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万贞儿,生于宣德五年(1430年),山东诸城人。她的家庭原本也算小康,父亲万贵是当地县城的小吏,一家人虽不算大富大贵,倒也过得安稳自在。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来得猝不及防。万贵因亲属犯罪受到牵连,被贬至霸州,原本平静的生活瞬间被打破,整个家庭也陷入了困境。

当时,年仅四岁的万贞儿,还不明白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她只知道自己的生活从此改变了。为了女儿能有个出路,万贵忍痛将万贞儿送进了皇宫,成为了一名宫女。一个四岁的小女孩,离开父母,独自走进那深不可测的皇宫大内,其中的艰辛与孤独,可想而知。但万贞儿却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坚强与聪慧,她在宫中努力适应着一切,小小的心灵里,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在宫中的日子里,万贞儿凭借着自己的乖巧懂事和聪明伶俐,渐渐崭露头角。她做事认真负责,对周围的人也十分友善,很快就得到了其他宫女和太监的喜爱。正统年间,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她,她被选进了孙太后的寝宫。孙太后,那可是宫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能在她身边侍奉,足以证明万贞儿的优秀。

在孙太后身边,万贞儿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她不仅学会了识字,粗通文墨,还在孙太后的言传身教下,学会了如何在这复杂的宫廷中生存。孙太后的寝宫,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权力中心,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在这里发生。万贞儿在这里,亲眼目睹了宫廷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学会了如何察言观色,如何揣摩人心。她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收着周围的知识和经验,逐渐成长为一个心思缜密、处事圆滑的宫女。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一场震惊朝野的“土木之变”,彻底改变了明朝的政治格局,也改变了万贞儿和朱见深的命运。明英宗朱祁镇在这场战役中被瓦剌部俘虏,消息传来,整个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为了稳住局势,孙太后急忙立英宗年幼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而万贞儿,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被孙太后派到了朱见深的身边,负责照顾和保护他。

这一年,万贞儿不到20岁,而朱见深还不到3岁。一个是青春正好的少女,一个是懵懂无知的幼儿,他们的命运就这样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孙太后之所以选择万贞儿,自然是看中了她的忠心和能力。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朱见深的处境十分危险,谁也不知道代宗朱祁钰会对这个年幼的侄子做出什么。而万贞儿,就像是朱见深的守护神,她时刻陪伴在朱见深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小心翼翼地保护他的安全。

当时的情况恶劣到了极点。英宗及其后妃们被困在南宫,被严密看管,连基本的用度都时常无法保证。孙太后想要去看望自己的儿子和孙子,都受到了代宗亲信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下,朱见深的生活充满了恐惧和不安。而万贞儿,就是他唯一的温暖和依靠。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万贞儿都守在朱见深身边,给他讲故事,陪他玩耍,安慰他不要害怕。每当朱见深哭闹的时候,只要听到万贞儿的声音,他就会立刻安静下来。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万贞儿不仅是朱见深的保姆,更是他的精神支柱。她用自己的坚强和勇敢,为朱见深撑起了一片小小的天空。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一起面对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朱见深对万贞儿的依赖越来越深,他们之间的感情,也逐渐超越了主仆,变得更加深厚和复杂。

据一些史料记载,万贞儿身形高大,声线粗糙,甚至可能有一些拳脚功夫。这或许也是孙太后选择她保护朱见深的原因之一。在那个危险的时期,万贞儿就像是一个女战士,时刻准备着为保护朱见深与敌人殊死搏斗。她的勇敢和坚定,让朱见深对她充满了信任和依赖,这种信任和依赖,也为他们日后的感情埋下了伏笔。

景泰八年(1457年),命运再次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复辟登基,改年天顺。万贞儿和朱见深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竟然能够熬过那段艰难的岁月,迎来了新的曙光。这一年,万贞儿28岁,朱见深11岁。

天顺初年,万贞儿回到了孙太后的身边。但对于重新被立为太子的朱见深来说,想要见到万贞儿,并不是什么难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朱见深对万贞儿的感情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曾经的依赖和信任,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情愫。而万贞儿,也对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太子产生了别样的感情。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那种朦胧的爱意,在两人心中悄然滋生。

天顺六年(1462年),孙太后崩逝。万贞儿被朱见深正大光明地要了去,进入了东宫。此时,英宗与朱见深的生母周氏,对于儿子与万贞儿之间的“不对劲”,其实是有所察觉的。但他们考虑到万贞儿在那段艰难时光中对朱见深的保护,也就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在他们看来,朱见深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等他长大了,身边自然会有很多美女,这种“荒唐事”也就不值一提了。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朱见深竟然是个难得一见的痴情种。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驾崩,明宪宗朱见深继位登基,改次年为成化。这一年,万贞儿35岁,朱见深18岁。

成化元年(1465年),朱见深大婚。按照明代皇室的惯例,皇室男子大婚,一般都有三个妻子,一个正宫,两个侧妃。朱见深的这三位妻子,吴氏、王氏、柏氏,都是经过了重重选拔,最后脱颖而出的。她们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出身名门,才学品德也都十分优秀。其中,吴氏成为了朱见深的正宫之主,也就是第一任皇后。

其实,朱见深心里最想立的皇后,是万贞儿。他对万贞儿的感情,早已根深蒂固,无法自拔。但他也清楚,立万贞儿为皇后,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万贞儿属于朱见深“乳母”这一类,她原本是朱见深祖母宫中的宫女,受指派来照顾朱见深,而当时的朱见深还不足三岁。如果立她为皇后,在伦序上,确实不合情理。其次,成化元年时,万贞儿并未生育子嗣。在那个母凭子贵的时代,没有子嗣,想要成为皇后,几乎是不可能的。再者,朱见深刚刚继位,行事还需谨慎。英宗留下的一批老臣,对他盯得很紧,而他自己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自己的执政班底,所以很多事情都要考虑周全。最后,朱见深的生母周太后,并不待见万贞儿。周太后心里清楚,朱见深对万贞儿的感情中,甚至掺杂了一定的“恋母情节”。作为生母,她自然对这个从自己身边“抢走”儿子归属感的女人,心存妒忌。更何况,周太后和万贞儿竟然是同龄人,这让周太后心里更加不是滋味。

尽管困难重重,朱见深还是想尽办法,想要给万贞儿一个名分。最终,他只能妥协,先册封吴氏为皇后,而将万贞儿封为了贵妃。但他对万贞儿的宠爱,却丝毫未减。大婚之夜,朱见深竟然抛下了皇后吴氏,在宫中四处寻找万贞儿,最后在她的寝宫与她共度良宵。这让吴氏感到无比愤怒和羞辱,她堂堂一国之母,竟然在新婚之夜被皇帝冷落。

此后,吴氏多次对万贞儿进行挑衅。她自恃位尊,根本不把万贞儿放在眼里。而万贞儿也不是吃素的,她在宫中摸爬滚打多年,什么风浪没见过。面对吴氏的挑衅,她终于忍无可忍,进行了回击。据说,当时两人吵得很厉害,吴氏甚至对万贞儿动用了杖刑。这一下,可彻底激怒了朱见深。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废黜吴氏的皇后之位,将她打入冷宫。而这一切,距离他们成婚,仅仅过去了一个月。

经此一役,所有人都看清了皇帝后宫的局势。再也没有人敢轻易挑战万贞儿的权威,新任继后王氏,更是小心翼翼,对万贞儿毕恭毕敬,凡事都让着她。而万贞儿,也凭借着朱见深的宠爱,成为了后宫实际上的主宰,真正做到了宠冠后宫。

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对于万贞儿来说,是一个值得欣喜若狂的时刻。她终于为朱见深生下了一位皇子。这个孩子的出生,让朱见深欣喜若狂,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为了庆祝这个孩子的诞生,朱见深派遣宫中使者祭祀诸山川神只,同时晋封万贞儿为皇贵妃。此时的万贞儿,可谓是风光无限,她不仅得到了皇帝的专宠,还生下了皇子,未来似乎一片光明。

朱见深对这个孩子寄予了厚望,他甚至许诺,要立这个孩子为太子。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仅仅过了一年,这个皇子就不幸夭折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万贞儿和朱见深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尤其是万贞儿,她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她的世界仿佛瞬间崩塌了,所有的希望和梦想都化为了泡影。

面对皇子的夭折,以及自己年龄过大再不能生育的残酷现实,万贞儿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她将满腔的怨恨,都撒向了其他嫔妃。她觉得,是她们抢走了自己的幸福,是她们让自己失去了孩子。从此,她开始变得疯狂和嫉妒,只要听说后宫中有谁怀孕了,她都要千方百计地令其堕胎。

据《明史》记载,“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万贞儿在后宫中的所作所为。她利用自己的权势,指使身边的太监和宫女,监视着后宫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有嫔妃怀孕,她就会派人送去堕胎药,或者直接对她们进行迫害。在她的疯狂打压下,后宫中的许多嫔妃都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朱见深也因此久而无子。

朝中的大臣们,对于这件事情十分担忧。他们深知,皇室子嗣的传承,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未来。于是,他们纷纷上疏,指责万贞儿独占衽席之欢,要求皇上雨露均沾,以广生子嗣。朱见深虽然对万贞儿宠爱有加,但面对大臣们的劝谏,他也不得不有所考虑。

成化五年(1469年)四月,柏妃为朱见深生下了第二个儿子,朱佑极。这个孩子的出生,让朱见深和大臣们都看到了希望。成化七年(1471年)十一月,朱佑极被立为皇太子。然而,不幸的是,仅仅过了两个月,朱佑极就病逝了。对于他的死因,宫中传言纷纷,很多人都怀疑是万贵妃下的毒手。但朱见深并没有对此进行深入调查,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万贞儿的疯狂迫害下,后宫中的嫔妃们人人自危。她们都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因此,很多人在怀孕后,都选择隐瞒自己的身孕,甚至偷偷地将孩子生下来,藏起来抚养。

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一个宫女纪氏,偶然间得到了朱见深的临幸,竟然怀孕了。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万贞儿的耳朵里,她顿时暴跳如雷,立刻派宫婢去给纪氏送堕胎药。然而,这个宫婢却十分同情纪氏,她不忍心看到一个无辜的生命就这样被扼杀,于是便慌称纪氏其实是腹中患有痞块,并非怀孕。万贞儿半信半疑,但还是将纪氏发配到了安乐堂。

几个月后,纪氏在安乐堂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明孝宗朱佑樘。纪氏深知,自己的孩子一旦被万贞儿发现,必死无疑。于是,她请求太监张敏将孩子抱走抚养。张敏听后,大吃一惊,于是,他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个孩子藏起来,暗中抚养。

就这样,朱佑樘在张敏和其他一些好心人的保护下,在安乐堂中悄悄长大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在他的世界里,只有张敏和那些照顾他的宫女太监。他们虽然身份卑微,但却给了朱佑樘无尽的关爱和温暖。

成化十一年(1475年)的一天,朱见深在梳头的时候,看着镜子中自己日渐衰老的面容,不禁感叹道:“我都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却还没有子嗣,这可如何是好啊?”张敏听后,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便跪在地上,将朱佑樘的事情告诉了朱见深。朱见深听后,又惊又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有一个儿子,而且已经六岁了。

朱见深立刻派人去安乐堂接回了朱佑樘。当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儿子时,心中五味杂陈。这个孩子虽然衣衫破旧,但却聪明伶俐,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坚毅。朱见深紧紧地抱住朱佑樘,泪水夺眶而出。他觉得,这个孩子就是上天赐给他的最好礼物。

随后,朱见深颁诏天下,宣布自己有了皇嗣。这个消息让整个朝廷都为之震动,而万贞儿则是又惊又怒。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费尽心机,竟然还是让这个孩子活了下来。她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于是,她决定先下手为强,除掉纪氏母子。

朝中的大学士商辂,联合众大臣向皇上奏请,令纪氏就近居住,使母子团圆。朱见深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于是便让纪氏移居永寿宫,并召见了她。二人相见,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多年的委屈和思念,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泪水。次日,朱见深册封纪氏为淑妃。

然而,好景不长。纪淑妃移居永寿宫后不久,就突感腹部绞痛。万贞儿得知后,立刻派太医院院使前去诊治。然而,纪淑妃在服下太医开的药后,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没过多久便香消玉殒了。宫中众人都知道,纪淑妃的死,与万贵妃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朱见深却选择了息事宁人,他借口纪妃患急症,不治身亡,匆匆令人将她安葬。

太监张敏得知纪氏已死,知道自己也难逃一死。他深知万贞儿的手段,自己曾经帮助纪氏母子隐瞒真相,如今纪氏已死,万贞儿肯定不会放过他。于是,他选择了自杀身亡。就这样,朱佑樘在短短几天之内,失去了两个最亲近的人。他虽然年幼,但却已经懂得了什么是悲伤和痛苦。他将这一切都深深地埋在了心里,发誓一定要为母亲和张敏报仇。

随着万贞儿在后宫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她的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她不再满足于仅仅掌控后宫,开始将手伸向了朝廷。她利用朱见深对自己的宠爱,与朝中的一些大臣和宦官勾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开始干预朝政。

万贞儿的父兄,因为她的缘故,也得到了极大的好处。她的父亲万贵,被封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位高权重。她的哥哥万喜,初封指挥使,后晋至都指挥同知;另一兄万通亦封为指挥使;其弟万达则封为指挥佥事。他们仗着万贞儿的势力,在朝中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他们不仅大肆收受贿赂,还结党营私,打压异己,搞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

朝中的一些大臣,为了讨好万贞儿,纷纷向她献媚。其中,大学士万安最为突出。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攀附万贞儿,自称是万安这波“认亲”操作,在当时朝堂上堪称年度最大“社死现场”——论脸皮厚度,他要是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要知道,万贵妃祖籍山东诸城,万安是四川眉州人,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他硬是靠一句“臣与贵妃同宗”给攀上了。更绝的是,他还让自己的孙子主动去给万贵妃的弟弟万通当干儿子,这辈分乱得连史官都得在史书里多写两行注释,就怕后人看懵了。

可就是这么荒唐的操作,偏偏戳中了万贞儿的心思。彼时她虽掌后宫大权,但前朝始终有老臣对她“后宫干政”的行为颇有微词,万安主动贴上来,正好成了她在前朝的“传声筒”。有了万贞儿这层靠山,万安在朝堂上混得风生水起,从一个不起眼的翰林学士,一路爬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他掌权后没干别的,整天就琢磨着怎么哄万贞儿开心,至于国家大事?能拖就拖,能糊弄就糊弄,甚至还把各地官员上奏的灾情奏折压下来,就怕坏了万贞儿的好心情。

除了文官,万贞儿还把爪子伸向了宦官集团。当时宫里有个叫汪直的太监,原本只是御马监的小角色,没背景没靠山,眼看就要在底层熬一辈子。可他脑子活泛,瞅准了万贞儿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天天变着法儿讨好——今天给万贞儿搜罗江南的胭脂水粉,明天给她带来西域的奇珍异宝,连万贞儿宫里的小太监小宫女,他都一一打点到位。

万贞儿见汪直会来事,又够听话,便在朱见深面前吹起了“枕边风”,说汪直“忠诚可靠,办事利落”。朱见深对万贞儿的话向来是言听计从,没过多久就提拔汪直做了御马监掌印太监。可万贞儿还不满足,她知道,要想牢牢控制朝堂,必须有自己的“情报网”。于是她又撺掇朱见深,让汪直牵头成立了一个新的特务机构——西厂。

这西厂一成立,可把满朝文武吓得不轻。汪直仗着有万贞儿撑腰,权力比东厂还大,不管是朝廷大臣还是地方官员,只要稍微得罪了他,或者被他怀疑“对贵妃不敬”,二话不说就抓人,大牢里一时间塞满了冤魂。有个叫杨继宗的御史,为人正直,看不惯汪直的嚣张气焰,某次朝会后故意不跟汪直打招呼。汪直回去就跟万贞儿告状,说杨继宗“目无贵妃,心怀不轨”。万贞儿当即就火了,逼着朱见深把杨继宗贬到了偏远的浙江做知府。

当时有个叫商辂的老臣,是三朝元老,看着朝堂被万贞儿和她的党羽搅得乌烟瘴气,实在忍不下去了,联合了十几位大臣一起上奏,痛斥汪直“擅权乱政,西厂害民”,还暗指万贞儿“后宫干政,祸乱朝纲”。朱见深看了奏折,心里也犯嘀咕,毕竟商辂是先帝留下的老臣,说话还是有分量的,于是就下令暂时撤销了西厂。

可这道圣旨刚下,万贞儿就找朱见深闹了。她坐在朱见深面前,一边抹眼泪一边说:“皇上是嫌弃臣妾了吗?汪直不过是替臣妾多看着点朝堂,免得有人欺负到咱们头上,如今商辂他们这么弹劾,分明是冲着臣妾来的!”说着说着,还故意提起当年两人在南宫受苦的日子,“想当年咱们在南宫,连口热饭都吃不上,如今日子好了,皇上就不管臣妾的死活了?”

朱见深本就对万贞儿有愧疚,再被她这么一哭二闹,顿时没了主意,赶紧哄着说:“爱妃别生气,朕这就恢复西厂,谁敢再弹劾汪直,朕饶不了他!”没过几天,西厂不仅恢复了,汪直的权力还比以前更大了。商辂见皇上如此昏聩,万贞儿如此霸道,心灰意冷之下,直接递交了辞呈,回乡下养老去了。从此,朝堂上再没人敢跟万贞儿叫板,她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冕之后”。

虽说万贞儿在前朝后宫搞出了这么多事,但在朱见深眼里,她始终是那个在南宫陪自己熬过最苦日子的“贞儿姐姐”。不管大臣们怎么弹劾,不管民间怎么议论,他对万贞儿的宠爱,从来没减过半分。

有一次,万贞儿因为一点小事跟朱见深闹别扭,把自己关在宫里不肯见他。朱见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亲自跑到万贞儿宫门口,隔着门哄了整整一个时辰。当时天正下着大雨,朱见深淋得浑身湿透,身边的太监劝他先回去换衣服,他却说:“贞儿不开心,朕怎么能回去呢?”最后还是万贞儿于心不忍,开门把他拉了进去,一边给他擦头发一边骂他“傻皇帝”,可眼里的笑意却藏不住。

还有一回,万贞儿想吃江南的新鲜荔枝。那时候没有冷链运输,荔枝从江南运到北京,路上得走十几天,很容易坏。朱见深为了让万贞儿吃到新鲜的,下了一道圣旨,让江南的官员派快马日夜兼程运送,一路上换了几十匹马,累死了好几个驿卒,才把荔枝准时送到万贞儿面前。有人上奏说此举“劳民伤财”,朱见深却满不在乎:“爱妃高兴,比什么都重要。”

可随着年龄增长,万贞儿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她知道自己容颜渐老,害怕朱见深会移情别恋,于是对后宫的管控越发严格。有个姓尚的宫女生得颇有几分姿色,偶然被朱见深看中,临幸了一次。万贞儿知道后,气得浑身发抖,直接让人把尚宫女拉到自己宫里,亲自拿着鞭子抽打,打得尚宫女皮开肉绽,最后还不解气,又让人把她贬到浣衣局做苦役,一辈子不准再靠近朱见深。

朱见深知道这件事后,心里也有些不忍,但他不敢跟万贞儿发脾气,只能偷偷派人给尚宫女送些药品和衣物,算是弥补。可这件事之后,万贞儿的疑心病更重了,宫里的宫女只要稍微长得好看点,都被她打发到了偏僻的宫殿,连朱见深身边的太监,都得是她亲自挑选的“老实人”。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万贞儿在宫里散步时,不小心被一个小太监撞到了。她本就身体不好,加上脾气暴躁,当场就气得晕了过去。太医们赶紧过来诊治,可折腾了半天,还是回天乏术。当朱见深赶到时,万贞儿已经没了气息,享年五十八岁。

朱见深看着万贞儿的遗体,当场就崩溃了,抱着她的尸体哭了整整一天一夜,嘴里反复念叨着:“贞儿走了,朕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据《明宪宗实录》记载,朱见深在万贞儿死后,“辍朝七日,追谥曰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葬天寿山”,这待遇,几乎跟皇后没什么两样。

万贞儿死后,朱见深像是丢了魂一样,茶不思饭不想,每天就坐在万贞儿的宫里,看着她生前用过的东西发呆。短短几个月,他就瘦得不成样子,头发也白了大半。同年八月,朱见深在思念中病逝,享年四十一岁。

万贞儿从一个罪臣之女,一步步爬到皇贵妃的位置,凭的不仅仅是朱见深的宠爱,还有她过人的手腕和心机。

《明史》中评价她“机警,善迎帝意,遂谗废皇后吴氏,六宫稀得进御。帝每游幸,必令万氏居前。万氏亦恃宠而骄,中官用事者,悉出其门”,字字句句都在指责她的专横。

可我们也不能忽略,在朱见深最落魄、最无助的时候,是万贞儿陪在他身边,给了他温暖和依靠。

如果没有当年南宫的那段岁月,或许就没有后来对她言听计从的朱见深,也没有她后来的传奇人生。正如明末思想家李贽所说:“宪宗之于万贵妃,亦千古情种也。非万贵妃,宪宗何以成其情?非宪宗,万贵妃何以成其势?”

参考《明史》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无敌小兵三国行这个书生不能惹名门医女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极限保卫捡到一只始皇帝帝国雄心穷不拉几的李二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晚唐余晖史上最强庶子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大乾憨婿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砍不平三国江东霸主扛着AK闯大明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殿下,天凉加件衣服吧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宋晋府录天下兴亡红楼之万人之上大明:舞弄乾坤三国:东归志!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锦衣状元朱浩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枌榆草木长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天命玄鸟,华夏始焉惜芳时帝王霸宠:爱妃哪里逃!仙人只想躺着震惊,我居然穿越成了大唐小地主我是科技之王包青天之奇案新妖孽兵王盛宠娇妃我是一个原始人穿越医女嫁贤夫干宋明末之从千户到辽东王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大明:我朱雄英来了盛宠医妃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大宋河山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穿越成了福岛正则庶出子三国:我,交州土皇帝!石器革命废物太子,开局召唤妲己世子去哪了?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天下一帝秦始皇皇后们,这真不是后宫聊天群白衣盗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大秦帝国风云围棋少年,我在大明举重若轻网游三国数据化黄巾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一剑照汗青玉佩乾坤:锦衣卫的现代逆袭绣春雪刃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大明首辅:杨士奇朕的大秦!万邦臣服!天幕:玄武门大舞台,有胆你就来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天幕刷视频,返现一点点1621,不一样的大明我靠灵泉空间,收服八十八位美女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蓝月闪烁之时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穿越大清,皇帝居然带头剪辫?千秋一烬谁说神罗不算罗多子多福,开局就送绝美老婆退隐江湖那些年开局天幕曝光:我未来统一全球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