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回归了各自的轨道。宋鹤眠恢复了空中飞人般的忙碌,俞浡也埋首于新的动画项目。但有些东西,在悄然改变。
俞浡养成了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宋鹤眠所在城市天气的习惯。如果看到那边降温或下雨,他会立刻发消息过去:
【浡动人心:上海今天降温,记得加件外套。】
或者,
【浡动人心:广州有雷阵雨,带伞了吗?】
宋鹤眠的回复通常简洁:
【Song:加了。】
【Song:带了。】
偶尔,会在后面跟一句:
【Song:你呢?】
俞浡就会拍一张自己穿着厚外套或者拿着雨伞的照片发过去,附带一个得意的表情。
而宋鹤眠的细心,则体现在更具体的地方。有一天俞浡出门匆忙,快到公司才发现天色阴沉似要下雨,正懊恼没带伞,却在背包侧袋里,摸到一把折叠得整整齐齐的、陌生的黑色雨伞。伞柄上挂着一个极小的、皮质字母挂饰——“S”。
他愣了片刻,随即想起,这是上次宋鹤眠来他这里过夜时用的伞。他是什么时候,不动声色地把伞塞进自己包里的?
俞浡握着那把还残留着些许雪松气息的伞,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头,低头笑了很久。那种被默默放在心上的感觉,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人心动。
晚上视频的时候,俞浡提起这事,语气带着小小的嘚瑟:“宋老师,你是不是偷偷暗恋我?连伞都给我准备好了。”
屏幕那头的宋鹤眠正在看文件,闻言抬起头,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纵容的笑意:“嗯,暗恋很久了。怕你淋雨生病,耽误给我画小漫画。”
俞浡的脸瞬间爆红:“……谁给你画小漫画了!”
宋鹤眠但笑不语,那眼神分明在说:你猜我知不知道?
从上海峰会回来约一周后。
俞浡刚结束一个阶段的赶稿,正瘫在沙发上,一边刷手机一边啃着没什么营养的速食鸡块。宋鹤眠坐在他对面,腿上放着平板,处理着邮件,但余光时不时扫过俞浡和他手里那盒看起来就很敷衍的晚餐。
终于,他放下平板,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俞浡脸上,语气平静得像在陈述一份项目分析报告:
“俞浡,我初步统计了一下数据。”
俞浡咬着鸡块,茫然抬头:“啊?什么数据?”
“过去三十天内,我在你公寓的有效停留时间,累计约一百六十八小时。对比我自有住所,利用率高出约百分之三十五。”宋鹤眠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什么情绪,“这还不包括因临时差旅中断的时间。”
俞浡眨巴着眼睛,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所……所以呢?”他心里有点打鼓,这是嫌来他这儿太频繁了?
宋鹤眠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撑在膝盖上,双手交叉,用一种近乎商业谈判的专注眼神看着他:“所以,从时间成本、交通效率和……个体生存质量保障角度出发,现行的‘流动式’协作模式,存在明显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问题。”
个体生存质量保障?俞浡低头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鸡块,莫名有点心虚。
“因此,”宋鹤眠顿了顿,像是在下达最终决策,语气不容置疑,“我提议,对现有生活及工作布局进行优化重组。即,将我的部分必要生活物资与核心办公设备,战略性转移并常驻于此,建立标准化、可持续的协同生活工作区。”
俞浡听得一愣一愣的,花了点时间才消化完这一长串充满专业术语的话。战略转移?常驻?协同生活工作区?
他脸颊慢慢开始发烫,心脏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学长……你、你的意思是……你要搬过来住?”他声音都带上了一点不敢确信的颤音。
宋鹤眠看着他这副懵懂又带着点惊喜的样子,眼底终于掠过一丝清晰的笑意,但语气依旧保持着那份该死的理性:“更准确地说,是进行资源整合,建立更高效的共同生活模式。你没有异议吧?”
俞浡感觉自己的嘴角快要咧到耳根了,他强忍着,故作镇定地扭开头,啃了一口鸡块,含糊道:“哦……随、随你便呗。就是我这儿又小又乱,跟你那大平层没法比,你别到时候嫌挤又搬回去。”
“空间利用率尚可,杂物管理方面,”宋鹤眠目光扫过沙发上散落的零食包装和角落里的画稿,语气里带上了一点熟悉的、贱兮兮的调侃,“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5S现场管理法’进行优化。当然,主要执行人可能需要一点外部指导。”
俞浡:“……” 就知道这人正经不过三秒!
他抓起一个抱枕扔过去:“宋鹤眠你够了!嫌我乱就直说!”
宋鹤眠轻松接住抱枕,低笑着站起身,走到他面前,伸手揉了揉他炸毛的脑袋,声音终于彻底柔和下来,带着毋庸置疑的暖意:“不嫌。以后一起收拾。”
于是,一场名为“资源整合”的同居行动,就此拉开序幕。
接下来的周末,宋鹤眠真的开始陆陆续续往俞浡的公寓搬东西。没有大张旗鼓,更像是细水长流的渗透。
先是几套熨帖的西装、衬衫和休闲装,悄无声息地占据了俞浡衣柜里将近一半的空间,与那些印着夸张图案的卫衣t恤和谐共处。
然后是他的专属洗漱用品——某款价格令人咋舌的护肤套装、须后水、以及一个电动剃须刀,稳稳地立在洗手间略显陈旧的置物架上,紧挨着俞浡那管几十块钱的洗面奶。
接着是办公设备:一台轻薄的备用笔记本电脑,几根各种接口的数据线,还有一个符合人体工学的颈椎按摩仪,在俞浡堆满数位板和漫画书的书桌上,开辟了一小块整洁高效的“宋氏办公角”。
俞浡看着这个原本充满他个人印记的小窝,一点点被另一个人的气息和物品填满、融合,心里有种奇异的满足感和安定感。
他在收拾宋鹤眠带来的一个文件箱时,发现里面除了文件,还有一个眼熟的小盒子。打开一看,居然是他之前在稻城送的那对星河袖扣,被妥帖地放在天鹅绒衬垫上。
“你还带着这个啊?”俞浡拿起一枚,对着光看,碎钻般的光芒闪烁。
宋鹤眠正把几本金融相关的书籍放进空着的书架格子里,闻言回头,看到俞浡手里的袖扣,眼神柔和:“嗯,重要场合会戴。”
他走过来,拿起另一枚袖扣,在指尖把玩,状似随意地补充:“上次跟GmF的亚太总裁谈,戴的就是这个。”
俞浡的心猛地被戳了一下。他想象着宋鹤眠在那些觥筹交错、刀光剑影的商业场合,从容不迫地与顶级大佬周旋,而袖口上,却藏着来自他的、一点小小的、星河般的光芒。
这种隐秘的联结,比任何公开的宣告都更让他心动。
他凑过去,在宋鹤眠嘴角亲了一下,眼睛亮亮的:“下次我给你画对新的!”
宋鹤眠揽住他的腰,低头蹭了蹭他的鼻尖,语气带着纵容的笑意:“好。不过别太抽象,我怕客户看不懂。”
“宋鹤眠!”俞浡气得捶他,两人笑闹着倒在沙发上。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客厅里。沙发上依偎着的身影,衣柜里混合的衣物,洗手间里并列的牙刷,书桌上泾渭分明又和谐共存的工作区域……都在无声地诉说着:
他的空间,成了他们的家。
俞浡知道,这或许就是宋鹤眠式的浪漫——没有盛大的仪式,却用最理性务实的方式,给了他最安稳的承诺和未来。
而他也发现,宋鹤眠的“资源整合”计划里,似乎还漏掉了一样东西。
几天后,俞浡在给宋鹤眠那盆作为“纪念品”的多肉浇水时,无意间看到旁边摊开的、宋鹤眠的护照和证件夹。在证件夹一个不显眼的透明夹层里,他瞥见了一张熟悉的、有些褪色的拍立得照片——是他们在稻城洛绒牛场,由路人帮忙拍的那张合照。照片上,他表情有点懵,而宋鹤眠正微微侧头看着他,眼神温柔。
俞浡拿着水壶,站在原地,看着那张被小心翼翼珍藏起来的照片,愣了许久,然后低下头,无声地笑了,眼眶有些发热。
原来,这场看似由理性计算开启的同居,早就在感性的土壤里,埋下了最深情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