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阳那张充满了热情笑容的脸,在陈默那句云淡风轻的“以后再说吧”面前,僵硬了足足有三秒钟。
那是林浩第一次,在这位总是将情绪隐藏得天衣无缝的“笑面虎”脸上,看到了一种混杂着错愕、难堪和一丝恼羞成怒的龟裂。
但他毕竟是李瑞阳。
仅仅三秒之后,他脸上的表情,便又重新恢复了那副招牌式的、和煦如春风的笑容,仿佛刚刚那短暂的尴尬,从未发生过。
“哈哈,好,好。是师兄我唐突了。”他自嘲地笑了笑,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你们刚打了大胜仗,是该好好休整一下。那我就不打扰了,等你们忙完了,咱们再聚。”
说完,他便潇洒地,挥了挥手,转身,离开了这间,让他第一次,感觉到来错了地方的地下室。
看着李瑞阳那略显仓促的背影,林浩的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酣畅淋漓的快意。
他知道,这场持续了近两年的、明里暗里的交锋,从这一刻起,攻守之势,已然彻底逆转。
他们,不再是那个,需要仰人鼻息、任人拿捏的“地下室”团队了。
他们,已经拥有了,可以对一位成名已久的教授,平静地说“不”的底气和资格。
而这份底气,源自于他们那篇,此刻,正在整个学术圈,掀起惊涛骇浪的——《Science Advances》。
文章的上线,像一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整个江北大学的学术圈里,激起了千层浪。
接下来的整个春节假期,对于江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材料学院的许多人来说,都过得不那么“平静”。
那篇来自陈默团队的论文,成了无数人假期里,私下讨论和研究的焦点。它的颠覆性、它的含金量,以及它背后那充满了“逆袭”色彩的传奇故事,都在不断地发酵、传播。
李瑞阳团队,更是度过了一个极其煎熬的春节。据说,他取消了所有学生的假期,整个团队,都在对着陈默的论文,进行着“像素级”的复盘和分析,试图从中找到反驳的突破口,但最终,都徒劳无功。
而对于风暴中心的陈默团队来说,这个假期,却是他们几年来,过得最轻松、最惬意的一个。
陈默,破天荒地,给自己和所有学生,都放了一个完完整整的长假。他只在群里说了一句话:“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开学后,有的是硬仗要打。”
正月十六,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
当林浩和徐涛、高翔,再次回到702教研室时,他们敏锐地感觉到,整个学院的氛围,似乎都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
走在路上,总会遇到一些面熟或不面熟的老师、同学,向他们投来充满了善意、好奇、甚至是敬佩的目光。
就连702教研室里,其他课题组的同学,看他们的眼神,都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而一场真正的大风暴,正在学院的最高层,悄然酝酿。
下午两点,一则来自机械工程学院办公室的、措辞严肃的会议通知,被同时发送到了学院所有教授委员会成员和党政联席会成员的邮箱里。
“事由:关于召开新学期首次特殊人才破格晋升职称评定专题会议”
时间:明日上午九点
地点:学院A401会议室
主持人:王振国 院士
核心议题:关于我院陈默同志的正高级职称破格评定事宜。
这封邮件,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刚刚开学的机械学院“教授圈”里,瞬间,引爆了剧烈的“地震”。
“开学第一天就开这个会?”
“王院士亲自主持?看来,这个假期,酝酿了不少事啊!”
“一篇SA,直接破格提正高?这在咱们院,可是头一遭!”
所有人都明白,这是王院士,要亲自下场,为他这位蛰伏已久的弟子,“平反昭雪”,论功行赏了!
一场关乎陈默命运,也同样,关乎学院未来权力格局的、重量级的会议,即将拉开大幕。
第二天上午,机械工程学院A4-01会议室。
新学期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这间宽敞而庄重的会议室里。长长的椭圆形会议桌旁,坐着的,是整个机械工程学院,最有权势、也最有话语权的一群人。
学院的院长,书记,主管科研、教学、人事的副院长……以及,以李瑞阳为首的、几位资深的教授委员会委员。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表情。
陈默,作为这次会议的“主角”,也坐在了会议桌的一角。他的表情,一如既往地平静,仿佛即将被审议的,是另一个,与他毫不相干的人。
上午九点整,会议室厚重的木门,被缓缓推开。
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王振国院士,在一众院领导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他没有坐在通常属于院长的“主位”上,而是直接,走到了那张象征着“学术权威”的主持人席位前,缓缓坐下。
他一坐下,整个会议室里那原本还有些嘈杂的、小声议论的氛围,瞬间,就变得鸦雀无声。
一股无形的、属于学术泰斗的强大气场,笼罩了整个空间。
“各位,新年好。”王院士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新学期第一天,就把大家召集过来,是因为,有一件,我认为,对我们学院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立刻,马上,做出决断。”
他从自己的秘书手中,接过一份打印出来的、装订精美的论文,轻轻地,放在了桌上。
正是陈默他们那篇《Science Advances》。
“这篇文章,”王院士的目光,缓缓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相信,在座的各位,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假期里,都已经,仔细研读过了。”
“我,也研读过了。我不仅自己读了,还发给了我在mIt、在斯坦福、在马普所的几位老朋友,我们一起,讨论了一个假期。”
这句话一出,在场所有人,包括李瑞阳,都瞬间屏住了呼吸。他们知道,王院士这是要,拿出“杀手锏”了。
“我们所有人的共识是:这篇《Science Advances》,仅仅只是一个‘序章’!一个开始!”
“他们所揭示的‘动态纳米晶化’机制,其背后,蕴含的物理深度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是完全具备冲击《Science》或《Nature》正刊的潜力的!”
“换句话说,”王院士的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强大的说服力,“这篇文章,不是陈默的‘天花板’,而仅仅是他的‘投名状’! 是他向全世界宣告,他有能力,去攀登那座最高峰的‘资格证明’!”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奖励一个,已经取得优秀成果的青年学者。而是,要不要,在我们学院,最有可能诞生出一篇《Science》或《Nature》正刊的‘黄金节点’上,倾尽我们所有的资源,去支持他,去成就他!”
“这是一个,关于未来的选择。一个,关乎我们机械工程学院,能否在下一个十年,真正跻身世界顶尖行列的战略选择!”
王院士的话,如同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他巧妙地,将对陈默个人的“破格”评定,上升到了关乎整个学院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
这一下,所有潜在的、基于“常规”和“资历”的反对意见,都显得那么的,格局狭小,和鼠目寸光。
然而,坐在对面的李瑞阳,脸色,却变得极其难看。他知道,如果他再不说话,今天这件事,就将成为定局。他硬着头皮,站了起来。
“王院士,各位领导,”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客观、更公正,“我承认,陈默师弟的这项工作,非常有潜力。但是,‘有潜力’,不代表‘已经实现’。学术研究,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是不是应该,更稳妥一些?等他真正拿出了那篇‘正刊’之后,我们再给予他最高的荣誉,也为时不晚。现在就破格,万一,后续的工作,不达预期……”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王院士,抬手,打断了。
“瑞阳。”王院士看着他,眼神,变得有些失望,“你说的,是‘投资’的逻辑。瞻前顾后,计算风险,追求稳妥。”
“但是,”他的声音,陡-然变得严厉起来,“对于真正的、开创性的科学,我们需要的,不是‘投资’,而是‘信念’!是一种敢于在幼苗阶段,就倾尽所有去浇灌的魄力!”
“你告诉我,”王院士的目光,如同一把利剑,直刺李瑞阳的内心,“你手里的那些‘重点项目’,那些‘科技奖励’,捆在一起,有哪一项的‘潜力’,能比得过这篇,被Kevin Zhang评价为‘Fantastic work’,并且被几位世界顶级学者,共同认为能冲击正刊的《Science Advances》?!”
一句话,让李瑞--阳,瞬间,哑口无言,脸色涨得通红。
王院士没有再看他,而是环视全场,用一种近乎“一锤定音”的语气,说道:
“我意已决。今天,我们,就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要用最大的诚意,告诉我们所有的青年学者,在江北大学,只要你展现出了能够捅破天花板的潜力,学院,就会为你,打破一切常规!”
“现在,开始投票吧。”
结局,再也没有了任何悬念。
在王振国院士这位学术泰斗的强力推动和亲自“背书”下,所有的反对意见,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投票结果,全票通过。
当院长,正式宣布“同意破格晋升陈默同志为我院正教授”时,窗外,新学期的阳光,正好,透过玻璃,洒在了陈默那张,依旧平静的脸上。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那个曾经压抑、蛰伏在地下室里的“陈默”,已经,彻底成为了过去。
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全新的、光芒万丈的——
“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