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个夜晚,地下室。
时钟的指针,已经悄然滑过了午夜十二点。林浩完成了最后一组样品的处理,将数据备份到云端后,才关掉设备,拖着疲惫的身体,锁上了那扇厚重的铁门。
而在机械工程学院大楼的七楼,702室,依旧灯火通明。
这里,是陈默课题组真正的“大本营”。所有的学生工位、高性能计算机,都集中在这个宽敞的大房间里。林浩、高翔、徐涛,三个人的工位,呈品字形排列,构成了这个小团队最核心的“指挥中枢”。地下室、mtS实验室、超算中心,则是他们各自奔赴的“前线战场”。
林浩回到工位时,高翔和徐涛都还在。高翔正对着满屏幕的公式,进行着新一轮的理论推导;而徐涛,则戴着耳机,手指在键盘上翻飞,不知道又在编写什么新的“黑科技”算法。
这种“卷到深夜”的氛围,早已是702室的常态。
“浩子,收工了?”徐涛摘下耳机,扭了扭僵硬的脖子。
“嗯,”林浩将背包放在椅子上,“你们也早点休息。”
“再跑一个模型就走。”高翔头也不抬地回应。
林浩笑了笑,没有再劝。他知道,在审稿结果出来之前,没有人能真正地安心休息。
他回到自己的工位,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宿舍,忽然,他看到隔壁陈默那间小小的、玻璃隔断的办公室里,灯,还亮着。
透过玻璃,他能看到老师依旧挺拔的背影,正静静地,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像一尊沉思的雕塑。
不知为何,林浩的心中,闪过一丝异样的感觉。
就在这时,他们三人的手机,几乎在同一时刻,都“叮”的一声,收到了一条来自微信群的消息。
发信人是陈默。
消息的内容,简单,却充满了不容置喙的命令。
“明早八点,702,全体开会。谁都不许迟到。”
三个人都是一愣。
这么长时间以来,陈默从未在早上八点这种“阴间”时间,召开过任何正式会议。他的风格,一向是结果导向,从不搞形式主义。
事出反常必有妖!
“出事了?”徐涛的脸上,瞬间没了睡意。
高翔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皱起了眉头。
林浩的心,则猛地,沉了下去。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那封决定他们命运的“判决书”,很可能,已经到了。
第二天早上,七点五十。
林浩、高翔、徐涛三人,已经提前十分钟,正襟危坐地,等在了702室的会议区。
谁也没说话,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如同高考放榜前夕的、凝重而又紧张的气氛。
八点整,一秒不差。
陈默推门而入。
他看起来,似乎和往常没什么两样。依旧是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深色夹克,脸上,也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看不出任何情绪的表情。
但他越是平静,林浩的心,就越是往下沉。
陈默没有说任何废话,他走到会议室的白板前,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上投影仪。
幕布上,一封来自《Science Advances》投稿系统的邮件,清晰地,投射了出来。
“审稿意见,昨晚回来了。”陈默的声音,平静得像是在播报天气。
他没有让大家去看那些细节,而是直接,给出了他的总结。
“三个审稿人。一号和二号,都是小修,评价很高。但是,”他顿了顿,移动鼠标,点开了那个独立的pdF附件,“审稿人三号,给了拒稿。”
拒稿!
这两个字,如同两柄无形的重锤,狠狠地,砸在了三颗年轻的心脏上。
徐涛的嘴巴,瞬间张成了“o”型,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
高翔紧紧地握住了拳头,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发白。
林浩则感觉自己,像被瞬间扔进了一个冰冷的真空里,连呼吸,都变得困难了起来,陷入深深的疑惑中。
陈默没有理会他们那如同世界末日般的表情,他只是平静地,将那份长达三页纸的“批判报告”,一页一页地,展示在了幕布上。
他像一个最冷静的、正在进行战后复盘的指挥官,逐字逐句地,将审稿人那充满了压迫感的“灵魂拷问”,公之于众。
“第一,关于理论的创新性……他认为,我们只是将经典理论进行了‘包装’。”
“第二,关于模型的深度……他认为,我们的模型,只是‘故事’,而非‘科学’。”
“第三,也是最致命的一点,关于理论的‘普适性边界’……”
当陈默念到最后那句,如同判词般的“一个美丽的现象……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有趣的‘孤例’,而永远,也无法成为一条普适的‘科学定律’”时,整个会议室里,已经是一片死寂。
那是一种,被彻底击败后,万念俱灰的死寂。
“这……这怎么办?”徐涛的声音,都在发抖,“这……这等于全盘否定了啊!这个人,是谁啊?跟我们有仇吗?这不是要把我们往死里整吗?”
林浩和高翔,也说不出话来。这份审稿意见,写得太过深刻,太过致命,让他们找不到任何反驳的切入点。他们感觉,自己就像三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童,却遇到了一个世界级的拳王,对方只是随意地,出了三拳,就将他们所有的骄傲和自信,都打得粉碎。
就在整个团队,都即将被绝望所吞噬时,陈默,却突然,笑了。
他关掉了投影仪,会议室里,重新亮了起来。
他转过身,看着眼前这三个,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垂头丧气的年轻人。
他拿起一支红色的马克笔,在洁白的写字板上,用力地,写下了一个名字。
dr. Kevin Zhang, mIt.
“老师,您……”林浩愣住了。
“我昨晚,查了一下。”陈默的语气,平静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如果我没猜错,这位神秘的审稿人三号,应该就是他——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非晶物理领域的‘新王’,Kevin Zhang。”
“是他?!”高翔失声惊呼。这个名字,在他们这个领域,如同神只。
“对,就是他。”陈默的眼中,燃烧着前所未有的战意,“他不是在否定我们,也不是跟我们有仇。”
他转过身,看着眼前这三个,已经被彻底镇住的年轻人,缓缓地,说出了那句,足以改变他们所有人认知的话。
“他,是在给我们,送上了一份天大的‘战书’。”
“他给我们,出了一道我们之前从未思考过的、更高维度的考题。如果我们,能回答上来,那我们,就有资格,和他,站在同一个牌桌上,去共同定义这个领域的未来。”
“如果,我们答不上来……”
陈默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孤傲的笑容。
“那我们,就只配,回到山脚下,去和李瑞阳那样的人,争夺那些无聊的贝壳。”
他将手中的马克笔,重重地,顿在桌上。
“现在,告诉我。”
“你们,是想上山,还是想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