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翌日,天色熹微,南洋特有的潮热之气便弥漫开来。

陈九与陈秉章谢绝陪同,只带了护卫步行前往菲利普街的冈州会馆。

新加坡开埠不过一甲子有余,由莱佛士爵士从柔佛苏丹手中取得,因其地处马六甲海峡咽喉,已迅速崛起为南洋第一等的繁华商港。

街道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常,竟是比金山唐人街更添几分活力。

行不多时,便见一处不甚起眼,却透着庄重气派的建筑。门楣之上,悬挂着一方牌匾,上书四个遒劲大字:“冈州会馆”。

两侧门联曰:“冈城毓秀,州里联情”。

会馆建筑融合了广府风格与南洋适应气候的特点,青砖墙体,硬山顶,门前有廊檐可避雨遮阳。

门廊两侧墙上,嵌有石碑,铭刻着会馆创立之宗旨与历次重修捐资芳名。

陈秉章驻足门前,仰望着那匾额,眼眶竟有些微微发热。

他颤巍巍伸出手,抚摸着冰凉的青砖墙面,喃喃道:“同治二年,我曾来过星洲一次,彼时此馆尚在珍珠街上,逼仄得很,当时日子也苦,一砖一瓦,皆是我新会子弟的血汗啊……”

陈九亦肃然。

与昨日广肇会馆的试探性接待不同,今日的冈州会馆,显然早已得了消息,做足了准备。

门口有个仆役看清了两人样子,赶忙回去报信,不多时,门廊下,已肃立着数人。

为首者是一位年约五旬、面容儒雅、身着深色暗纹绸衫的长者,正是新加坡冈州会馆的现任理事长,李耀笙。他身后跟着司理冯柏年,以及几位在星洲新会籍商人中颇有声望的理事。众人皆是衣冠整齐,神色庄重,俨然是迎接贵客的架势。

见到陈九二人走近,李耀笙立刻率众迎上前几步,未语先带三分笑,拱手执礼,

“九爷!秉章公!大驾光临,我新加坡冈州会馆蓬荜生辉,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态度恭敬,礼数周全,挑不出一丝错处。

陈秉章是老于人情世故的,立刻堆起满面春风,抢上前扶住李耀笙的手臂,

“耀笙理事长太客气了!折煞老朽了!我同阿九不过系两个离乡别井的游子,返到自家会馆,如同归家,何须如此大礼?诸位叔伯兄弟如此盛情,我叔侄二人实在惶恐。”

陈九亦随之拱手,姿态放得颇低,语气温和:“理事长,诸位前辈,晚辈陈九,与秉章叔冒昧来访,叨扰诸位清静,心中不安。万万当不起九爷之称,唤我阿九便可。”

“诶,礼不可废,礼不可废。”

李耀笙笑容不减,侧身延客,“秉章公乃旧金山和香港侨领,德高望重,九爷名震寰宇,乃我新会子弟之骄傲。二位能莅临我会馆,是我等之荣幸。快请入内奉茶!”

一行人谦让着步入会馆。

今日冈州会馆的前厅显然特意整理过,桌椅擦得一尘不染,桌上已摆好了精致的茶具,以及几碟南洋特色的娘惹糕点。

分宾主落座,李耀笙亲自执壶,行云流水般冲泡起工夫茶,动作优雅,显然是此道高手。

他一边斟茶,一边笑道:“听闻二位乡贤抵埠,馆内同仁无不欢欣。

秉章公为我新会侨领,更是江门陈氏的前辈,执旧金山和香港冈州会馆牛耳多年,造福乡梓!

还有九爷,少年俊杰,扬威海外,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陈秉章接过小巧的茶杯,啜饮一口,赞道:“好茶!耀笙理事长不仅善于经营,于茶道亦是精通。”

“诸位叔伯兄弟,在星洲扎根多年,将会馆打理得如此兴旺,实乃我新会侨胞之福。”

李耀笙呵呵一笑,不着痕迹地将话题引向他处:“秉章公过谦了。香港和旧金山乃远东巨埠,秉章公与九爷在那里呼风唤雨,才是真正的大格局、大事业。我等偏安星洲一隅,无非是守着祖辈传下的基业,做些小本经营,糊口罢了。如今世道艰难,洋商挤压,土着环伺,这碗饭,是越来越不易吃了。”

“九爷少年豪杰,名震寰宇,实为我新会子弟之光耀。只是老朽孤陋,敢问九爷,究系我新会陈氏哪一支血脉?祖上源流,可否示下,也好让我等知晓,是族中哪一房的麒麟儿归来了?”

这个问题看似寻常家常,实则牵动着厅内所有理事的心弦。

在南洋,同乡固然亲切,但同宗同支,那份纽带又自不同。

摸清陈九的根脚,方能更准确地掂量彼此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这直接关乎到他们如何站队。

陈九闻言,微微欠身,惹得李耀笙慌忙躲了一下, 厅里的许多人互相交换着眼神,早听闻此人杀人不眨眼,还以为是灾星上门,此人如此恭谨,却不知葫芦里卖什么药。

一个陈氏大宗的前辈已经让人想入非非,更兼一个举家迁到美国的小宗?

这是要做什么?

“理事长垂询,兆荣不敢隐瞒。

我家这一支,源出新会城里的大宗,后来分迁出去,落脚在茶马乡附近的咸水寨。乃是族中一小分支,世代耕读传家,比不得诸位叔伯祖上多是名门大派,开枝散叶。”

“茶马乡?……莫不是茶坑……咸水寨……”

李耀笙抚须沉吟,眼中似有追忆之色,在脑海的陈氏谱系地图中搜寻着。

忽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身子微微前倾,声音也提高了一些,带着一丝惊异与求证:“咸水寨……可是与石头乡陈氏关联?老夫忽然想起一人——陈昭!

同治年间,那位带领新会子弟开拓南洋米业,后来……后来不幸在大屿山海湾遭荷兰炮舰围攻殉难的陈昭,其族谱所载,似乎正是出自石头一系,再分迁出去的。九爷,昭公……莫非正是你这一支的先辈?”

提到“陈昭”这个名字,厅内几位年长的理事,如冯司理,都神色一凛,显然都听过这段悲壮的往事,目光齐刷刷投向陈九。

“理事长好记性,是兆荣的三叔公。”

陈九环视众人,眼前这帮人恐怕早就把他查了个底掉,此时点出陈昭又是想试探什么?

换做自己宗亲在海外闯下诺大的名堂,恐怕早就派人找到香港寻亲。香港离新加坡又不远,这么久都装哑巴,此时却又故作姿态….

他只做不知,语气很淡,“……三叔公与两百多位新会子弟,是为护我华人商路,不屈于荷夷淫威,力战而亡,壮烈殉节!”

李耀笙猛地一拍大腿,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哎呀!原来如此!原来九爷竟是昭公的亲族侄孙!”

他再看陈九的眼神,立刻大为不同,先前那层客套的隔阂仿佛瞬间薄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真切的热情与一种自家人的认同感。

“昭公当年,义薄云天,开拓航线,养活了多少乡样!其行可佩,其志可嘉,其遇可悲!”

他转向其他理事感慨道,“想不到昭公一脉,如今出了阿九这般人物,真是否极泰来,族运使然!” 他亲自执壶,为陈九续上热茶,语气已近乎对待自家子侄:“贤侄,你既是我新会陈氏嫡脉,又系昭公之后,回到这会馆,便如同归家一般,万万不可再拘礼客气!”

堂中好是热络了一阵,陈秉章抚须大笑,心里却是止不住叹气。

终究是他们身份太过尴尬,这些宗族情分也掺了太多计较。

几番客套之后,话题不自觉说起本地会馆的局面,

司理冯柏年适时接口,“秉章公,九爷。不瞒二位,如今会馆维持,全赖同乡商号捐输,以及一些微薄的产业租金。数千同乡子弟的生计、教育、乃至身后之事,皆系于此。每一笔开销,都需精打细算,如履薄冰啊。”

陈九安静地听着,心里明白,这是对方在试探他的真实意图,是来送财路,还是来夺基业?是福星,还是灾星?

他看向李耀笙和冯柏年:“理事长,冯司理,诸位前辈的难处,兆荣亦能感同身受。我华人离乡背井,在外搏杀,所求不过是一家温饱,一份尊严。

总会近年来在旧金山、檀香山、香港略有寸进,非是一人之功,实乃万千同胞血汗凝聚。

我这次来,可以与各位前辈明说,并无侵吞基业,或是强买强卖之意,主为开拓商路。”

他略微停顿,观察了一下众人的神色,继续道:“南洋商事,总会愿牵线搭桥,具体操作,自然仍由本地会馆与商号自主。

我华人在这南洋,实乃唇齿相依。

总会四方联络,亦是为所有南洋华人争一份喘息之机,一份未来谈判的筹码。总会所需,并非星洲会馆的钱粮人力,而是希望诸位能利用星洲信息汇集之便,在商业上与我等互通有无,在道义上,莫要断了这同气连枝之情。”

随后他拱拱手,不再多说,

接下来的谈话,气氛便轻松了许多,多是叙乡情,问家常。

陈九谢绝留下用餐的邀请,上了一炷香,捐了一笔钱用于会馆慈善与教育,随后毫不留恋,转身就走。

辞别之时,李耀笙等人亲自送至门外,执礼甚恭,笑容也比之前真切了几分。

然而,当陈九二人的身影消失在街角,李耀笙脸上的笑容便慢慢敛去,化作一声复杂的叹息。

冯柏年凑近低声道:“理事长,您看……”

李耀笙望着熙攘的街道,目光深邃:“是猛龙过江,也是灾星临门啊……吩咐下去,与总会的商业往来,可以谈,但要格外小心,账目务必清晰,绝不沾染任何与军火、叛乱相关之事。对会馆子弟,要严加约束,莫要卷入是非。至于这位九爷……敬而远之,若即若离,方是存身之道。”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他捐的那笔钱,倒是解了义学的燃眉之急……唉,这世道,想独善其身,谈何容易。且再看看吧。”

另一边,陈九与陈秉章走在路上。陈秉章低声道:“我还以为你会更直接一些….以前在金山,可不见你对老夫如此恭谨…..”

陈九有些错愕,忍不住轻笑一声,

“秉章叔,那时候我当你是前辈,是对手…..”

陈秉章脚步一停,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又追上去,

“那他们呢?”

陈九苦笑一声:“就当是村里糊涂老汉吧。”

陈秉章干咳两声,强行控制肌肉让自己老脸上挤出来的皱纹少一些,抿了抿嘴角,又跟了上去,

“那你接下来要怎么做?找个由头重掌会馆大权?合纵连横,一统新加坡华社?还是先杀几个不听话的,再徐徐图之?还是….?”

陈九摇摇头,“什么都不做?”

“啊?”

“那咱俩来干嘛来了?就单纯是寻个亲戚?”

“你也说了,都是亲戚。”

闻言,陈秉章忍不住嘟囔了一句,但是谁也没听清。

————————————————

“南洋,不是旧金山,也不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秉章叔,你要转变思路,在旧金山那一套,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旧金山的华人像什么?像被风刮到北美的野草种子,在岩缝里抱团挣扎。而南洋华人……早就落地生根,成为这片土地的一部分了。

陈秉章:“可这些欧洲人和美国人不都是一样排华……”

陈九截断话头,“不同!美国才多少华人?你看新加坡,槟榔屿,柔佛,婆罗洲,哪处没有华商与土着王公的百年盟约?荷兰人开巴达维亚,英国人拓新加坡,重建吉隆坡…..”

“旧金山的华人被洋人困死在唐人街四壁高墙之内,自然要高举平等之旗,正面抗争。我铲除会馆堂口,正是为了不让华人困于内斗,不叫我们蜷缩于门户私计之中。

而在南洋……这里的华人,走的却是另一条路。”

“你看那些骑楼下的侨生娘惹——他们的祖先在郑和宝船时代就已与土着通婚,形成峇峇娘惹之族。这里没有黄祸论的生存土壤,因为南洋本就是黄种人的海洋!

华人在此不是外来者,而是早已深耕大地的拓荒者。”

“在旧金山,华人是需要拼命证明价值的外来者,而在南洋,华人早渡过了依附求存的阶段。

前者要打破高墙,后者……正在成为大地本身。”

他语气转沉:“郑大人下西洋奠定了华人在南洋的政治与文化根基,若非西洋殖民者横插一手,南洋早该涌现上百个如满者伯夷、三佛齐,兰芳,大港一般的华人政权!

南洋百万华人,人杰何其多也——可如今却被荷兰、英国之流割裂牵制,连马六甲海峡的贸易主导权也落入英人之手。”

“你我皆知,自东汉以来,士族门阀靠兼并土地、垄断官位成为国中之国。

西晋占田制、刘宋占山制,无不是朝廷对士族既得利益的妥协。

而南洋华人的宗乡会馆,何尝不是另一种士族化?

他们建祠堂、办义学、控商贸,控制土地,并通过与马来贵族的联姻巩固社会地位,虽维系了华人命脉,却也筑起新的壁垒。士族士族,坐看王朝兴衰,自身岿然不动,任凭你今天是这个苏丹还是那个苏丹,任凭你是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他们都是坐地户,想来是做这个打算。

可惜,最多也就是做个甲必丹,何谈权利和政治?最多就是人家圈养的猪,

整个南洋的华人,在经济和贸易上占主导,却在政治权利上失语。”

他抬眼:“我在香港澳门把持下南洋的门户,培训华工,告诫他们天下华人是一家,承诺保障其权益。

可这些华工一旦落地,便被本地会馆与堂口吸纳。

一边是我提倡的破界融合,一边是他们固守的宗族壁垒。两种价值观碰撞之下,我们早已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他们敢怒不敢言,而我……却势必亲手打碎这僵死的壳。”

“若是跟他们表明我的心志,恐怕我再也不离开这新加坡了…..”

陈秉章苦笑着摇摇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九爷,你说。有没有可能,有不流血不斗争的办法?能达成共识,齐力并进,岂不快哉?”

“除非…..神州陆沉,民族兴亡?”

陈秉章面色一僵,想了想清廷的做派,不敢多说。

——————————————————————————————

陈九带着陈秉章四处转,待到时间差不多转进一条稍显清静的街巷,寻了一处门面古朴、题着“海阳楼”三字的酒楼。

二人上了二楼,拣了一处临窗的雅间坐下。

陈秉章见陈九神色从容,似有所待,不由问道:“九爷,我们这是要等什么人?”

陈九微微颔首,目光投向窗外南洋湿热的街景,轻声道:“等一位故人,恐怕也是位说客。”

不多时,楼梯口传来脚步声。

门帘一掀,一位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目光炯炯的老者走了进来。

他身着半旧的长衫,手中执一把折扇,虽不显华贵,却自有一股儒雅气度。

陈九起身相迎,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兰卿兄,一别经年,风采依旧。”

陈秉章也起身,他虽未见过此人,但观其气度,知非寻常人物。

陈九为陈秉章介绍道:“秉章叔,这位是王韬王先生,大学者,游历英、法等国三年,香港《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也是我与伍廷芳的旧识。王先生学贯中西,是我华人所见不多,真正睁眼看世界之人。”

王韬拱手一笑,声音清朗:“九爷过誉了。这位想必就是总会的陈老先生吧?久仰。”

三人重新落座。陈九亲自为王韬斟上一杯南洋特有的肉骨茶汤,开门见山道:“兄此来星洲,不只是为了游历讲学吧?”

王韬接过茶杯,并不急于饮用,目光扫过陈九,坦然道:“星洲地面上几位有头有脸的甲必丹和会馆领袖,听闻你’金山九’驾临,心中颇不踏实。

他们打听到我与你在香港有过数面之缘,又知我素来在报纸上议论时政,便托我来探探你的口风。”

他语气带着一丝调侃,却也点明了关键,“九爷,你这趟南洋之行,搅动的风雨可不小啊。他们想知道,你这面总会的大旗,究竟要插到何处?”

陈九并未直接回答,反而问道:“兰卿兄,你去年应黄埔先生邀请南下,沿途宣讲维新变法、君民共主之思,四处讲学,不知南洋同胞,反响如何?”

王韬闻言,轻轻叹了口气,扇骨在掌心敲了敲,神色转为凝重:“反响?可谓冰火两重天。一些年轻学子,如饥似渴,觉得我所言变法图强,正是拯救中华之良方。他们向往西方议会制度,认为若能在我大清施行,必能富国强兵。”

他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无奈与讥诮:“然而,更多的侨领、富商,虽也觉朝廷腐朽,却认为我之所言过于激进,无异于空中楼阁。

他们在此地,靠着与殖民政府合作,方能积累财富,获得些许地位。

你同他们讲民权,讲议会,他们表面附和,内心却惧之如虎,生怕动摇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秩序。甚至有人私下对我说,王先生,变法虽好,然触动官府与洋人利益,恐招致大祸,不如安守现状。”

王韬看向陈九,目光深邃:“九爷,你看。这便是现状。南洋华人,有血性者如兰芳,如苏门答腊山林中的义士,然多数人,尤其是已获利益和地位者,宁愿在洋人的规则下做一个富足的甲必丹,也不愿冒险去追寻一个看似渺茫的、属于华人自己的新秩序。他们怕你的乱,更胜过恨洋人的欺。”

陈九静静听着,并不为所动。

“兰卿兄,你这一年游历,看惯了如今南洋华社的谨慎求安,却可知支撑起这南洋半壁繁华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

“你看这南洋华社,商贾遍地,百工云集,其中客家人是一大支,而客家人中,矿工又是一大支。最团结者,当属客家群体,战斗力最强者,当属客家矿工。”

“客家人之称其客,你我皆知。

中原板荡,南迁求生,客家人南下,从南宋到如今大清,茫茫多少年。

他们离乡背井,或因吃不饱饭,或因政治迫害,或因经济困顿,被命运的洪流推至一路向南,土客械斗,血流成河,又有多少人来到这南洋烟瘴之地。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懂得,必须团结,方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存下去。早期的兰芳公司、大港公司,便是这样的共同体,非为劫掠,实为自保与开拓。”

“至于客家人中多矿工,且战斗力强,此间缘由,更是沉痛。矿业开采,是当年南洋最具风险的营生之一,深入蛮荒瘴疠之地,劳动强度极大,且常需面对土人冲突或殖民者的压迫。这等刀头舔血、朝不保夕的生涯,非有绝大勇气与坚韧不能胜任。

再者,采矿非一人一力可为,需要严密组织与集体协作。其战斗力,正是源于这种高度的组织性与共同的利益诉求。在缺乏秩序、资源有限的南洋社会,不同群体易生摩擦,会馆的早期功能甚至包括武装训练,都是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生存空间。”

“南洋华社的祖辈,皆是刀头舔血,锐意进取之辈,如今日子过得好了,洋人带来了他们的贸易和秩序,现今的华社大多也都沉寂了。

“所以,兰卿兄,你看这南洋华社,其表或是商贾繁华,其里却是数百年来我华人移民以血肉开拓、以乡谊凝聚、以对身后名的执着支撑起的壮阔图景。

总会今日所为,看似激烈,实则亦是循着这先辈开拓的血路,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为我南洋百万同胞争一个不必再轻贱性命、能让每一个名字都堂堂正正写入历史的未来。

这并非仅仅是为了几座锡矿、几条商路,也不是为了抢南洋华社的话语权。”

王韬默不作声,眉头紧皱,席间一时沉默。

陈九耐心等待了一会,接着说,

“兰卿兄,你在《循环日报》上多次倡言变法,呼吁设立议院,发展工商,其心可佩,其志可嘉。”

陈九缓缓开口,“但你也看到了,清廷颟顸,顽固派势力盘根错节,李中堂等洋务派亦步履维艰。自上而下的改革,道阻且长。”

“而在南洋,我们面对的又是另一番天地。这里没有皇帝,却有比皇帝更贪婪的殖民者。在这里,空谈变法,不如实实在在掌握枪杆子和钱袋子。

兰芳若不举事,此刻早已被荷兰人吞得骨头都不剩,苏门答腊的兄弟若不反抗,早已在荷夷的焦土令下化为灰烬。”

“我不信这南洋百万华人都甘愿做别人的家犬,你在这里讲变法,恐怕并无太多益处。”

“总会想建立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帮派或者商会,而是一个能够保护南洋华人利益,能够与殖民者周旋,甚至在未来能够参与制定规则的组织。

这或许不是王先生您理想中的‘君民共主’,但这是在当下南洋血与火的现实中,我们能走出的,最切实的一步。”

王韬凝视着陈九,半晌,喟然长叹:“这条路腥风血雨,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星洲的那些人,怕的就是被你卷入这风暴之中。”

“风暴早已来临。”

陈九淡淡道,“荷兰人、英国人不会坐视华人甲必丹做大,也不会一直容忍华人掌控本地秩序。请王先生转告星洲的诸位乡贤,无论做何打算,商贸合作,文化传播,乃至信息互通,百利而无一害,陈某的华人总会只是牵头,并无掌控之意。”

王韬沉吟良久,终于点了点头:“你这番话,我当如实转达。至于他们如何抉择……且看时势演变吧。”

陈九接着说,“有劳兰卿兄帮我奔走,此事若成,我在香港的《公报》和兄的《循环日报》不妨合并,由总会出钱,在南洋发行,刊登一些变法思想,商业船讯,环球新闻,陈某绝不过多干涉,兰卿兄为主编。”

陈九举杯相迎:“思想之启蒙,与力量之凝聚,本就该并行不悖。他日若真能开民智、聚民力,王先生今日播撒之种子,必有破土而出之时。”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无敌小兵三国行这个书生不能惹名门医女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极限保卫捡到一只始皇帝帝国雄心穷不拉几的李二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晚唐余晖史上最强庶子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大乾憨婿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砍不平三国江东霸主扛着AK闯大明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殿下,天凉加件衣服吧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宋晋府录天下兴亡红楼之万人之上大明:舞弄乾坤三国:东归志!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锦衣状元朱浩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枌榆草木长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天命玄鸟,华夏始焉惜芳时帝王霸宠:爱妃哪里逃!仙人只想躺着震惊,我居然穿越成了大唐小地主我是科技之王包青天之奇案新妖孽兵王盛宠娇妃我是一个原始人穿越医女嫁贤夫干宋明末之从千户到辽东王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大明:我朱雄英来了盛宠医妃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大宋河山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三国:谋划董卓遗产后,称霸北方大唐:我当太子,李二李四全破防小姐,姑爷又摆烂了洪武:医圣朱橚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离之星于府钱庄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古代荒年,喂嫂纳妾大秦帝国:铁血文明穿越大唐成小道士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隋唐:我靠情圣系统截胡满朝皇后寒门小神童寒甲御天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穿越当死侍李云龙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干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我要当纨绔,你让我教太子娶公主南北战争:我与龙娘同居的日子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三国:开局强抢甄氏五姐妹朱棣:什么?咱家老四是全球球长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逍遥县男:开局被塞了七个老婆日曜南明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特种兵穿越刘备再造大汉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明末:玩骑砍的我能无限爆兵穿越东汉:开局火烧黄巾军特种兵魂穿诸葛,靠系统称霸三国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骏驰青霄成语大搞笑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临安风骨箭神三少爷清欢渡:味染人间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