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蜀汉英雄的千秋祀典
从远古的神秘走入中古的慷慨,我来到了 武侯祠。这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庙,诸葛亮的光辉,在这里甚至盖过了刘备。
漫步于红墙夹道、翠竹掩映的步道,感受着“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肃穆。在诸葛亮的殿前,读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攻心联,对这位千古贤相的智慧与忠诚肃然起敬。相邻的 锦里 古街,虽已商业化,但依然在灯笼与幌子间,保留了一丝三国时代的市井烟火气。
全国徒步记录者 · 成都篇 第二章:天府之源,都江堰的清流与青城山的幽静
要理解成都平原的富庶与从容,必须北上探访那座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千年无坝引水的智慧
我站在 鱼嘴 分水堤上,看岷江水如何被巧妙地一分为二。飞沙堰 如何自动排沙泄洪,宝瓶口 又如何如约束狂龙的锁链,将清冽的江水引入成都平原。没有高高的水坝,只有顺应水势的引导与分流。李冰父子“深淘滩,低作堰”的六字诀,至今仍是水利工程的不朽箴言。
这项工程,让“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成为现实,也塑造了成都人骨子里那种尊重自然、顺势而为的哲学观。
青城山:天下幽的道教祖庭
与都江堰相邻的 青城山,是全真道的发祥地。我徒步上山,满山古木参天,四季常青,曲径通幽,宫观亭阁藏于繁枝茂叶之间,果然名不虚传的“青城天下幽”。
在 天师洞、上清宫 感受道教的清静无为,在山顶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全貌。这一山一水,一静一动,一出世一入世,共同构成了成都文化的两大精神源头。
全国徒步记录者 · 成都篇 第三章:熊猫家园,从基地到野化培训
成都的“萌”,是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
熊猫基地:国宝的悠闲日常
清晨,我来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此时是熊猫最活跃的时段。我看到成年大熊猫抱着新鲜的竹竿大快朵颐,看到亚成体的熊猫在树上打架、嬉戏。最让人心化的,是趴在育婴箱里,粉嫩嫩像小老鼠一样的熊猫幼崽。
这里不仅是观赏地,更是全球最大的熊猫科研保护机构,每一只“滚滚”都是被精心呵护的宝贝。
熊猫谷:野性的呼唤
为了更深入了解保护工作,我前往 都江堰熊猫谷。这里的环境更接近野外,承担着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的重任。看着它们在更广阔的山林间活动,学习生存技能,让人对这一个物种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与敬意。
全国徒步记录者 · 成都篇 第四章:市井烟火,茶馆里的龙门阵与美食江湖
成都的灵魂,最终要落在街头巷尾的日常生活中。
鹤鸣茶社:一杯茶里的慢时光
我钻进 人民公园 的 鹤鸣茶社。竹椅、木桌、盖碗茶,是这里的标配。花上十几二十元,就能拥有一方天地,坐一下午。老人们聊天、看报,年轻人打牌、发呆。掏耳朵的师傅手持长长的工具,发出“叮”的一声脆响。在这里,“浪费时间”是理所应当的事,这种深入骨髓的闲适,是成都最迷人的气质。
美食宇宙:从火锅到串串
当夜幕降临,成都变成了美食的战场。我走进一家街边的 火锅店,红油翻滚,辣椒与花椒的香气扑面而来,毛肚、黄喉在锅中“七上八下”,吃的是酣畅淋漓。我也去体验了更市井的 串串香,在冰柜前自选菜品,按签计费,充满了自在与随性。从龙抄手、钟水饺到担担面、夫妻肺片,成都的美食,是一座永远探索不尽的富矿。
记录者结语 · 天府之国的包容万象
离开成都,口中是火锅的余味,耳中是茶馆的喧闹,眼中是熊猫的憨态,心中是都江堰的奔流与武侯祠的肃静。
成都,它太复杂,又太和谐。它承载着三千年的历史,却以最年轻的心态拥抱未来;它拥有顶级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却散发着最亲切的市井烟火气。它告诉你,生活可以很奋斗,也可以很悠闲;可以很国际,也可以很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