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兆瓦“龙凤呈祥”的毁灭光柱,虽已消散于高原黎明的空气中,但其带来的震撼与余波,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涟漪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向着更深远的方向扩散。
试验场主控室内的欢呼与沸腾,在持续了数分钟后,渐渐平息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混合着巨大成就感、敬畏感以及对未来清晰认知的肃穆。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手中掌握的,已不仅仅是一件武器,而是一种足以影响国运、甚至改写地区战略平衡的“战略威慑器”。控制台上的指示灯仍在有节奏地闪烁,仿佛在诉说着刚才那惊天一击的余韵。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臭氧味,那是高能激光与空气分子相互作用后留下的独特气息,提醒着每一个人刚才发生的一切并非梦境。
羊羽脸上的那抹温和笑容缓缓收敛,他再次将目光投向窗外那尊仿佛余温未散的发射装置,眼神锐利如刀,似乎要穿透其金属外壳,直视其内里蕴含的、足以“旋乾转坤”的磅礴力量。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脑海中飞速闪过从项目立项至今的无数个日夜。
“数据记录组,立刻开始全面采集、分析此次试验的所有能量频谱、空间扰动、材料应力及环境灵脉反馈数据,建立完整的‘龙凤呈祥’满功率运行档案。”他的声音恢复了平时的冷静与条理,清晰地传入每个负责人的耳中,“后勤保障组,启动一级维护程序,对发射器所有核心单元,特别是主聚焦透镜、能量核心基板及符文矩阵节点,进行最高标准的无损检测与维护。我们需要确切地知道,在经历此次极限测试后,系统的耐久度与稳定性究竟如何。”
“明白!”
“是!”
相应的负责人立刻领命,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后续工作中。创造历史固然激动人心,但将这份奇迹稳固下来,转化为可靠、可持续的战力,是更为严峻和实际的挑战。主控室内,先前热烈的气氛被一种专注而严谨的工作氛围所取代,键盘敲击声、设备运行声、人员协调声交织成一曲科技的交响乐。
羊羽转身,看向身旁的林夕。无需多言,林夕已从他那深邃的目光中读懂了未尽之意。她轻轻颔首,柔声道:“你去忙吧,这里的收尾和大家的情绪,交给我。”她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研究人员,看到他们脸上既兴奋又略带疲惫的神情,心中已然有了安抚的计划。
羊羽感激地看了她一眼,随即大步流星地离开了主控室。他没有返回高踞于“阴阳眼”之上的办公室,而是径直来到了基地内部保密等级最高的数据分析中心。这里,超级计算机集群正全功率运转,处理着方才试验产生的海量数据流。巨大的屏幕上,无数曲线、参数和三维模型飞速滚动,如同数字世界的星河。
他需要第一时间,以“日照月临之目”与“临深履薄之心”,亲自审视最原始、最核心的数据,验证系统在极限状态下的每一个细微表现,确认是否存在任何隐藏在宏大成功表象之下的、可能影响未来实战应用的微小瑕疵或潜在风险。他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主控台前,双手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操作,调取出能量核心基板的实时应力分布图,眼神专注得仿佛要将屏幕看穿。
这一分析,便是整整六个小时。当羊羽最终从浩瀚的数据海洋中抬起头时,窗外已是日头西斜,高原的阳光将他挺拔的身影拉得很长。他的脸上看不出疲惫,只有一种洞悉本质后的清明与沉稳。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走到窗边,眺望着远处巍峨的雪山。夕阳给雪山镀上了一层金边,壮美而肃穆。
分析结果令人振奋,也印证了他之前的判断与设计。“太极弦纹”引导下的能量核心基板,表现远超预期,灵能导率衰减被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八景镇源”符文矩阵在承受600兆瓦能量冲击时,展现出了堪称完美的结构稳定性与能量约束效率,逸散率低至令人惊叹的程度;“弦音共鸣”火控模型更是大放异彩,在系统启动初期捕捉并自适应平复了三次由“阴阳眼”能源波动引发的微小能量湍流,确保了光柱出射的绝对精准与稳定。每一个关键子系统,都像精密的钟表齿轮,在极限状态下咬合得天衣无缝。
可以说,“龙凤呈祥”系统不仅在功率上达到了设计巅峰,其在能量利用效率、系统稳定性、智能适应性等方面,都全面超越了原有的“烛龙”系列,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设计理念和工程哲学的成功。
确认了这一切,羊羽心中那最后一丝因追求极致而产生的审慎,终于化为了坚实的底气。他回到办公室,立于那“男儿八景”条幅之下,心潮虽已平复,但试验成功带来的那种开创历史、为国铸就坚盾利剑的豪情,却如同地下奔涌的岩浆,寻找着喷薄而出的出口。办公室内静悄悄的,只有古老的座钟发出规律的滴答声,与窗外高原的风声相互应和。
他走到案前,铺开一张素白的宣纸,研墨润笔。脑海中浮现的,是从最初微不足道的5兆瓦“龙鳞”起步,一路历经10兆瓦“龙脊”、30兆瓦“龙脉”、100兆瓦“龙心”、200兆瓦“龙行天下”、300兆瓦“龙御星轨”、400兆瓦“龙腾寰宇”、500兆瓦“蚀龙”,直至今日600兆瓦“龙凤呈祥”的漫漫征程。这不仅仅是一连串功率数字的提升,更是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失败重来、无数人青春热血的凝结,是华夏激光科技从蹒跚学步到傲视群雄的见证!每一兆瓦的提升,背后都是难以计数的智慧、汗水乃至牺牲。
胸中块垒,化作笔端风云。他凝神静气,挥毫泼墨,娟秀灵动却又内藏铮铮筋骨的字迹跃然纸上,正是那首澎湃激昂的《龙凤呈祥》:
逐日我用爱,揽月我用情,
春秋轮回,日月同辉我是中国种!
暗夜我是灯,征途我是星,
普照四方,灯星闪耀我是中国梦!
敢御最强光,敢牧最烈风,
守土安邦,爬冰卧雪我是中国兵!
翔天我是凤,盘海我是龙,
耕云种月,龙凤星祥我是中国风!
中国种,傲骨铮铮的种,
中国梦,星辰大海的梦,
中国兵,铁血忠诚的兵,
中国风,最美最美的风。
诗句字字发自肺腑,充满了对脚下土地、对心中理想、对肩上责任最深沉炽热的情感。那“中国种”的自豪,“中国梦”的辽阔,“中国兵”的担当,“中国风”的自信,与他所铸就的“龙凤呈祥”系统精神内核完美契合,仿佛这首诗并非写就,而是那600兆瓦光柱自然凝结而成的战歌与宣言。墨迹在宣纸上微微晕染,仿佛承载不住那喷薄而出的情感重量。
羊羽放下笔,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将胸中激荡已久的豪情,都倾注在了这方寸墨韵之间。他后退一步,审视着自己的作品,目光复杂,既有释然,也有更深的思索。
他并不知道,林夕在他离开数据分析中心后不久,便来到了办公室外。她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凝神书写的身影,看着他落笔后那如释重负又充满力量的侧影。当羊羽暂时离开办公室去参加一个简短的技术汇总会时,林夕悄然走入,看到了案上墨迹未干的诗稿。
只一眼,林夕的心便被深深触动。她太了解羊羽了,了解他沉默外表下那颗为国为民、滚烫灼热的心。这首诗,正是他此刻心境最真实、最淋漓尽致的写照。那不仅仅是激情,更是一种融入血脉的信仰与宣告。她小心翼翼地用镇纸压好诗稿,防止墨迹污损,眼中满是难以言喻的感动与骄傲。她仿佛能透过这些文字,看到羊羽和整个团队这些年走过的峥嵘岁月。
随后,林夕做了一件她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她征得羊羽的同意,将这首诗的清晰影像,分享给了核心团队的内部群组,并附上了一段简短的话:“这是羊羽所长的心声,也是我们所有人为之奋斗的意义所在。我们的每一滴汗水,都融入了这字里行间。”
诗作的影像,如同在尚未完全平静的湖面上,再次投下了一颗充满情感能量的石子,激起了更深层次的共鸣涟漪。
赵建明看着那“敢御最强光,敢牧最烈风”的诗句,仿佛又回到了试验成功那一刻的震撼,虎目微红,喃喃道:“好一个‘守土安邦’!这才是我们铸剑的初衷!我们不是为破坏而生,是为守护而存!”他仿佛看到无数战友的身影在字里行间闪过。
王磊抚摸着屏幕上“耕云种月,龙凤星祥”的字样,感慨万千:“以科技耕云,以信念种月,最终方能得见星祥。羊羽所长不仅技术通神,心境更是高远。我们这些高技术的,有时候就缺了这点睛的灵魂一笔啊。”他感到一种久违的激情在胸中涌动。
苏小满反复读着“中国风,最美最美的风”,年轻的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认同,她觉得这首诗完美诠释了她们正在创造的、属于这个时代的崭新事物,那是一种融合了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刚毅与灵动并存的独特风骨。“这就是我们正在创造的‘风’!”她兴奋地对身边的同事说。
就连一向严肃寡言的赵岩,盯着“傲骨铮铮的种”和“铁血忠诚的兵”看了许久,最终也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他那布满老茧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
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磅礴的气势,迅速在基地内部流传开来,引起了巨大的共鸣。它不像冷冰冰的技术报告,而是将冰冷的钢铁、狂暴的能量与研发者炽热的心、家国的情紧密连接在了一起,极大地激发了所有参与者的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许多研究人员将诗句抄录在笔记本的扉页,或是设置为终端设备的背景,以此自勉。一种无形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在基地内凝聚、升腾。
这股由技术突破和情感共鸣共同形成的浪潮,其影响远远超出了风域湖基地的范畴。
试验的详细评估报告连同那首《龙凤呈祥》的诗作,作为重要的“思想汇报”与“精神风貌展示”,被一并呈送给了总部和相关决策层。这份特殊的“组合”汇报,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严谨的数据证明了能力的跨越,而饱含深情的诗作则展现了团队的精神面貌和核心价值追求。在高层会议上,一位资深首长指着诗作中“中国风,最美最美的风”一句,动情地说:“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自信!这种植根于血脉、放眼于未来的中国风骨!这个团队,不仅技术过硬,思想更是过硬!”
上级对“龙凤呈祥”系统战略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给羊羽所领导团队卓越能力与坚定信念给予了高度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