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秦峰在加入团队的第一天,就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足以重塑他技术观的“代码风暴”。
那么,韩立阳的“新兵”生涯,则是在一种近乎“枯燥”的、却又充满了温情和启迪的氛围中,缓缓开启的。
面试结束后的第二天,当韩立阳,怀着一颗无比激动而又忐忑的心,第一次,以“陈默军团”正式成员的身份,走进806实验室时,迎接他的,是已经换上了一身干净白大褂的林浩。
“来了?”林浩对他笑了笑,那笑容,温和而亲切,瞬间,就驱散了韩立阳心中大半的紧张。
“林……林师兄好!”韩立阳连忙鞠躬,像一个第一次上阵的新兵,见到了传说中的功勋将领。
在他眼中,眼前这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大师兄”,早已是一个传奇。一篇《Science Advances》的一作,足以让他,对林浩,产生一种近乎“仰望”的敬畏。更别提,还有高翔师兄、徐涛师兄,以及那位最近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陈教授了。
他感觉自己,像一只误入了神仙洞府的凡人,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触犯了什么天条。
“不用这么紧张,”林浩看出了他的局促,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我们就是战友了。走,我先带你熟悉一下我们的‘战场’。”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林浩,像一位最耐心的向导,带着韩立阳,参观了整个806实验室。
从那台被团队视为“功勋元老”的“魔改”甩带机,到那几台刚刚安装到位、还散发着崭新金属气息的SEm和xRd;从存放着各种贵金属原料的氮气手套箱,到摆满了各种化学试剂的通风橱……
林浩,将每一台设备的用途、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甚至是它们各自的“脾气”,都毫无保留地,一一向韩立阳进行了介绍。
他的讲解,没有丝毫的不耐烦,也没有任何“前辈”式的说教,更像一个亲切的兄长,在向自己的弟弟,分享着家里的每一件宝贝。
这份温和与耐心,让韩立阳那颗一直悬着的心,逐渐,放了下来。他感觉到,这个传说中的“王牌军团”,似乎,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的高冷和难以接近。
“好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就是这样。”参观完最后一台设备,林浩领着韩立-阳,来到了研究生区的工位前。
那里,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张全新的、宽敞的办公桌,以及一台配备了双屏显示器的高性能电脑。
“哇!”韩立阳看着眼前这“豪华”的配置,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惊叹。在他之前的实验室里,只有导师,才有资格使用双屏。
“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你的‘指挥部’了。”林浩笑着说,“实验,只是战斗的一部分。如何,在这里,将你的战斗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情报和知识,才是更重要的一课。”
“是!林师兄!”韩立-阳用力地点了点头,眼中,充满了对即将开始的、高强度科研战斗的期待。他已经做好了,跟着这位“大神”师兄,去攻克最艰难的实验堡垒的准备。
然而,林浩接下来,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却让他,愣在了原地。
林浩没有带他去实验台,也没有让他去操作任何一台设备。
他只是,从墙角的储物柜里,搬出了几个,沉甸甸的、已经落了些许灰尘的纸箱。
纸箱里,装满了各种型号的、纸页已经微微泛黄的实验记录本。
“这是……”韩立阳不解地看着这些,仿佛来自“上古时代”的故纸堆。
“这是我们团队的‘家底’。”林浩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充满了怀念的笑容,“这里面,记录了我们,从地下室时期开始,做过的,几乎每一次实验。有成功的,但更多的,是失败的。”
他将其中一本,递给了韩立阳。
“韩立阳,你加入团队的第一个任务,不是去做实验。”林浩看着他,语气,变得严肃而郑重,“我需要你,用接下来两周的时间,将这些,所有的、杂乱无章的实验记录,进行系统性的、数字化的整理和归档。”
“啊?”韩立阳彻底懵了。
他以为,自己会立刻被派上“前线”,去操作那些最先进的设备,去制备那些最前沿的材料。
他却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第一个任务,竟然是……整理废纸堆?
这……这不就是“打杂”吗?
他心中,闪过一丝小小的、难以言喻的失落。
似乎是看穿了他心中所想,林浩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耐心地,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了他的身边。
“我知道,你现在,肯定觉得,我是在让你,做一些枯燥的、没有技术含量的‘杂活儿’。”林浩的声音,温和,却充满了力量。
“但我想告诉你,这项工作,对于我们团队的未来,甚至,对于你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
他指着那些记录本,解释道:“为什么重要?第一,是为了‘建立数据库’。”
“我们现在,正在冲击‘自修复’这个全新的领域。这意味着,我们将进行大量的、探索性的实验。而这些过去的记录,就是我们最宝贵的‘原始数据库’。它里面,隐藏着无数关于‘成分-工艺-性能’之间关联的‘密码’。我需要你,把这些‘密码’,都给我,从这些纸堆里,‘翻译’出来,变成一个,可以被计算机检索、分析、和进行数据挖掘的、结构化的电子数据库。这,将是我们未来,进行新材料‘智能化设计’的根基。”
“第二,”林浩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是为了‘追溯错误’。”
“科研,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而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和一个平庸的工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是否,能从每一次的失败中,学到东西。”
他随手,翻开了一本记录。那一页上,只简单地,记录着一次失败的熔炼实验,并在最后,用潦草的字迹,写着五个字:“结果不理想”。
“你看,”林浩指着那四个字,对韩立阳说,“这是我刚进组时,犯下的错误。当时,我也觉得,失败了,就是失败了,记录一下结果,扔到一边,然后开始下一次就行了。”
“但后来,陈老师,给我上了最重要的一课。他告诉我,任何一次失败,都不是偶然。背后,一定有一个,被你忽略了的、关键的变量。可能是真空度不够,可能是坩埚没清洗干净,也可能是原料的纯度,出了问题。”
“你的任务,不仅仅是‘整理’。”林浩看着韩立阳,眼中,充满了期许,“我更希望你,能像一个‘侦探’一样,去复盘,我们过去的,每一次失败。去尝试,找到那个,可能导致失败的‘罪魁祸首’。这个过程,远比你,亲手去重复一百次成功的实验,更能让你,学到东西。”
这番推心置腹的话,如同一道光,瞬间,照亮了韩立阳那因为失落而有些黯淡的内心。
他终于明白,这位大神师兄,交给他-的,根本不是什么“杂活儿”。
这,是在传授他,整个团队,最核心、最宝贵的——思想和方法论!
是在教他,如何,从一个只会动手的“工匠”,成长为一个,懂得思考、懂得复盘的、真正的“科学家”!
“林……林师兄……”韩立阳的眼眶,有些发热,“我……我明白了!谢谢您!我一定,把这项工作,做到最好!”
“嗯。”林浩欣慰地点了点头。
而就在不远处,那个假装戴着耳机,在写代码,实际上,却竖着耳朵,听完了全程的秦峰,心中,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他看着那个,正耐心地,向一个新人,传授着最基本、也最重要科研哲学的林浩,再一次,对这位名义上的“大师兄”,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敬佩。
他知道,这个男人,拥有的,不仅仅是运气,和深不可测的理论深度。
他更拥有的,是一个,真正的团队领导者,所应该具备的——
耐心,稳重,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