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风云际会
加盖着皇帝玉玺与枢密院大印的密旨,如同北地寒冬里最凛冽的一股阴风,裹挟着汴梁皇权的雷霆之怒与王钦若党羽的刻骨杀机,由一队甲胄鲜明、神色倨傲的殿前司禁军护送,星夜兼程,直扑定州。消息虽未明发,但那不寻常的八百里加急驿马以及禁军出动的迹象,已然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沿途官场与军中激起了层层隐秘的涟漪。
定州节度使府内,杨延昭几乎在钦使队伍进入河北地界的同时,便已通过王贵那无孔不入的情报网络,得知了这支特殊队伍的存在以及其所负的致命使命。
“锁拿回京……”杨延光脸色煞白,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陛下……陛下竟真的听信了王钦若那老贼的谗言!”
厅堂之内,闻讯赶来的杨延训、杨延浦、王贵、杨延环等核心人物,无不面色凝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钦使携密旨而至,意味着汴梁已经彻底撕破了脸皮,不再使用那些温吞水般的审计、轮换手段,而是要行那釜底抽薪、一击致命的雷霆之举!
“六郎!绝不能奉诏!”杨延训须发皆张,第一个吼了出来,“这分明是鸿门宴!你这一去,必然是羊入虎口,有死无生!”
“三哥说得对!”王贵眼中寒光闪烁,语气森然,“太师,不如我们……”他做了一个隐秘的手势,意味不言自明。凭借“锐士营”的力量,在半途“解决”掉这支钦使队伍,制造意外,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不可!”杨延浦立刻反对,他虽同样忧愤,却更为持重,“截杀钦使,形同谋反!届时我等便是有千般道理,也成了乱臣贼子!正好给了朝廷大军征讨的口实!”
“那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太师被他们锁拿回京不成?!”杨延训怒道。
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始终沉默的杨延昭身上。他端坐主位,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脸上看不出丝毫惊慌,只有一种深沉的平静,仿佛那即将到来的不是锁拿他的钦使,而是寻常的客人。
“都稍安勿躁。”杨延昭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王贵,收起你的那些念头。二哥说得对,此时妄动,授人以柄,智者不为。”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堂前,目光扫过众人:“陛下听信谗言,下此密旨,我若抗旨,便是给了王钦若动兵的口实。我若奉旨,便是将生死操于他人之手。”
他顿了顿,嘴角泛起一丝冷峻的弧度:“但,他们忘了一件事。这北疆,不是我杨延昭一人的北疆,是十万将士用血肉铸就的防线!这大宋的安危,也不是他王钦若一言可决!”
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们要拿我,可以。但要看看,这北疆的将士答不答应!要看看,这万里边关的百姓答不答应!也要看看,这天下悠悠众口,会如何评说!”
“延光!”杨延昭沉声道。
“在!”
“你立刻持我手令,以巡查防务为名,前往西线,面见石普、李士彬,将汴梁之事,如实相告。告诉他们,稳住军心,严守防线,无论定州发生何事,西线绝不能乱!绝不能让李元昊有可乘之机!”
“明白!”杨延光深知此行事关重大,立刻领命。
“延训!”
“六郎吩咐!”
“你的‘掠火骑’,即刻集结,驻扎于定州城外十里处。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动!但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掠火骑’的军旗,还在飘扬!”
“好!”杨延训重重抱拳。
“延环!”
“六哥!”
“你的军工作坊,加强戒备,所有核心工匠与图纸,即刻转入预设的隐秘地点。没有我的亲笔手令,任何人不得调用一兵一械!”
“是!”
“王贵!”
“末将在!”王贵踏前一步。
“你的‘锐士营’,全部动起来!”杨延昭目光如炬,“第一,严密监控钦使队伍的一举一动,他们何时抵达,由何人接应,都要了如指掌!第二,将‘朝廷听信谗言,欲锁拿功臣,自毁长城’的消息,用最快的速度,在北疆各军、各州县,乃至……汴梁的士林清议中散播出去!要快!要让他们抵达定州之时,此事已非秘密!”
“属下领命!”王贵眼中精光爆射,知道这是舆论反击的关键。
一道道命令,有条不紊地从节度使府发出。定州城,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在杨延昭的掌控下,并未因即将到来的风暴而陷入混乱,反而以一种更加高效、更加内敛的方式运转起来。一种无形的张力,开始在城池内外弥漫。
与此同时,关于朝廷欲锁拿杨太师的流言,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北疆大地蔓延开来。军营中,士卒们听闻,无不愤慨,群情汹涌;州县里,官吏百姓议论纷纷,皆感愕然与不平;甚至连一些归附的蕃部首领,也派人前来打探消息,表达对杨太师的担忧与支持。
这股暗流,甚至比钦使的马蹄更快,率先涌入了汴梁。一些原本就对王钦若打压边军不满的官员,以及那些秉持公道的清流言官,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纷纷上表,或直言劝谏,或请求陛下慎重。一时间,汴梁朝堂之上,也因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而波澜再起。
钦使的队伍,便是在这种山雨欲来、风云际会的紧张氛围中,抵达了定州城下。
为首的钦使,乃是王钦若的一名心腹党羽,官拜御史中丞,名叫贾炎。他望着眼前这座巍峨雄峻的边陲重镇,看着城墙上林立的旌旗和戒备森严的守军,心中不免有些发怵,但想到怀中那份代表着无上皇权的密旨,以及王相爷的许诺,他又强行挺直了腰板。
“钦使驾到!北疆行营都部署杨延昭,速开城门,接旨!”贾炎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威严。
城门缓缓开启,但出现的并非杨延昭,而是以杨延光为首的一众北疆文官属吏,依礼相迎,态度不卑不亢。
“杨太师何在?”贾炎皱眉问道。
杨延光拱手答道:“回禀钦使,太师正在校场检阅新军操演,已得知钦使驾临,特命下官等在此迎候,请钦使先至馆驿歇息,太师稍后便至。”
贾炎心中不悦,却也不好发作,只得在杨延光等人的陪同下,入驻馆驿。他注意到,馆驿周围,看似平静,实则戒备森严,那些站岗的军士,眼神锐利,身形彪悍,显然都是百战精锐。
一种无形的压力,开始笼罩在这位来自汴梁的钦使心头。他隐隐感觉到,这次北疆之行,恐怕不会如王相爷预想的那般顺利。风云已然际会,一场关乎忠诚、权力与道义的激烈碰撞,即将在这座北方雄城的每一个角落,激烈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