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斗下午直接到了军户田。
陈苗正在田间地头穿梭。前些日子让军户们匀了农家肥,番薯再能适应贫瘠的土地,总不能真的就一点肥料都没有吧。
地里飘散着农家肥的味儿,其实也没那么臭,习惯了就好。
现在军户们都在地里给要种番薯的二十顷地翻土,她看过了,地里面没有大的石子,就是土地结板有些严重,她打算番薯种下后再套种一些大豆,改善一下土壤环境。等过两年,她有了充足的玉米种子,那么再收了番薯大豆后,她要再试试看种一季的玉米,看看当地的气候能不能让老百姓们多一季的收成,
根据她这些年的对勉县气候的记录,她要是提前就对玉米进行育苗,或许可行。可惜自己不是农科大毕业的,不会培育种子,不然在种子上多努努力,对老百姓的帮助会更多。
父女俩都是闲不住的,陈斗帮着军户们翻土,陈苗又去找人一起编草盖子。
兴元府的这个季节的气候昼夜温差还是大的,等番薯冒出来了,晚上还是要做保暖措施的。
军户们种了几十年的庄稼了,还第一次知道要给庄稼“盖被子”。
陈斗回来了,他是要求住在军户村里的,住在将军府他不习惯,祁东岳就拨了一间房子给他,一日三餐军户村的村长会安排好给他送过去。亲爹来了,陈苗当然也不去将军府了,正好她也是打算以后都尽量躲着祁东岳,别自己在不经意间又有什么地方不注意露了马脚。
晚上父女俩有人给他们送饭。
王永好卤了几只兔子,还给陈苗做了一些江南的小点心,让父女俩能改善一下伙食。
吃罢饭,父女俩去田间走走。
陈苗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除了有些虫鸣鸟叫,四下无人,她赶紧把这两天发生的事情说了。
陈斗也是皱眉。神鬼之事发生在自己的闺女身上,他们身为爹娘的只会想着怎么才能保护她,若是被别人知道,那么对闺女会是想利用她,还是会因为忌讳而除了她?
父女俩暂时商量不出祁东岳的想法。陈斗一晚上都翻来覆去的,甚至都想好了一家人干脆趁着祁东岳还没完全对他们一家出手,干脆躲进无人的山里,反正女儿跟她师父都会打猎,他们只不过再辛苦个两年,又能开出一片荒地,足够养活他们自己了。到时候给老李头老两口和五个茁留些钱,房子、地也都让他们留着养老,娶妻生子好了。
做了最坏的打算,陈斗才有些安心,起身给陈苗盖好被子,把她往床里面一塞,搬了个空的炕柜稍微堵一下,这样就不担心陈苗晚上满炕爬着睡了。
祁东岳这边当然察觉到了陈家父女在躲着自己。这父女俩是不是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了?本来他只是推测的,好了,现在可以确定,陈苗就是个有异常的孩子,她的家人们还都知道,尽量帮她遮掩。
暂时祁东岳不想打草惊蛇,先让父女俩帮着把番薯种下,还有那个玉米,虽然白慕善册子上登记的产量比不上番薯,但是比稻子小麦蜀黍算是高产,能让更多人填饱肚子就是好东西,祁东岳今年还要看陈苗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后的产量呢。
玉米陈苗确实扩大了种植面积,这次她把玉米挪到了兔子养殖区后面的那一片地,那里村民们连打柴都不会路过。附近又都被他们陈家买下来了,其他村的人就算往这边看也只会看到山脚下的一片绿。
陈斗说玉米还没动静。
陈苗算着时间呢,现在是三月,勉县跟兴元府气候差不多,再有不到十天的功夫,气温就能大幅度升高,到时候玉米差不多就能破土。今年这天气庄稼的老把式都会不会有倒春寒,就算有陈苗也有准备,村长他们都说会先把稻草尽住陈家用。仁义村的人现在都有一种陈家好大家都好的感觉。
二十顷的地按照陈斗的要求全部勾出地垄也不是小活,兴元军的几个军户村干了二十几天的活,终于完工。又紧接着在地垄上撒草木灰。
陈苗中途还是回了一趟家,玉米已经破土,小小的嫩芽冒出头,很是可爱。离开前,陈苗叮嘱家里人,轮到玉米和番薯套种的那几亩地种番薯秧的时候千万别踩到了玉米苗,不然她会心疼的哭死的。
见她说的这么严重,家里人都保证那几亩地他们自己种,绝不让人踏进去。
很快番薯能摘苗了。
父女俩带着军户们到地上,开始教大家怎么挑选健壮的红薯苗,在离地两指的位置剪下来,再剪掉苗下面的几片叶子。
负责剪苗的军户学会后,父女俩又带着剩下的大部分人去了大田,自然有人担着才摘下来的红薯苗跟在后面。
暂时没有趁手的插红薯苗的工具,陈斗就按照陈苗教他的,先在地垄上划一道深一点的小沟,番薯苗要稍微倾斜的放下,然后掩土,间隔两掌的距离以上再种下一株,女人则是三掌的距离。
前脚的人种下红薯苗,后脚就有大一点的孩子给红薯苗浇水。
陈苗看到这些孩子光着脚,脚底都是厚厚的裂开的茧子。他们的小手只能用枯瘦如柴来形容,皴皮开裂。她又想起仁义村的孩子们,几年前他们跟这些孩子一样,只有家里条件稍好如村长家的,才有余钱送家里的孩子去镇上学点本事,家里每个孩子也都有打了补丁的鞋子穿。
今年,据李老婆子跟村里人拉呱时看到的,村里家家大人孩子都能添置个针头线脑了。陈苗最直观的是孩子们有肉了,不流鼻涕了,不再会看着谁家吃点好的就眼巴巴的流口水了。
看着在田间像小工蚁一样不停歇的孩子们,陈苗觉得自己的扶贫工作要再抓紧点,只要还有人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桌上没有四菜一汤,都是她这个扶贫官没做好。
这样想着,陈苗就恨不得地里的番薯赶紧就能丰收,一千多万斤的产量能让孩子们吃几顿饱的。再过一两年,她还要勉县到兴元府的百姓能吃上玉米!
地里的番薯都快种完了,陈斗父女俩终于再次跟祁东岳他们见面了。
陈苗是忙的要飞起来了,所以见到祁东岳的时候暂时忘了自己要躲着他的打算,颇有成就感的对祁东岳说:“祁大哥,番薯今天就能种完了,我打算隔一行再种上一溜大豆。”
“大豆和番薯是不一样的东西,他们也能种在一起?”祁西岭蹲下看看趴在地垄上蔫哒哒快要死掉的番薯苗。这就是大哥说能高产柒百多斤的东西?看着不像啊。拨弄着番薯苗,祁西岭一个手劲儿稍大,番薯苗被拔了出来。
他左右看看以为没人发现,打算塞回去。
“你这样塞会把茎弄断的。”个子小的陈苗发现了祁西岭的小动作,出声提醒他。
祁西岭捏着番薯苗,循声和陈苗对上了。
哇!他\/她怎么这么黑了!两个人心里都在为对方点蜡。
“那怎么办?”祁西岭不是那种被发现了还死不认错的性子,陈苗发现他做错了,他立刻就问陈苗怎么解决问题。
短短的军营生活,祁西岭带着军士们练军体拳,很快融入军士中,还有了兵头头的气势,再加上他受到的教育,他的行事作风,以及还不明显的个人魅力。他已经渐渐地露出了自己做大将军的素养。
陈苗拿过他手里的番薯苗,检查了一下,植株没有收到损伤,她扒开湿土,重新把番薯苗种下。
“它们这样没精神能活吗?”祁西岭一路过来看到的都是绿意盎然的麦田,而且他也没见过种番薯,见陈苗会种番薯,就问她。
“且等三五日,都会扎根的。”回答完他这个问题,陈苗继续回答他前一个问题,“番薯和大豆套种是因为大豆的根部能产生番薯需要的一种营养,大豆不挑土质还能改善土壤环境。像那些不能种别的农作物的田,只要撒上豆种,多少都能有收获,过个几年,还能把地养好,就能种别的农作物了。”
“套种就是把两种作物种在一起吗?那小麦和番薯能种一起吗?小麦和大豆呢?”祁西岭又问。
这下祁东岳,白慕善和郑云起也一起听陈苗的回答了。
陈斗拼命给闺女使眼色,可惜陈苗说起这些能帮助农民的事儿就完全能忘了自己的处境,她想了想,顺口溜就脱口而出,“黄瓜套种葱,产量往上冲。苦瓜套丝瓜,产量顶呱呱。豆角套种瓜,生长都不差。茄子套生菜,不得病中害。韭菜套菠菜,吃了还能摘。西瓜套毛豆,收益不用愁。玉米套辣椒,增产又省力。冬瓜套土豆,两者都不误。”
会种地的陈斗听到好几个没听过的农作物,心里想完了完了,还是带着家里赶紧躲躲吧。
不会种地的四人只觉得陈苗说的挺新奇。
于是祁东岳就让陈苗大豆跟番薯套种试试。
陈苗选了三百亩最贫瘠的地播下了大豆种子。
视察过番薯地后,祁东岳他们忙,陈斗父女也忙,就没一起吃饭,各自忙去。
又过了几日。确定番薯都种活后,要给番薯施壮苗肥了。
古代没有复合肥,这时候的农民还没有完善的堆肥经验,他们不知道农家肥还分熟与不熟。而且没有大规模的养殖业,老百姓获取农家肥的数量也有限,所以古代农作物的产量不高,没有足够的肥料供应农作物生长结果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陈苗一时半会儿改善不了这个情况,不过她忙里偷闲的时候也在士兵的陪同下去附近的山里转过,发现山上有许多的腐土。她让祁东岳派人拉了一座小山一样的腐土堆在一块都是石头的地上,堆积的腐土中间还会继续发酵产生高温。中途有翻过一次土,尽量让腐土里面的病菌被高温杀一遍。
现在再在腐土里面拌上草木灰,给番薯上一次肥,陈斗父女俩就能回家了。
终于能离开祁东岳的眼皮底下了,父女俩都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