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计划,进入第六天。
上午九点半,林浩准时完成了例行巡查。
“神威之心”的控制室内,一切顺利。“自适应热补偿算法”稳定地发挥着作用,所有的监控数据都很完美。
那块巨大的涡轮盘胚体,已经生长到了接近百分之九十的高度,只剩下最后一部分复杂的叶片结构,正在被一层层地、精准地“绘制”出来。
按照进度,明天上午十点左右,这件划时代的作品,就将正式问世。
从明天开始,他以及整个团队,都将立刻投入到下一阶段的、更加紧张和繁重的性能测试与数据分析工作中去。
像现在这样,可以拥有大段自由支配时间的“悠闲”日子,今天是最后一天了。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巡查结束后,就立刻离开。
而是,走到了,正在监控着原材料供应系统的韩立阳身边。
“韩师弟,”林浩开口问道,“我们,还有备用的‘华夏一号’合金粉末吗?”
“有啊,大师兄。”韩立阳立刻回答,“按照最高安全标准,我们一直都储备着三倍于打印用量的原材料。怎么了?是粉末的纯度出问题了吗?”
“不,纯度没问题。”林浩摇了摇头,“我需要一点,大概……十克左右的边角料。你有办法,在不影响主供应系统的情况下帮我取出来吗?”
“十克?”韩立阳愣了一下,“当然没问题。不过大师兄,你要这点边角料干什么用啊?”
林浩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有些不太好意思的笑容。
“我……想做个东西。”
……
半个小时后在韩立阳的帮助下,林浩拿到了一个小小的、装在真空密封袋里的、大约十克重的“华夏一号”合金粉末。
他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
而是独自一人,来到了位于大楼十七层的那间,最初用于技术验证的、小型的“精密加工实验室”。
这里没有“创世”那般庞大而又充满了未来感的设备。
有的只是一些,最传统、最基础的、属于一个“工匠”的工具。
高精度电子天平、小型真空电弧熔炼炉、金相显微镜、以及,一整套,从德国进口的、可以进行微米级加工的、精密锉刀和打磨工具。
林浩小心翼翼地,将那十克,比黄金还要珍贵的粉末倒入了熔炼炉的坩埚里。
然后他又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小小的丝绒盒子。
盒子里静静地躺着一块,银行买回来的、标准的投资金条。
他将金条,也一同,放入了坩埚。
他要做的是一枚,融合了代表着“永恒”的黄金,与代表着他们“事业”的“华夏一号”的、独一无二的……合金戒指。
林浩,戴上护目镜和防护手套。
打开真空泵,启动电弧炉。
一束,耀眼的、蓝紫色的电弧,在小小的坩埚内亮起。
瞬间产生的高温,将黄金和“华夏一号”的粉末,迅速地,熔化成了一团,闪烁着奇特光芒的、金色的液态金属球。
他的手沉稳地,操控着电极的功率和位置。
他要让两种,熔点和密度,都截然不同的金属,在最完美的状态下融合。
这个过程,考验的,不仅仅是技术。
更是,一个“手艺人”,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直觉。
……
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
林浩都把自己关在了这间小小的实验室里。
他就像是,回到了刚开始那个地下室做实验的少年。
熔炼、浇筑、锻打、成型……
再到用最细的微型锉刀,一点一点地,对戒圈的内壁和外缘进行着最精细的打磨和修整。
最后是抛光。
当戒指的表面,在他手中那块最柔软的鹿皮的反复擦拭下,最终,呈现出一种温润而又深邃的如同镜面般的、完美的暗金色光泽时。
林浩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他看着自己手中,那枚,凝聚了自己一下午心血的作品,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但是这还不是结束。
他将那枚,已经完美成型的戒指小心翼翼地固定在了金相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然后拿起了工作台上那支笔尖细如毫芒的、特制的金刚石篆刻笔。
他屏住呼吸。
将显微镜的目镜,对准了戒指的内壁。
然后他的手,以一种超越了机器的稳定和精准,开始在那个只有几毫米宽的、小小的内壁空间上,进行着最细微的……雕刻。
他,刻下的,不是汉字。
而是,两个,对他们来说,比任何情话,都更具意义的……字母。
L。
和,S。
Lutetium,镥,原子序数71,一种,以巴黎的古称“Lutetia”命名的、最稀有、也最昂贵的稀土元素,代表着,无尽的珍贵。
Sulfur,硫,原子序数16,一种,在火山的烈焰中诞生,能与几乎所有金属,都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充满了生命活力的非金属元素,代表着,坚韧与包容。
L,和,S。
林浩和苏晓月。
当最后一笔落下时。
林浩感觉自己的眼睛都有些酸涩了。
他缓缓地直起腰。
将那枚终于,完成了所有工序的、独一无二的戒指,轻轻地从载物台上取了下来。
夕阳的余晖,透过实验室的窗户,斜斜地,照了进来。
金色的光,洒在那枚,小小的、暗金色的戒指上。
戒指的内壁,那两个,由他,亲手刻下的字母,若隐若现,闪烁着,一种,低调而又永恒的……光芒。
林浩,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回了那个,准备用来装金条的、空着的丝绒盒子里。
明天当那件,属于国家的“国之重器”,正式问世时。
这件只属于,他和苏晓月两个人的、“私人订制”的信物,也将在最重要的时刻送出。