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祁东岳与陈苗回到了陈家。书生打扮的年轻人,也就是祁东岳口中的慕善,白慕善,他是祁东岳的兴元军中的军士,也是祁东岳的幕僚,更是他的军师。此时,白慕善已经带着人下田收番薯去了。
整个仁义村与往日相比,显得格外安静。平日里喜欢在村子里四处奔跑玩耍的孩子们,此刻也都被大人们圈在了家中,怕他们乱跑冲撞了大人。
祁东岳带来的士兵浩浩荡荡的围住了君山,战旗飘扬,猎猎作响,雷鼓阵阵,震耳欲聋。将士们在君山的一处不长草木的岩石地块集结,他们的体魄比庄稼人显得格外威武雄壮。随着鼓声,一声喝,一招刺,士兵们齐声高呼,手中的长枪如闪电般刺出,气势如虹,惊得山中的走兽们纷纷远远地躲进了后面的大巴山。
祁小将军拿着自己的长枪,稳稳地站在主将台上,看着下面的士兵一招一式都杀气腾腾。这遍演练过后,他率领的兵士便要分成红蓝两队在之前圈出的山林中开始两军对战演习
这种红蓝演练的方式,还是太宗皇帝留下来的传统练兵之法。太宗说这叫实战模拟,士兵们可以更好地锻炼战斗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军队的整体战斗力。
山下陈斗陈宿两兄弟和村长喊了信任的村民在白慕善的指挥下收拾了大半的番薯地,仁义村的大多数村民和将士们都没见过这种奇怪的粮食,刚开始收成的缓慢,渐渐上了手,估计明上午就能收完过称了,而明日祁小将军的十二时辰的对战演习也差不多接近尾声,正好给他过目。
太阳渐渐西沉,白慕善站在临时搭建的营帐前,监督士兵们给来帮忙的村民发放食物,村民们每人领了两个饼子一块肉干,还跟村民们说让他们明日天一亮便继续来帮忙,照样给两个饼子一块肉干。
村民们接过伙夫递来的食物,连连道谢,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去。
营地内,将士也在用晚食,他们的伙食跟村民们一样,只不过多了一碗菜汤。
这个菜汤是陈苗领着陈斗去摘了一车的南瓜,顺便教火头兵要怎么煮的一个简单的南瓜汤。别看这南瓜汤,可比不舍得煮的稠点的菜汤子耐饥。
白慕善第一次吃到这种黄灿灿的食物,口感绵软,带着一丝丝的甜味,饱腹感比菜汤子强。而且他还听陈苗说这什么南瓜有什么膳食纤维,可以改善便秘。平时将士们吃的食物干燥、粗糙,所以拉屎困难,吃这个能让下路通畅。但是陈苗也说了,南瓜跟番薯一样,吃多了容易烧心,不能只当做主食来吃。
白慕善忍不住腹诽,这个番外的东西除了产量高还是没有咱们自己的粮食好。
第二日天未亮,白慕善就派了士兵喊上村民们到田间集合,一人一碗稀粥,三个干馒头,就蹲在地头,吃饱了就开始收番薯。待到番薯都已经收拢到陈家的院子里,过了称,山里也传来了鸣金收兵的响动。
白慕善问手下的人,“亩产多少?”
“回大人,最好的是陈家的亩产足足八百六十斤。”手下的军需官激动的报上册子上记录的数字,“其他各家亩产也有七百五十斤!”七百五十斤,这是这个时代的人们不敢想象的亩产。
陈苗听到这个产量在心底还是默默叹了一口气,亩产还不到一千斤,这个产量要是搁到现代,不是要笑死一辈子在地里刨食的老百姓了,在现代商业种植的番薯已经可以达到八千斤以上,就是随便种种也有四五千斤。还是种植方式不够科学,她要再研究研究,至少可以改良到可以亩产三千斤的程度。
不过在场的其他人已经被这样惊世骇俗的产量震惊到了。
白慕善一把夺过册子,确认过数字,大笑数声,立马招呼他的亲卫把马牵过来,他要亲自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汇报给祁东岳。
祁东岳还在点将台上听参加军演的各个校尉汇报手下的战损,重点是各个队伍的对战经验,听到白慕善报上来的亩产,咻的站起身,如炬的目光仿佛穿过了层层叠叠的树林,看到了让人满怀希望的番薯地。
他阔步走到点将台前,各位校尉本是嘀嘀咕咕的,见他动作,连忙动作整齐划一的分立两边,将他身披银甲的坚毅身影衬托的更加健硕。
祁东岳抱拳向东拱手,“承蒙皇恩,今我大梁得亩产七百五十斤神种,是天佑我大梁,佑我大梁黎民百姓,传我令,今晚犒劳各位将士。”
地下军士听到亩产个个忘了军演时的疲惫,高声欢呼着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