍将先锋拓跋金,率领的精锐青旗军一部,竟然也在保定府外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甚至被大周军队反攻,损兵折将,连拓跋金本人也负了伤,只能狼狈地率领败兵退回永平固守休整。
这一连串的失利,彻底打乱了作为前部大将赫连斩原本雄心勃勃的部署。无奈之下,他只能收缩拳头,将散布出去的兵力收回。他麾下尚有五万余真正的金国精锐,加上孔思北、吴襄、毛东奇等部投降的大周军队四万余人,总计将近十万兵马。
他下令放弃不必要的据点,将主力死死收缩在永平府城、以及通往关外的生命线——东海关、镇北关、石门城、三屯营、迁安等几处险要关隘,建立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意图固守待援。只要守住这几个关键节点,确保入关的门户不被周军夺回,那么此次南征的初步战略目标,就算基本达成——他们终究是打开了梦寐以求的入关通道!
赫连斩也早已听闻那个在周国被传得神乎其神、年纪轻轻便权倾朝野、屡立战功的江陵王李珩,已经亲自领兵东来。赫连斩虽勇武,却并非莽夫,深知此人能让李承烨那样的老狐狸都栽了跟头丢了性命,绝非易与之辈,更非王子腾那样自私的草包所能比拟。
他不敢有丝毫大意,亲自坐镇永平前线,会同降将孔思北、败退回的拓跋金,主持防御,一边全力准备抵挡周军反扑,一边还在寻隙窥探,试图找到向西南方向再次突破的机会。
为了确保辽东走廊防线稳固,赫连斩做出了看似万全的布置:令智勇双全的青旗军主将拓跋嗣和降将吴襄,领兵两万,死守至关重要的东海关;令以勇悍着称的白旗军主将慕容修罗和降将毛东奇,率部两万去守镇北关;又令红旗军主将慕容断文所部一万去守石门城。在他看来,只要将这辽东的门户死死守住,像钉子一样楔在这里,那么等到国内正在集结的十五万后续大军顺利入关,大局便可彻底稳定,届时,缺粮少甲、内部不稳的大周朝廷将更难有所作为。
平心而论,赫连斩的想法没有错,收缩防线,重点守关,等待援军,这是当下最稳妥的策略。他的兵力布置也颇为合理,分兵把守要隘,互为犄角,足见其并非只有勇力,也算得上是熟知兵法的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