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陈默,将那两份代表着“未来”和“荣耀”的千万级作战任务,正式交到林浩和高翔手中时,那间宽敞明亮的805办公室里,气氛,庄重得如同元帅授勋的典礼。
林浩和高翔,手捧着那两份厚重的项目指南,感觉自己接过的,不仅仅是一份撰写任务,更是整个团队未来五年的命运和方向。一股巨大的压力和使命感,沉甸甸地,压在了他们的肩上。
“好了,”陈默看着眼前这两位,差点被千万级项目“镇住”的爱将,脸上露出了一个鼓励的笑容,“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别被这‘千万’的阵仗吓住了。记住,我们手里,有货真价实的‘干货’,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他示意两人先坐下,然后,拿出手机打给了秦峰和韩立阳,把他们也叫到了806办公室
很快,两位刚刚加入团队还不到一个月的新兵,便怀着一丝忐忑和好奇,敲门走了进来。
“陈教授好,林师兄好,高师兄好。”韩立阳依旧是那副恭敬谨慎的模样。
“陈教授。”秦峰则显得从容许多,但眼神中,也带着对这三位“大佬”齐聚一堂的场景的揣摩。
“来了?”陈默指了指沙发,“坐。”
待两人坐下后,陈默并没有跟他们解释,桌上那两份“千万级”的指南,究竟是什么。
他只是,从旁边另一摞略薄的文件堆里,又抽出了两份,装订着精美封面、散发着商业气息的合作意向书,分别,递到了韩立阳和秦峰的面前。
“你们俩,也看看这个。”
韩立阳和秦峰,都有些受宠若惊地,接过了文件。
韩立阳手中的那份,封面上写着:“关于‘Gh4169高温合金’激光熔覆修复工艺优化的技术合作项目意向书”,落款,是国内一家顶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
而秦峰手中的那份,则是:“关于‘tc4钛合金’疲劳裂纹扩展的多尺度耦合模拟与寿命预测项目意向书”,落款,是一家同样声名显赫的军工研究所。
两人只是粗略地扫了一眼,便都被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分量,给惊得心头一跳。
这,可不是学校里那些小打小闹的课题。
这,是直接面向国家最尖端工业需求的、真刀真枪的“百万级”横向项目!在任何一个普通的课题组里,这都足以,成为整个团队未来一两年的“核心粮草”和“重点工程”!
“老师,这是……?”秦峰忍不住,抬头问道。
“这是我们团队,最近收到的,一些‘小活儿’。”陈默的语气,轻描淡写,仿佛在说两件微不足道的杂事。
这句话,听在林浩和高翔的耳朵里,让他们心中,涌起了一股哭笑不得的、莫名的巨大爽感。
而在韩立阳和秦峰听来,则是对这个团队恐怖实力的,又一次刷新认知。
能把这种级别的“香饽饽”,轻描淡写地,称为“小活儿”的,整个江北大学,恐怕,也只有如今的“陈默军团”了。
陈默没有理会两位新兵那震惊的表情,他以一种不容置喙的语气,直接,下达了指令。
“韩立阳,”他看向那个还处于懵圈状态的老实孩子,“你,负责这个实验工艺的。”
“秦峰,”他又转向那个眼中已经开始闪烁着兴奋光芒的天才,“你,负责这个模拟的。”
“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把这两份合作意向书,给我变成两份,内容详实、技术路线清晰、预算合理的正式项目申请书。然后,你们将分别,作为我们团队的代表,去和对方的企业,进行第一轮的技术对接。”
“这,是你们的‘投名状’。”
陈默看着眼前这两个,表情截然不同,但内心同样,都掀起了惊涛骇-浪的年轻人,声音,变得严肃起来。
“也是你们,在这支‘王牌军’里的——第一场实战。”
当四个人,从陈默的办公室里走出来时,状态,可谓是悲喜两重天。
林浩和高翔,捧着那两份“千万级”的“天书”,感觉自己像是被强行推上了总司令的宝座,前路漫漫,压力山大。
而韩立阳和秦峰,则拿着那两份“百万级”的“军令状”,感觉自己像是刚刚入伍,就被授予了先锋官的重任,既紧张,又充满了建功立业的渴望。
“林……林师兄……”韩立阳拿着那份薄薄的、却又重如千斤的意向书,几乎是快哭了,他跟在林浩身后,用一种求助的语气说,“我……我不会写‘本子’啊!我硕士的时候,就只知道做实验,连我们老板的项目书,都没看过……”
另一边,秦峰虽然没有像韩立阳那么不堪,但眉头,也紧紧地锁着。他对高翔说:“翔哥,技术方案,我没问题。但是,这里面涉及到的,什么‘经费预算’、‘考核指标’、‘知识产权归属’……这些,我完全没概念啊。”
看着眼前这两个,在“写本子”这件事上,如同“小白”一样的新兵蛋子。林浩和高翔,对视了一眼,都无奈地,笑了。
曾几何几时,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林浩拍了拍韩立阳的肩膀,示意他安心。
“别急,这事儿,没你想的那么难。”他领着两个新人,回到了806实验室的会议区。
“走,大师兄,给你们上‘扫盲第一课’。”
在那块巨大的电子白板前,林浩,这位曾经也对“写本子”一窍不通的“学渣”,此刻,却俨然一副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的模样。
“写本子,说白了,就是讲故事。”林浩开门见山,直指核心,“尤其是你们这种,面向企业的横向项目,更要讲一个,能让‘甲方爸爸’听得懂、听得爽、愿意掏钱的好故事。”
“故事,得有一个模板。我教你们一个,最简单,也最通用的万能话术。”
他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写下了一行字。
“针对\/面向(场景\/需求),利用(技术\/方法),解决(问题),实现(好处\/指标)。”
“看到了吗?”他指着这行字,对两个听得无比认真的新兵说,“你们整个项目书的核心,就是要围绕这个模板,把它填充得有血有肉。”
他看向韩立阳:“立阳,你的项目,是‘高温合金激光修复’。那你的故事,就可以这么讲——”
他边说,边在白板上写。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这种在极端高温高压环境下服役的、关键‘热端部件’的损伤修复需求,我们利用课题组独创的、基于‘动态纳米晶化’理论的‘超快激光熔覆’技术,解决传统修复工艺中,存在的‘热影响区过大’、‘修复层与基体结合不良’、‘容易产生新生裂纹’等技术难题,最终实现修复后部件的疲劳寿命,提升50%以上,达到甚至超过新品标准,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延寿和保障,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一番话,说得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既点明了需求的“高大上”,又凸显了自身技术的“独一无二”,最后,还拔高到了“国家战略”的宏大意义。
韩立阳听得是茅塞顿开,连连点头,赶紧拿出小本本,飞快地记录着。
“秦峰,你的项目,也是一个道理。”林浩又转向秦峰。
“面向我国新型战机起落架中,‘tc4钛合金’这种关键承力构件的疲劳寿命精准预测的迫切需求,我们利用团队独有的、‘从原子模拟到宏观力学’的多尺度耦合计算方法,解决传统有限元模拟中,‘无法准确描述微观裂纹萌生’和‘忽略了材料本构非线性’的核心痛点,最终实现将构件的疲劳寿命预测精度,从行业平均的60%,提升到95%以上,为我国战机的安全飞行和维护保养,提供强大的理论保障。”
秦峰的眼中,也亮起了光芒。
他发现,经过林浩这么一“翻译”,原本那些冰冷的技术术语,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充满了吸引力、让甲方爸爸无法拒绝的“商业计划书”。
“明白了吗?”林浩看着两个已经“上道”了的新兵,笑着总结道。
“写本子,技术,只是骨架。而如何,把这个骨架,包装得,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有‘商业的诱惑力’,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好了,‘扫盲课’,就到这里。”他拍了拍手,“接下来的一个月,你们两个,就按照这个思路,去填充你们各自的‘血肉’吧。遇到任何问题,随时,可以来找我,或者找高翔。”
看着眼前这个,正耐心地,向新人,传授着自己压箱底“屠龙之技”的林浩,秦峰的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他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大师兄”。
那不仅仅是一个,身份上的称谓。
更是一种,能力上的引领,和毫无保留的——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