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逢春拿过它,想了想才开口道:“这个是一个打南边来的走商带来的,说是什么种子,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种子,他说带了好几个,谁知道这天气都给冻坏了,他们还去过吕宋什么地方的,还是藏在马匹的草料里带来的。”
陈苗知道番薯传入华夏的历史,是在明朝时期,也是由吕宋传进来的,当时吕宋种植番薯是蛮广泛的,但是西班牙殖民者却不允许这些作物流向华夏,所以当时的大明商人只能偷偷的带了番薯藤回国种植。
没想到这么早就有番薯在沿海的国度开始流传了。陈苗不知道的是,自打太宗派出使船在海上漂流,看到陆地便上去与当地土着打好关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结构,顺带将他们带来的礼物送给当地的当权者。遥远的而神秘的东方帝国带着他们巨大的可以远航的船只前来探寻新的国度,让欧洲的小领主们找到了可以在帝国政权相互碾压争夺的战争中找到新的出路。大梁使臣的到来,提前开启了他们征服神秘东方国度的野心。
“师父,还有什么种子吗?”陈苗急切的询问赵逢春。
这急切的语气让赵逢春深深的凝视他的徒弟,曾几何时,他也在他的主子眼中看到过这样对各类新奇种子急迫的眼神,大家只知道太宗让下海远航是为了宣扬大梁国威,却不知道太宗对所有使臣的命令是收集当地所有的植物种子,将这些种子的习性记录在册带回大梁。他们带去的精美瓷器,舒适飘逸的丝绸,都只为了换回不知名的种子,太宗要在这些种子中找到能亩产千斤,让天下百姓不用再忍饥挨饿的粮种。
他的小徒弟,和他的主子有些地方,真的很像呢。
陈苗现在只想知道还有没有她想要的粮种出现,没有看出来赵逢春的打量,只一个劲儿的催促赵逢春。
赵逢春从一个布包里拿出两个小罐子,分别拿出了两种种子。
陈苗一看到种子,就认出其中一种是南瓜,还有一种应该是辣椒的种子。她狂热的用手指轻触这些不应该在这个时间段出现在华夏土地上的种子。有了这三种种子,不但可以喂饱百姓的肚子,还可以丰富他们的味蕾,真的是太好了。
“师,师父。”陈苗希冀的看着赵逢春,“师父这些种子,可不可以,给我。”
赵逢春继续打量他的徒弟,只是问她,“你知道这些是什么种子吗?”
陈苗咬咬下唇,坚定的点点头,“师父,我知道它们是什么种子,我还知道怎么种植它们,但是,我不能告诉你原因。”
赵逢春摇摇头,抬手摸摸陈苗的脑袋,他低声说,“这些师父都给你,师父也不用知道你怎么知道这些的,等你把师父的本事都学会了,师父再送你一份大礼。”他说的这份大礼就是他与那些主子暗卫誓死藏匿的《太宗书》,他的徒弟能这样珍重种子,那么记载了农业篇的《太宗书》也会被她珍重吧。
于是陈苗捧着得来的三样种子,晕乎乎的下山回家了,还是赵逢春将他真正给她带回来的礼物装进一只以前陈苗背的小背篓里给她背上,不然陈苗还要再进山一趟拿礼物。
陈家人看着傻乎乎的陈苗像飘似的进了家门,回到东厢就小心的把手里抱着的两个陶罐放到炕桌上,还把一个长得不规则的颜色有些像土坷垃的东西摆在另一边。
“阿苗,你怎么了?”王永好小心的靠近女儿,伸手把她还背在身上的小背篓取下,看到一把寒光森森的弯刀打了个寒颤。
“嘻嘻。”陈苗只是傻笑,没有回到王永好的问题。
完了,女儿进山被精怪迷了心神了。王永好跌跌撞撞的跑出去找陈斗去了。
在村里到处拜年的陈斗被找了回来,一路上他脚步翻飞,泥点子溅的新衣袍上都是也不在意,只想着快点赶回家,看看宝贝闺女到底怎么了。
一家子人拥到东厢,陈苗还是在沉迷的傻笑着看着桌山的种子,模样要多痴呆有多痴呆,一家人也没能把桌上的罐子和怪东西看出个花来。
“阿苗,阿苗,闺女唉,闺女,你怎么了?”陈斗上前,伸手敷在陈苗的额头想试一下她的温度。
陈苗还是傻笑着扭头,本来就上扬的嘴角笑出了牙花子,“爹娘,二爹,爷爷奶奶,你们回来了,看我得到的好宝贝。”
一家人可看不出是什么好宝贝,只是附和着她也期待的看着炕桌上的东西。
也许是傻够了,陈苗从炕上站起来,小小的个子扫视一家人,豪气的说,“明年给我三亩地,我给你们种出亩产千斤的好东西。”
妈呀,这闺女不会是傻透了吧。
王永好和老李婆子顿时抱在一起痛哭,老李头打算让陈斗套马车,他要去邻村请神婆回来给苗丫头驱邪。就是陈宿也皱眉不安的看着陈苗,担心着小侄女。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陈斗可不能乱了阵脚,他小心的抱下闺女,自打闺女自己能跑会跳之后她就拒绝任何人抱她了,久违的抱住小小的暖暖的软软的身子,陈斗揽的紧了些,“闺女,你跟爹说,你在山里都到见了什么。”
陈苗算是彻底的从得到高产的种子的喜悦中醒了过来,她捧着她爹布满小心翼翼表情的脸,认真的跟陈斗说,“爹,我是说真的,我师父这次带回来了可以亩产千斤的粮种。”
她忘了现在大梁的粮食亩产有个三百斤就是大丰收了,亩产千斤可不是让别人觉得这个人撞邪了吗?
一家人在陈苗坚定的语气中停了哭泣,平了心慌,都震惊的看着陈苗。
陈苗摊摊手,“你看,你们都不相信我,这样吧,开春咱们自己先种一些,如果收成却如我所说有千斤,那么我们就告诉村里人,让大家都种,好吗?”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点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