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团队,都还沉浸在那两千多万巨额经费带来的巨大震撼中时,一封来自学校科研处的邮件,却悄然抵达了陈默的邮箱,将所有人的思绪,拉回到了一个更现实、也更紧迫的任务上。
那笔曾经如同“救命稻草”般的八十万“青年科学家探索基金”,已经到了结项的最后期限。
一份详尽的、图文并茂的结项报告,需要在月底前,提交归档。
这,是他们“地下联盟”时代,第一场战役的终章,也是他们“王者军团”时代,即将开启新征程前,必须完成的、最后的“清扫战场”工作。
在806实验室的组会上,陈默只是将这件事,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
然后,他便将目光,投向了林浩。
“林浩,这件事,就由你,全权负责了。”他的语气,充满了不容置喙的信任,“我不看过程,这周末,我只要看到一份,完美的结项报告,放在我的桌上。”
“是,老师。”林浩点了点头,没有任何犹豫,接下了这个任务。
他知道,这是老师,在给他,上的又一堂课。
一堂,关于“如何完美地结束一场战役”的课。也是一堂,关于“如何将权力,下放给自己团队”的、真正的领导力课程。
会后,林浩没有像以前那样,自己一个人大包大揽。
他将韩立阳和秦峰,这两个名义上还是“新兵”,但实际上,已经通过了“投名状”考验的“准战将”,叫到了会议区。
“师兄,有什么任务?”韩立阳的眼中,闪烁着随时准备冲锋陷阵的光芒。
“林师兄,你说。”秦峰的姿态,也摆得很正,没有了丝毫的傲气。
林浩笑了笑。
“任务,很简单。”他将那份厚厚的结项要求文件,放在桌上,“陈老师,让我们,把之前那篇《Science Advances》的工作,写成一份结项报告。”
“但是,”他话锋一转,“我不想,由我,或者高翔他们来写。”
他看着眼前这两个,表情有些错愕的年轻人,说道:
“这份报告,我决定,由你们两个,来主笔完成。”
“啊?”韩立阳彻底懵了。结项报告,这可是关系到导师信誉的大事,怎么能,交给他们两个新人来写?
秦峰的眼中,也闪过了一丝不确定。
“我知道,你们没经验。”林浩看穿了他们的顾虑,耐心地解释道,“但经验,都是练出来的。写项目申请书,考验的是你们‘画大饼’的能力。而写结项报告,考验的,则是你们‘总结’和‘提炼’的能力。这,同样,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他将任务,进行了清晰的分解。
“韩立阳,”他看向那个踏实肯定的师弟,“你,负责整理和撰写,所有实验部分的内容。从最初的样品制备,到最后的同步辐射,把我们整个实验的逻辑链,给我清清楚楚地,梳理出来。”
“秦峰,”他又转向那个技术天才,“你,负责整理和撰写,所有计算模拟部分的内容。把我们那个模型的构建思路、算法的优化过程,都给我,明明白白地,写出来。”
“而我,”林浩最后总结道,“只做你们的‘审稿人’。负责在最后,帮你们,统稿和拔高。”
这,是一种传承。
林浩,正在将自己,从陈默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信任与放权,毫无保留地,传承给这些,比他更年轻的后辈。
接下来的两周,806实验室,进入了一种奇妙的“双线作战”状态。
一边,是林浩和高翔,带着整个团队,开始对“自修复”这个宏伟的新课题,进行着最前沿的探索。
而另一边,则是韩立阳和秦峰,这两个“菜鸟”,在为了那份结项报告,而焦头烂额。
为了收集更详尽的资料,韩立阳,甚至还跑了一趟学院的科研办公室,去查阅一些往年优秀结项报告的存档。
就在他,在办公室外面,等待老师拿材料的时候,他无意间,听到了里面,两位行政老师的对话。
“唉,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一位老师感慨道。
“可不是嘛。”另一位老师附和道,“你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机械学院的李瑞阳教授,多风光啊。又是发顶刊,又是进新设备,拉来的横向项目,都是几百万级别的。”
“现在呢?你看看他,今年报上来的这几个横向项目,最大的一个,才二十万。剩下的,都是些十万八万的‘小零碎’。听说是之前合作的几家大企业,看到机械学院陈默那篇SA之后,都觉得李瑞阳的技术路线‘过时了’,把后续的合作,都给停了。”
“惨,是真的惨。听说,他组里好几个要毕业的博士,工作都还没着落呢。现在啊,咱们学校,材料这个方向,谁不知道,真正的大腿,是机械学院那个,新晋的陈教授啊!”
韩立阳在门外,将这番对话,听得清清楚楚。
他的心中,没有幸灾乐祸,只有一种,与有荣焉的、巨大的自豪感。
他为自己,能成为这个“真正大腿”团队的一员,而感到无比的庆幸和骄傲。
月底,一份堪称“完美”的结项报告,准时地,放在了陈默的办公桌上。
报告的内容详实,逻辑清晰,图文并茂,甚至在一些总结和展望的部分,还闪烁着两位新人独特的、充满朝气的思想火花。
陈默只看了一遍,便满意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知道,他的这支“王牌军”,最后两块拼图,也已经,成长归位了。
而就在结项报告,提交上去的第二天,一个让整个806实验室,都瞬间充满了快活空气的“重磅消息”,如期而至。
陈默,在每周的例行组会上,宣布了这件事。
他先是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更严肃、更官方一些。
“下周,米兰理工大学的罗西(Rossi)教授,将应我的邀请,对我们实验室,进行为期一周的正式学术访问。”
话音刚落,下面,并没有出现他预想中的“震惊”或“欢呼”。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极其诡异的、所有人都强忍着笑、嘴角疯狂上扬的安静。
徐涛和秦峰,这两个全组最爱“搞事”的活宝,甚至还交换了一个充满了“你懂的”意味的眼神,然后,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那个正襟危坐、却耳根已经微微泛红的林浩身上。
整个会议室里,都弥漫着一种“我们都懂,但我们就不说破”的、充满了八卦气息的暧昧氛围。
陈默看着眼前这群,早已“洞察一切”的猴崽子,心中也是一阵好气又好笑。他知道,自己那个为了“公费恋爱”而专门申请的“国际合作项目”,在这帮人面前,恐怕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他只好,继续,硬着头皮,走流程。
“而且,”他加重了语气,试图将气氛,拉回到“严肃”的轨道上来,“这次,陪同罗西教授一起来的,还有一位,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老朋友’——维也纳大学的霍夫曼(hoffmann)教授。”
这一次,效果,立竿见影。
“噗——”徐涛一口水,直接喷了出来。
“什么?!”高翔那总是波澜不惊的脸上,也第一次,露出了“活久见”的表情。
就连林浩,都惊得,忘了掩饰自己的“私心”,抬起头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霍夫曼?那个和罗西教授,在学术上,吵了十几年架的“老对头”?
他,也要来?
这……这算什么?世纪大和解?还是说,准备直接,把“辩论赛”,开到他们806实验室里来?
看着众人那终于被自己“镇住”了的表情,陈默的心里,才稍微平衡了一些。
他清了清嗓子,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极其罕见的、憋着笑的表情,解释道:
“据说是,霍夫曼教授,在听说罗西要来我们这儿,交流关于‘动态自适应’理论的最新进展后,就强烈要求,‘非要跟着来’。”
“他说,”陈默努力地,模仿着那位德国老学究,严谨而又固执的语气,“他不能让罗西这个‘意大利老顽固’,在我们这些优秀的年轻人面前,传播他那套‘充满-了艺术气息但不严谨’的学术思想,把人,给带歪了。”
全场,在短暂的寂静之后,爆发出了一阵幸灾乐祸的哄堂大笑。
所有人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那两位加起来快一百五十岁的学术泰斗,像两个老顽童一样,为了争夺他们的“话语权”,而互相“傲娇”互怼的滑稽场面。
“所以,”陈默等大家笑够了,才继续说道,“下周,我们的接待工作,将是最高规格的。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来。”
“当然,”他最后,将目光,投向了那个,正因为即将到来的“修罗场”而哭笑不得,又因为即将到来的重逢而满心期待的林浩。
“罗西教授的访问团里,还有一位,我们团队的‘首席欧洲联络官’,苏晓月同学。她将作为罗西教授的助理,顺道,回国看一看。”
话音刚落,整个806实验室,瞬间,就被徐涛和秦峰他们那充满了“善意”的口哨声和起哄声,给彻底淹没了。
林浩的脸,涨得通红,但那双眼睛里,却闪烁着,比窗外六月的阳光,还要璀璨、还要炙热的光芒。
他知道,那个,他思念了近半年的身影,终于,要,回家了。
而这一次,与她一同归来的,还有整个欧洲材料学界,最顶级的荣耀,和最“热闹”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