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正家的长工请村长和陈斗进去,村长替陈斗出了一包点心和一刀猪肉,等陈斗安置好了再还村长不迟。长工收下礼,才去请厘正出来。
众人寒暄一番,这才知道陈斗原来也是在读书的,早早便是个童生,父母双亡族里没了供给才没有继续考试。
时人对读书人很是敬重,厘正也不啰嗦了,拿了文书,叫家里长工套车,一车人到了县城。厘正请衙役求见一下文书,陈斗趁着作揖的时候塞了一把铜板请衙役们喝酒。
三人都是活套人,见到了文书,很快就将陈斗一家人的户籍落在了仁义村,还给地契上的名字改成了陈斗。
来的路上陈斗就看到了一家酒肆,回去的时候分别给厘正和村长打了一壶酒,两人也不推辞,笑着收下。
回到村里,村长知道陈斗还有得忙,也不挽留,各自忙活去了。
此时陈斗一家人才算真的有了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家,和赖以生存的土地。
小陈苗一家在仁义村落了户,一整个村子的人都讲仁义,种了她家地的两户人家收了粮食就给他们送来了两成收成,村里其他家虽然粮食不充足,但是这家今天给把青菜,那家明天给把葱给个蛋,他们一家也把小日子过了起来。
老李头一家不肯住到东间,好说歹说也是不肯的,只说陈宿年纪也大了,哪里能再跟哥哥嫂子一个屋住着。拗不过两位老人,只好给他们住的老屋头收拾了一下,让两老人住着舒服点。
白天地里干活,陈斗就看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慢慢学,还和陈宿在田间地头背书,坐下来歇脚的时候就用树枝教陈宿识字。
村里的孩子有许多没钱上学的,一群孩子就会在陈斗和陈宿背书识字的时候围过去,刚开始只会含糊不清的跟着嘀咕,能坚持跟下来的孩子都能把《三字经》《千字文》背下来了,简单的字也都会写,什么狗蛋啊石头啊的都能写自己的名字了。
仁义村的人投桃报李,陈斗家的柴火用不完,不时有哪家给砍一捆放在门口,陈家的鸡蛋吃不完,偶尔还要老李头拿去镇上换俩钱可以买盐买肉。
陈斗家的地也有村民一起帮着种。陈斗跟着学了四年,也能赶着牛,扶着犁一天赶趟能把十亩地犁完。村里人夸陈斗种的地齐整。
四年的时间,跟在屁股后面学识字的孩子有的凭着识字的本事在镇上县里找了好的活计。逢年过节,孩子或者孩子的家人会提溜一些节礼来陈家走动。
四年的时间,小陈苗已经从一个两个巴掌大的小婴儿长成了能独自一个人在村里溜达,进过两次县城的五岁孩子了。
四年的时间陈苗也从父亲带来的书籍中知道了自己穿越到了一个在宋朝拐了弯的朝代。按照历史的进程,现在应该是元朝取代宋朝,蒙古人统治汉人的时代,可是历史却让一个大梁横空出世,在大元挥刀南下吞并西夏、大辽、大金等国家前,让大梁的太祖拥兵自立,打着“恢复汉人山河”的旗号迅速合并各地有志之士,一些忠君爱国的将领守着宋朝的边境,他们被西夏、大辽、大金牵制着兵力,根本没有办法组成勤王之师,所以梁太祖杀进临安城,以宋帝自缢而亡结束了大宋的两百多年王朝,大梁取而代之。
大梁皇帝出身世家,在位六年,除了建立的大梁王朝,其他的任何政策都是沿用宋朝,朝代的更迭快速也突然,老百姓和朝臣还没反应过来,皇帝就已经换了人,因为制度没有大的改变,大伙就稀里糊涂的过了大梁元年到大梁六年的这段日子。
大梁的第一位皇帝史称梁太祖,除了建国这一项大业,梁太祖没有其他的建树,在各世家趁着新王朝初立瓜分势力的缠斗漩涡中,被世家们玩死了。梁太祖薨逝后,梁太宗继位。这位皇帝是位旷世奇才,他勇开海禁,一力主张走出去,在位期间大举进行下西洋的壮举,沿海地区经济一度繁华炫目,各国客商奔走繁忙。对内提拔科举人才,打压推举制,修路筑堤一路高歌。对于贪官污吏,一经发现,一撸到底,罚没财产全数投入国家建设。军事方面致力于对武器的发展,推行军田制,军队自给自足,军政分家,军权高度集权在皇帝手中,还着有一本《天下兵书》,详细的建立了一套庞大的军事体制,各边界驻兵根据兵书练出的强兵的确在与外敌的对抗中不分伯仲,只是强兵训练的费用也是可观的。
梁太宗在位十八年,盛世不比贞观,突出贡献在军事和经济上。历史上最早的步枪出现在战争中,就是太宗皇帝设计的图纸。太宗皇帝借用汉武帝的对外政策是“犯我大梁者虽远必诛”。
梁太宗十八年,太宗骤然薨逝,举国哀思,休市三日,百日内大梁境内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四十九日内禁止杀生。梁高宗继位,以天代月,守孝二十七日,次年改元年。
陈苗就是在太宗十八年的夏天遇到了她的师傅——头狼。
那天,陈苗午睡睡醒,没看到父母,她跟在院子里翻晒干菜的老李头两口子打了招呼就去屋后去找看书的二爹去。
二爹陈宿年后就要束了发,他打算今年下场试试手,最好能考个秀才功名考出来,这样一家人可以免了赋税,他自己也能给家里头挣一份月例银子,是的,大梁朝的秀才每月可以领二两银子或者六石的大米。
陈家背后的山叫君山,仁义村所属的镇就因此山得名君山镇。君山只是大巴山的支脉,拥有附属于它的大片平原,一条汉江成了勉县县城与君山镇几个镇的分界线,江两边的繁荣程度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