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速度”,一旦启动,便如同一台,精密而又无可阻挡的战争机器。
就在陆光达总工程师,下达“总攻”指令的第二天。
两架,隶属于空军的运-20大型运输机,便分别,从东北的长春和西北的西安,呼啸而起。
机舱内,装载的,是来自长光所和西光所的、那些,甚至还没有正式解密的、最尖端的超快激光和光学检测设备。
而就在几个小时后。
位于沪市虹桥机场的停机坪上,一架,来自中科院半-导体所的专机,也缓缓降落。机上,是三十名,国内最顶尖的、精通mEmS工艺的高级工程师,以及,他们随身携带的、价值连城的“弛豫铁电单晶”的样品。
不到三天的时间。
一支,由国内声学、光学、微电子三大领域,最顶尖的专家和工程师,所组成的、堪称“梦之队”的“国家队”,便完成了,从集结,到进驻江北“新地平线”总部的、全部流程。
……
“新地平线”公司总部,那间最大的、可以容纳上百人的阶梯会议室里,座无虚席。
气氛,严肃而又充满了期待。
会议桌的前排,坐着陈默、钱理全院士、雷鸣总工,以及,那三十多位,来自各大院所的、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
他们,每一个人,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
而今天,他们,都将成为,一场全新“造物工程”的参与者。
会议室前方的主讲台上,站着的,是这次“铸剑联合攻关团队”的总设计师——林浩。
“各位老师,各位前辈,上午好。”
林浩的开场,简洁而又充满了敬意。
“在开始之前,我首先,要代表‘新地平线’团队,欢迎各位的到来。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并肩作战,去共同完成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
他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切入了正题。
“我想,在座的很多老师,可能还不完全清楚,我们这次,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所以,今天的第一次联席会议,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大家,完整地,阐述一遍,我们‘创世’机器的……总体设计构想。”
说着,他按下了手中的翻页笔。
身后的巨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充满了工程学美感的、复杂的系统架构图。
架构图的顶端,是四个,并列的核心模块。
【大脑:数字孪生系统】
【心脏:三维声场约束系统】
【眼睛:飞秒激光阵列系统】
【神经:多轴同步控制系统】
“我们的‘创世’机器,其核心,就是这‘四位一体’的系统构想。”
林浩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响起,清晰而又充满了力量。
“首先,是‘大脑’。”
他的手指,指向了【数字孪生系统】的模块。
“它,是我们整个工程的‘理论先导’和‘决策中枢’。我们,已经通过‘神威之心’,在0和1的世界里,完成了对最终产品,最完美的理论模拟。接下来,它的主要任务,将转变为,为我们‘心脏’和‘眼睛’的硬件升级,提供最精准的、定量的设计图纸。同时,在机器建成后,它还将作为‘总指挥官’,实时地,处理来自数万个传感器的数据,并向‘神经’系统,下达每一个,精准到微秒的指令。”
台下那些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的工程师们脸上都露出了震撼的神色。
将AI模拟与现实制造如此深度地,耦合在一起?这已经超出了他们过去所有的工作经验。
林浩没有停顿继续,指向了下一个模块。
“其次,是‘心脏’。”
“也就是,由钱院士团队,负责的‘三维声场约束系统’。它的作用,是为我们的‘创世’过程,提供一个,无接触式的、稳定的、且力场分布绝对均匀的‘子宫’。我们,将不再需要任何,物理的模具。我们将用声波,在真空中,‘凭空’塑造出,我们想要的、任何形状的物质。”
钱院士团队的几位核心成员,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身体,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色。
“然后,是‘眼睛’。”
林浩的手指,移到了【飞秒激光阵列系统】。
“它,是我们的‘画笔’,也是,为整个‘创世’过程,注入能量的‘火种’。由雷总工团队负责。它的任务,是根据‘大脑’的指令,以飞秒级的精度,在‘心脏’提供的那个无形‘子宫’内,进行精准的‘点火’和‘精修’。我们,将用光,来决定,物质,在每一个微观区域内,最终的形态。”
雷鸣团队的工程师们,眼中,也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最后,也是连接这一切的,‘神经’。”
林浩,指向了最后一个模块。
“由我们‘新地平线’团队,和各大院所的自动化专家,共同负责。它,将是一套,史无前例的、超高精度的‘多轴同步控制系统’。它的任务,就是确保,我们的‘大脑’、‘心脏’、‘眼睛’,这三个独立的、但又需要精密配合的系统,能够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完美地,协同工作。其同步误差,将不会超过,十的负十五次方秒。”
当林浩,将整个“四位一体”的宏伟构想,完整地,阐述完毕时。
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一片,极致的寂静。
所有,第一次听到这个构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都被这个,逻辑严密、视野宏大、且充满了近乎疯狂的想象力的“造物蓝图”,给彻底镇住了。
他们终于明白,自己参与的究竟是怎样一场伟大的工程。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配件升级”任务了。
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从最底层,去重新定义“物质制造”的……革命!
看着台下,众人那震撼的表情。
坐在第一排的钱院士和雷鸣,脸上都露出了一丝“我就知道会是这样”的、得意的笑容。
当林浩,将整个“四位一体”的宏伟构想,完整地,阐述完毕时。
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一片,极致的寂静。
所有第一次听到这个构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都被这个逻辑严密视野宏大、且充满了近乎疯狂的想象力的“造物蓝图”,给彻底镇住了。
一场充满了使命感的、前所未有的向心力,在这一刻,于这间小小的会议室里,凝聚成形。
“好了,我的总体介绍就到这里。”林浩的声音,将众人的思绪拉了回来,“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声学’、‘光学’、‘控制’三个方向,进行分组讨论。各位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自由参加。”
“散会。”
随着林浩话音落下,原本安静的会议室,瞬间,变得热烈起来。
所有的专家和工程师,都自发地,围拢到了钱院士、雷鸣和林浩的身边,开始了,热火朝天的技术讨论。
……
会议室的后门,在这时,被悄悄地,推开了一条缝。
一个圆滚滚的脑袋探了进来,四处张望着,正是徐涛。
他看到会议已经结束,这才松了口气,蹑手蹑脚地溜了进来,准备找个角落待着。
“徐涛!”
林浩的声音,突然从前面传来。
徐涛身体一僵,只好赔着笑脸,走了过去。
“浩子,陈老师,各位老师好。”他一边打着招呼,一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你去哪了?”林浩看着他这副样子,有些好笑地问道,“这么重要的第一次全体会议,我们唯一的‘计算机专家’,竟然缺席了。”
“哎呀,这不是,临时有点私事嘛。”徐涛神秘兮兮地一笑,然后宣布,“各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从今天起,你们可以叫我‘徐博士’了!”
“什么?!”
“你答辩完了?!”
高翔和秦峰,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们和徐涛,几乎是24小时都待在一起,忙得脚不沾地。高翔是已经毕业,但是秦峰的毕业论文,到现在还只是一个草稿。这家伙是什么时候完成了这一切的?
“那当然!”徐涛得意地一拍自己微胖的胸脯,然后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张,刚刚打印出来的、盖着计算机学院公章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决议书”,像一张奖状一样,在众人面前晃了晃。
“全票通过,优秀!”
“不是……师兄……你什么时候写的毕业论文?”高翔和秦峰的世界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嘿嘿,”徐涛看着两人那副见了鬼的表情,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你们也不看看,我是搞啥的。”
“我是搞代码的。”
“论文?”他,压低了声音,对高翔和秦峰,传授着“独门秘籍”,“我直接让我们‘数字孪生系统’的那个AI助手,帮我写了三个初稿!然后,我再稍微润色一下,改改数据,换换说法。质量嘛,虽然,算不上顶尖,但是,应付一下计算机学院的盲审,那还不是绰绰有余?”
“至于答辩……”徐涛嘿嘿一笑,“我们学院的答辩,简单。我上去,把那个‘数字孪生’系统,除去材料理论计算的部分,稍微讲了讲。台下那帮搞代码的老师,听得跟听天书一样。最后,象征性地,问了两个不痛不痒的问题,就让我过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凡尔赛气息十足的话。
“对了,我的导师,赵长风教授,还特意从美国飞回来主持的呢。他说赶紧让我毕业滚蛋,我占着他的博士名额不给他干活。”
听完这番话,高翔和秦峰,彻底无语了。
用自己开发的、国家级的AI,来给自己,写毕业论文……
还让远在美国的“神仙导师”专程飞回来给自己主持答辩……
这种操作,简直......不要脸。
林浩,看着徐涛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笑着,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