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承天殿。
与天坛的肃穆恢弘相比,此处的气氛更显庄严与权威。大殿之内,廊柱巍峨,空间开阔。黑金两色为主调的装饰,彰显着力量与秩序。百官依品级序列,肃立于丹墀之下,鸦雀无声,只有殿外隐约传来的礼乐和更远处百姓的欢呼余韵,提醒着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张枫已更换了一身相对轻便但仍极具威仪的朝服,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冕旒已去,面容清晰,目光扫过殿内群臣,平静中自有睥睨天下之威。
“跪——拜——” 司礼太监高亢的声音响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以福伯、赵铁柱为首,文武百官再次整齐划一地行三跪九叩大礼。这一次,是在这象征最高权力的殿堂之内,意义更为不同。这标志着,张枫作为华夏帝国皇帝的身份,得到了统治集团最核心成员的正式确认。
“众卿平身。”张枫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谢陛下!”
百官起身,垂首恭立。
福伯作为内定的政务院总理,率先出班,手持玉笏,朗声道:“陛下承天受命,扫平六合,开创新朝,此乃江山之幸,万民之福!臣等谨率百官,恭贺陛下登临大宝,愿陛下万岁,愿华夏国祚永昌!”
“愿陛下万岁,愿华夏国祚永昌!”群臣齐声附和。
张枫微微颔首,开口道:“朕以渺渺之身,承此大统,惟惧德薄,不堪重任。然,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正需众卿与朕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开创盛世。”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今日登基,非为一己之尊荣,乃为天下苍生之福祉。旧弊当除,新政当立!自即日起,凡我华夏子民,无论士农工商,皆需恪守新法,勤勉尽责。为官者,当清廉自守,体恤民情;为将者,当忠勇卫国,扞卫疆土;为民者,当安分守业,努力生产!”
一番训诫,明确了新朝对各级官员和百姓的要求。
“臣等谨遵圣谕!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群臣再次躬身应诺。
接下来,便是颁布重要诏书的环节。一名礼部官员上前,开始宣读一道道盖有传国玉玺大印的诏书。
第一道,便是《登基诏书》,昭告天下新皇即位,国号华夏,年号启明,并阐述新朝立国之基、施政之要。
第二道,是《立皇后诏》。
“咨尔林氏婉儿,秉性柔嘉,持躬淑慎。于朕微时,慧眼相托,襄助良多。温婉贤淑,德冠后宫。可立为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钦此!”
诏书明确了林婉儿的皇后地位,肯定了其品德以及与皇帝共患难的情谊。此举既稳定了后宫,也向旧贵族势力释放了善意与合作的信号。林婉儿(此时应在后宫特定场所聆听)正式成为这个新生帝国的女主人。
第三道,是《大赦天下诏》。
“朕膺天命,御极寰宇,恩泽所被,宜及众生。自启明元年元月初九日昧爽以前,凡天下罪人,除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此十恶等真正法典难容之罪,其余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大小,咸赦除之……望其洗心革面,重作良民。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大赦天下是惯例,有助于缓和矛盾,收揽人心,彰显新朝仁德。但张枫特意排除了“十恶”重罪,显示了他并非无原则的宽恕,而是有选择性地给予机会,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
一道道诏书宣读下去,涉及政治架构的正式任命(如福伯为政务院总理,赵铁柱为军机大臣兼陆军元帅等)、经济政策的初步导向、军事建设的规划、文化教育的方针等等。虽然许多细节还需日后完善,但一个全新帝国的蓝图,已经清晰地展现在所有朝臣面前。
每一道诏书宣读完毕,都引来群臣的叩拜和“陛下圣明”的称颂。整个大典过程,庄重、有序,充满了新生的朝气与改革的锐气。
当所有诏书宣读完毕,时间已近正午。
张枫最后环视群臣,声音沉凝而充满力量:“众卿!启明之始,万象更新!前路或有艰难,然朕与诸卿,既承此天命,便当勇往直前!自今日起,望诸卿各司其职,励精图治,为我华夏,开万世之太平!”
“臣等遵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贺声再次响彻承天殿,并仿佛传遍了整个北京,传向了广袤的华夏大地。
登基大典,至此礼成。
一个以“启明”为号,以“华夏”为名的新时代,在这一天,伴随着新帝的张枫的誓言和文武百官的朝拜,正式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帷幕。
旧的时代已被彻底埋葬,新的历史,将由张枫和他的臣民们,亲手书写。未来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但此刻,站在承天殿中的每一个人,都坚信在这位兼具远见、魄力与实力的皇帝带领下,华夏帝国必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时代。
阳光透过高大的殿门照射进来,将张枫的身影拉得很长,与那九龙宝座、与这庄严大殿融为一体,仿佛他本身,就成了这座新生帝国,以及这个崭新时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